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精彩,看似過關戰將的模式,內容極為豐富與深刻。一輛列車封閉的小社會、完整的生態系統,人類善惡美醜,貧富貴賤包羅萬象。後工業時代質感,蒸汽朋克、反烏託邦精神內核,到頭來卻發現是上帝與魔鬼的契約。整體震撼,結尾稍顯弱,是奉俊昊的妥協,假如讓隊長最終登頂進入死循環是極佳的政治寓言
《雪國列車》的劇本改編自曾獲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大獎的作品,講述在今年7月(沒錯,2014年),全球79個國家為了逆轉溫室效應,往大氣層中散播了製冷劑CW-7。沒想到氣溫驟降,全球被冰雪覆蓋。倖存的居民登上了威爾福德公司製造的環球列車。這列由天才設計的列車由永動機牽引,按社會階層從前到後安排車廂,每年巡迴全球一次。故事以好萊塢常用的英雄敘事開場,講述尾廂人民在造反青年柯蒂斯領導下掀起了一場革命,隨著義軍節節突破車廂向車頭進軍,關於這個世界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
作為一部反烏託邦的商業大製作,早有《銀翼殺手》和《黑客帝國》等珠玉在前,《雪國列車》在科幻設定方面可以說並沒有太多亮點。且不說永動機的設定本身就違反物理定律,茫茫雪國中的鐵路為何不需要檢修,以及列車為何非要每年在鐵路上巡遊,這都是一些形式感大於現實感的設定。觀眾與其把它看作科幻電影,還不如把它當作一部類型化的寓言電影來欣賞更好。
破雪者號」本身就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影片一開始就利用各種強烈的對比,把窮人和富人,有權者和無權者階級衝突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階級並非社會的全部,隨著革命者從末尾向車頭挺近,影片表現的階層逐漸升高,個體自由與整體生存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凸顯。起義領袖柯蒂斯從革命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在車廂肉搏一段戲裡,他為了生擒人質不惜犧牲自己的兄弟,達到了為大我而獻身的崇高境界。但在影片末尾,在經歷了「平衡論」的洗禮之後,他毅然做出了車毀人亡的「非理性」選擇,表明他在自由地死去和蛆蟲一般活著之間選擇了前者。全人類為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但倖存者贏得了生而為人的尊嚴。
威爾福德說槍斃老紀廉是因為起義突破了預期的控制,這明顯是扯謊。真正的原因是紀廉在與柯蒂斯分別的時候告誡他:「一見面就割掉威爾福德的舌頭,不要給他說話的機會」,還讓養子跟緊他。說明紀廉已經開始相信柯蒂斯是個更好的領袖。處死是為了懲罰他的背叛。關於柯蒂斯最後的選擇。威爾福德最後試圖說服他,人性不可改變,要保留殘存的人性,屠殺、階級、機械的工作都是必須的。「我們就是人性,拯救人類是你的命運」。換了站在引擎裡的人是我,估計會先把權奪過來,慢慢想辦法改良,外面的雪不是開始化了麼?總有人類的生路。但是中二病的熱血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啊,「救救孩子」的激情一上來,誰還記得平衡不平衡?這就是韓國人和日本人的差別,看看深作欣二的《復活之日》就知道,最熱血的日本導演,碰到這種情況也會冷靜下來的。
公元2014年,暴雪發布了新一代魔獸版本,名字叫《雪國列車之巫妖王又怒》,以下是小編第一時間帶來的攻略。故事發生在艾澤拉斯大陸冰雪皚皚的Northrend,在一次大災變之後,各種族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不得不苟且在一列火車上受到巫妖王的奴役,巫妖王的名字叫工程匠師威爾福德。傳說他驕奢淫慾,還特別喜歡吃小孩,他已經統治了這個世界18年。在他的統治下,生活在末尾車廂的底層人民一直飽受壓迫,為了爭取自由和權利,他們在過去發起過多次暴動,但無疑例外均以失敗告終。故事的主角是我們的美國隊長,在一名曾經的人類老先知Gilliam的指引下,他組起了自己的團隊,開始開荒新副本。
這真相來的如此突然,讓美國隊長一時不能把握,此時,廣大觀眾在美國隊長臉上見到了長達二十分鐘的面癱表演。正當美國隊長還處于震驚之中時,先前被打倒的獸人狂暴戰復活了,這一次他變得更為強大,而前任GM盜賊也醒了過來,原來他剛才發動了裝死技能,而前面所有關卡的小嘍囉也一窩蜂湧了上來,局面直轉而下,十分緊張。這時,前任GM盜賊的女兒——擁有心靈視界的女牧師EVA(抱歉我不記得名字了)在GM的指導下,瞬間將工程技能從0叮到600,製造出了禪師級炸彈,炸開了車廂。整個雪國列車副本在劇烈的爆炸中崩潰了,所有人全部犧牲,僅剩下女牧師EVA和一名黑人小男孩(姑且叫他亞當吧)兩人苟且成功,離開副本,來到了廣闊的Northrend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