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遇見麻雀(春節隨筆)

2020-12-25 走不回的故鄉

作者:文剛

春節,在老家住了幾天,很是愜意。每天晚上躺在熱炕上,暖烘烘的,舒服極了,一覺睡過去,沒有夢的幹擾。天剛麻麻亮,母親便早早起來煨炕,就是用草和一些曬乾的牲畜的糞引燃,燒熱土炕。從我兒時記事起,母親就沒有間斷過每天兩次的煨炕。睡意沒了,卻捨不得離開溫暖的被窩,伸出頭爬在炕上,盡情地享受著炕的溫暖。

一天早晨,我還是那樣懶散地睡在炕上享受溫暖時,無意間聽到了鳥叫聲,納悶,冬天會有什麼鳥呢。側耳細聽,聲音越來越大,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一會好像飛在院子裡,撲騰一下又飛走了。趕緊穿好衣服站在院子裡向四周一看,心裡不由得一陣驚喜和狂跳,是麻雀,很多很多,樹上密密麻麻,房屋的瓦上有,電視天線上有,長草的院牆上有,離我不遠的豬槽裡也有。

我慢慢地向它們靠近,它們也不怕,只是用細小的兩個爪子跳了跳,算是給我讓步。這不正是遠我而去多年未見的麻雀嗎,它們怎麼又出現了,而且不像我那時看見它們那麼怕人。就在我告別家鄉去異地求學的那年,它們和我一樣離開了吃飽過肚子的這片熱土。一夜之間沒有了麻雀,人們開始傳說關於它們的事,那幾年家鄉天旱,有說麻雀是吃了中毒的農藥死掉的,有說麻雀搭上去新疆的火車了。說法很多,我相信後一種說法,因為這期間我有一次去過新疆,在站上停著的火車箱上真見過麻雀,麻雀在新疆真的很多啊。母親看我對著麻雀看得入神,走過來說,你不曉得,它們來的時間很長了,一大群一大群的,也不怕人,每天都在院子裡下來啄地上雞吃剩下的麥子,攆也攆不走。每天天不亮落在樹上,房上叫個不停。有時候早上聽不見它們叫,人還怪心急呢。不準就是下雪了。聽著母親不斷地說關於麻雀的事,可以看出母親開始喜歡這些以前人們最討厭的傢伙了。  

看母親對麻雀那麼津津樂道,我從心裡開始喜歡這些可愛的小生靈了,眼前便浮現出兒時對麻雀的生靈塗炭,心中不免產生一絲悲哀和懺悔。  

小時候,每年夏天放學,沒有家庭作業,天氣很早,村子裡的幾個同伴叫在一起開始掏麻雀。麻雀喜歡把巢築在屋簷的椽縫裡、土牆壁之間的縫子裡或者懸崖上的洞子裡。夏天,正好是它們繁育的高峰期。我們每個人拿一個很粗的竹子,竹子的一頭用石頭砸破,每個人狠狠地在砸破的地方吐一口唾沫,弄溼了更容易掏上鳥窩。來到雀窩跟前,身體好的小夥伴趴下做梯架,其餘的保護,一個站在趴下的背上,把砸破的那頭捅進鳥窩裡,把竹子放在手心裡,用力的搓動,等擰不動時,用力一拉,一大團毛茸茸的東西都拉出來了,那是麻雀用各種毛,還有草做的窩。我們開心的分享自己的戰利品。如果是還沒有孵出小鳥的蛋,我們平均分派。然後在地上挖一個小窩,把雀蛋打爛倒在窩裡,比誰的倒得最好,這玩法名字叫什麼「倒月亮」。如果是長著細毛很紅的幼鳥,一看都噁心,便把他們扔了,做了貓的美餐。要是已經黃嘴了的稍微能飛動的雛鳥,我們便在爪子上栓上線,輪流拉著跑,直到把它們累死。天天都是這樣,大人看見了,不忍心我們孩子糟蹋生命,便告誡我們,以後再不要掏鳥窩了,那裡面有蛇,很危險的。然後給我們講誰家的孩子掏鳥窩時,張著嘴,不小心讓蛇鑽進去咬死了。停了大人的話,我們一個個膽小了,再也不敢掏鳥窩了。現在回想起來,心裡不免產生一絲害怕。細想,這說法真有一定道理。首先蛇喜歡藏在牆縫中,特別是懸崖的洞裡,同時,蛇也喜歡吃鳥啊。  

