鷺島或許最符合這個城市的氣質
我想廈門或許是最適合我生活的城市
廈門(別名:鷺島),在她眾多的別名中,我獨愛「鷺島」。除此之外還有:嘉禾裡,嘉禾嶼,中左所,廈門城,思明州等別名。在我看來,「鷺島」更符合她與生俱來的脫俗氣質,或許那隻南飛的大雁的愛巢就在那裡吧。
16年大學畢業去廈門實習,一晃三年過去了。一個人疲憊的拖著行李箱跌跌撞撞到了廈門北站,此時已經黃昏了。給父母報了平安後,就走到站前去坐BRT快速公交車。在站前的東側離公交站不到100米的地方,要經過一條狹窄的泥濘路,一路上被賣各種水果的攤販擠滿了。
臺灣青芒20一個,20一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來一個吧。又大又甜?
水果攤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不過確實是我第一次見大芒果,那是我們家鄉都才開始賣小芒果,根本不知道還有大芒果。
遲疑了半步,跟芒果對了一眼,算了,太貴了,還是走吧。學生哪有錢買20一個的芒果,騙我的錢真不容易啊。
16年的廈門地鐵還沒開通,故BRT在這個城市的交通中顯得尤為重要,全程高架,跟地鐵享有一樣的待遇,BRT專屬高架。高架綠化建設也極為漂亮,綠藤蘿爬滿了整個高架,給人一股清新自然的感官體驗。此情此景給我這種山區出來的孩子帶來的體驗還是挺震撼的,才知道公交車也能做的這麼高大上。聽說廈門BRT也成了全國交通系統中的一個典型。
我完全不知道廈門的地理環境,我該去哪裡也不知道。我就直接導航了思明區,去島內市中心。在中華路訂了酒店就一個人出去逛街了。完全出乎意料,我第一次到沿海城市,真沒想到過和內陸城市的模樣全然不同。
清風徐來,一個黑白行裝的人漫步在街頭,文青範兒一定是最國際範兒的。隨處可見在街頭拍照留念的人,高樓鱗次櫛比,復古英倫風融合紅磚白瓦的建築,也是難為了拍照的人,完全停不下來。就連紅綠燈都保持拍照的姿勢,怎能不讓人邁不開步子。
走過一條上坡的馬路,去到一條巷子,裡面有一家用竹子裝飾的下午茶餐廳,我點了著名的沙茶麵,第一口味道意猶未盡,第二口就會猛吃,那味道還是意猶未盡。想來第二碗,當時條件似乎不允許。只好吃了拍屁股走人。
一個人走遍了周圍的街道,但是除了中華街沒有一條街道能讓我記起它們的大名,因為我實在無心顧及它們是誰,只顧著在乾淨的街道感受一個人愜意的時光,憧憬未來。夜景實在是漂亮。沒有北上廣街道的喧囂,但是感覺比他們都慢,都美,感覺一切都很真實,可以慢下來感受到的真實。
無終,逛不完的街道,走累了就回酒店睡覺,第二天計劃去廈門大學,白城沙灘。
白城沙灘就在廈門大學的旁邊,就讀一所海邊的大學是很多人的嚮往吧。可以有很多美好的時光,拾貝殼,玩水,撿石頭,看比基尼,談戀愛,眺望,遊泳都是最佳的選擇。當時讓我這個農村娃遺憾的是以為海邊可以釣魚,甚至可以摸魚。但是似乎不可以,也沒有人釣魚,我現在為那個想法感覺可笑。哈哈。
第一次見到沙灘,大海,甭提有多興奮,沙灘褲都沒有,就挽起褲腳就下水,踩在沙灘上軟綿綿的,好不快活,有想在沙灘上睡一覺的想法。一個人沒法拍照,因為不喜歡自拍,就找了旁邊的一個陌生女孩給我拍了十來分鐘的照,還一起合照了,但是都沒有去留互相的聯繫方式,不知道是都忘了還是都沒有這個意思。或許就是單純的拍照吧。難道當時大海的聲音迷惑了我,比起美女,我當時或許更喜歡大海吧。現在想起來,是哪來的勇氣呢?可能錯失了一個機緣。
接下來不能免俗地去了鼓浪嶼,從思明島碼頭坐船去鼓浪嶼碼頭。在鼓浪嶼碼頭朝回看,真是另一番景象,突然感覺是兩個世界,對面高樓拔地而起,交通繁忙,人聲鼎沸。彼岸皆閒人,紅磚別墅,珍貴文館,讓人來了不想回對岸的島嶼。
這是島嶼的魅力,鼓浪嶼也被稱為鋼琴島,聽說家家戶戶都有鋼琴,故名鋼琴島。頗顯鼓浪嶼獨有的藝術氣質。每一磚一瓦似乎都是在講述歲月的痕跡,青石街道,讓人不由得踏遍每個角落。儘管現在島上商業氛圍很濃,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的熱情奔放,獨有魅力。也成為了許多婚紗攝影工作室的首選之地。
島嶼的魅力在於獨立,在於未知,在於追求。後面聽說我最喜歡的北京文化老炮馬未都先生也將他的觀復博物館分館設立到了鼓浪嶼島上。除此之外,也總有華人買島的消息,猶可見島嶼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此行,我便又被島嶼挽留了一晚,在民宿,一個人泡一杯茶,買上一份幹蝦,慢慢嚼,慢慢品。望著窗外的大海,思緒萬千。遊子何處是吾家?一個人到每個地方似乎都會泛起我此時的心情。因為明白,明天總是會走的,留不住的。
後面也去了集美區,每到之處我都流連忘返,很多人說,廈門的美一半集中在集美。到那裡我信了。但是今天這裡就不寫集美的美了,我會放到下一期給集美單獨的一版報導。
時間到了,便馬不停蹄的去實習公司報導了。久久難以收心,我想廈門應該是我想生活的城市,但是生活都還沒有,留下來就是未知了。
文|江湖(蘇白傳媒旗下昆德拉傳媒印象文化工作室 第九事業部實習助理編輯、合作作者。)
策劃組稿運營:昆德拉傳媒 本部編輯部 助理編輯 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