到了秋天,家裡開始忙了,放學要為家裡做些事。主要就是蹲在糜子地裡驚嚇麻雀,不讓它們來地裡糟蹋糧食。大人們在地裡做個草人插上,系上塑膠袋,風一吹譁啦譁啦響,一時也能起到作用,時間一長,麻雀們發現草人不會把它們怎樣,便變得變本加厲了。保護糧食的光榮使命只有我們承擔了。我們給自己準備好一個彈弓,利用放學回家的時候,邊走邊在地上撿回一包很小的石子。坐在地裡,麻雀飛來,等落定了,拉開彈弓,瞄準,真能打死一兩個。麻雀怕了,開始越來越少了,我們每天在大人的表揚中一天天長大。  

時間過得很快,不覺已經入冬。窮人家的孩子,沒有電視看,也沒什麼玩。陪我們一起快樂過冬的還是那可憐的麻雀。特別是下一場雪,麻雀在外找不到吃的,都集中在院落周圍的樹上,找時機搶吃的,卻不知道我們已經為它們布下天羅地網。先是在院裡掃一塊空地,撒些麥子,上面罩一個大篩子,用一根短棒支起來,短棒的下端系上一根通向屋子裡的細繩。我們便藏在屋子裡看著麻雀進去吃麥子。不到幾分鐘,一個,兩個,進去了試探一下,很快地又出來,我們拼住呼吸,耐心等著。慢慢地,麻雀的警惕性被麥子的醇香放鬆了,呼啦一下子進去一大群,拉,喊的同時繩子已經拉動了。篩子下面罩了很多麻雀。我們歡呼著跑過去捉,可是很難,往高提篩子的一瞬間,麻雀就能跑掉幾個,到最後,也就只剩四五個。還有更好的辦法,就是在倒牲口草料的房子裡,關上門,故意打開一扇窗戶,等麻雀全進去了之後,我們拿上事先準備好的掃帚在窗口亂打,找不到出路的麻雀慌忙逃命,全都撞在了掃帚上,一個個落在地上。幾個大一點的夥伴提議要做頓美味的麻雀肉,他們把麻雀用泥泥糊嚴實,放在炕門裡的熱灰上,等些時間,取出來,剝去泥土,身上的毛也光盡了,撕破肚子,裡面的內臟也幹縮在一塊兒了,去掉之後便可以吃了,看著他們大口大口地吃,我早已流下了口水,卻就是不敢吃,到現在也不知道麻雀肉什麼味道。我想,他們一定是餓的,那時,我們每天都吃不飽肚子。  

一聲炮響,驚飛了麻雀。我從回憶中驚醒,現在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麻雀已不再是過去的「四害」之一,而已成為農村、城市調劑人們生活的樂趣。忙碌之餘,偶爾看見它們,聽到幾聲清脆的鳥鳴,心裡就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看見它們,我就能回憶起過去的那個艱澀年代,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豐縣老家裡的麻雀(小小蟲)
    突然,兩隻灰色的小小身影在面前跳過,老婆驚喜地說,看,是麻雀。我說,哦,是啊,小小蟲。對,是小小蟲。它們看起來比老家的好像更加瘦小,它們是本來就有的,還是它們的祖先飛越重洋從中國來的呢。 在我們豐縣老家,小小蟲不是蟲,是鳥。我們童年時候永遠都能看到,每個孩子的童年裡都有的玩伴。
  • 老家鄉愁|吳道科:麻雀吵窩
    那片地特別遭鳥,在我印象中,喜鵲光臨過,貓頭鷹也來過,聽到過斑鳩叫,青菜雀(蜂鳥)還常在竹丫上做窩,那種尾巴長得長長的如打蛇鵰的老人講是「梁山伯與祝英臺」轉世的鳥也曾見到過兩三次,但看得最多的應該是麻雀。作為留鳥一族的它們,一年四季都不難找尋,春夏秋冬在竹林間穿梭,在竹林地下尋食,尤其是夏秋地上冒出的蚯蚓等小昆蟲,麻雀們歡喜喙食的場景時常在大腦中閃現。
  • 琴葉珊瑚、爬樹龍:在老家思茅總會遇見一些新奇的花卉、樹木
    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是我的老家,那是一個森林中的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植物資源豐富的地方,總有很多新奇的花卉和樹木。有一年的國慶假期回思茅,在萬掌山林場遇見一種特別好看的花兒。今年春節假期再回思茅,在洗馬湖溼地公園又看到這種熟悉的花兒正含苞欲放,漂亮的花型、超長的花期,令人不得不對它充滿了喜愛。這叫做爬樹龍,藤樹纏繞、緊緊相依,這是很獨特的熱帶風景、一個很獨特的名字。琴葉珊瑚、爬樹龍,在老家思茅總會遇見一些新奇的花卉、樹木
  • 崔中華|麻雀
    你居住的小區靠著街道,有時候大街上的喧囂會遮蔽住麻雀的叫聲,但卻遮蔽不住麻雀活潑的身影,你一路跑過去,看見一群麻雀從樹冠上突然飛向天空,宛如撒出去的一把石子,洞穿天空的感覺,讓你的內心猛一振奮。「五臟俱全」的小麻雀總讓人想起居家生活,想起家常,想起田野和村莊,想起稼穡和農人,想起遙遠的炊煙和麥草垛,想起泥土的顏色,想起童年。那是你的童年,飢餓但卻快樂。在老家的土坯房、柴草垛和打麥場上,在洋槐樹、榆樹、苦楝樹和泡桐樹冠中,在長滿莊稼的田野裡,成群的麻雀讓童年的時光充滿了無窮的樂趣。
  • 美好的老家之行
    這次丟下女兒與大貓,拋下所有牽絆跟隨妹妹們來到順河高橋老家。秋風涼涼,稻穀金黃,我與妹妹信步由韁逛了後高前高北莊夏莊,看新房幢幢,池塘清清,瓜果蔬菜飄香,遇到幾個熟人朋友,熱情招呼問候,開心開心!我們一路隨心歡笑,不禁引吭高歌幾曲,盡情放飛自我,我們的家鄉太美了,隨手拍下許多美景,對著曠野對著天空我長舒手臂,自由奔跑在家鄉的路上橋上,開心開心!
  • 留住麻雀
    記得不久前我看到報紙上刊登一則消息說,國家林業局已把麻雀正式列入有益或有重要經濟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名錄。麻雀,鄉間叫它家雀,有的稱它「琉麻雀」、「老家賊」。說實在的,自古以來,麻雀的名聲就不太好。追溯一下,早在漢代班固撰寫的《漢書》中就有為世人熟知的那句名言:「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麻雀:冬天裡的精靈!為什麼冬天只有麻雀不怕冷,出來活動沒事?
    要說在農村野外,你能夠看見的鳥只有兩種,麻雀和烏鴉。格外是麻雀,由於麻雀是群居性鳥類,所以一來就是一大片,要麼在光禿禿的樹枝上面,要麼就是在電線桿上面。往往是黑壓壓的一大片。冬天灰色的天空,加上灰色的麻雀,為單調沒有生氣的田野添了一點活力,讓人看上去沒有那麼冷清。
  • 每天被麻雀吵醒的幸福|旅遊內蒙古
    我上小學的時候,麻雀「四害」的帽子還沒摘,身邊還有很多除四害的「英雄」,當時最牛的一個人能用彈弓把停在樹上的麻雀打下來,可以說指哪打哪!而我只能打哪指哪,當時對他特別的崇拜。而我天生喜歡保護小生物,見到受傷的小動物總會撿回家養起來,可每次麻雀都在絕食中死去。
  • 《體型嬌小調皮的麻雀》金眼彪-協助拍攝
    麻雀(拉丁學名:Passer montanus,英文俗名:Eurasian Tree Sparrow)是雀科雀屬的鳥類,俗名霍雀、瓦雀、琉雀、家雀、老家賊、只只、嘉賓、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賓雀,亦叫北國鳥(個別地方方言又稱呼為:家雀、戶巴拉)。
  • 麻雀·彈弓·燕子窩
    用餐後,散步於青島青泉礦泉水公司寬敞整潔的廠區,走著走著,我驀然遇見幾群站在蘋果樹、桃樹、棗樹枝椏上的麻雀,它們旁若無人地嘮著家常,互相追逐打鬧著,完全沒有顧及到天氣已經轉涼,唧唧喳喳把早已變黃變枯的樹葉撞得譁譁作響。        不知為什麼,瞧著麻雀們快樂嬉戲的情景,宛若過電影情節一般,好多塵封的往事和感慨被重新勾出。
  • 野生麻雀為什麼在家中養不活是真的嗎?
    相信住在在城裡住的人都很少看見野生麻雀,有些回老家的時候就抓到野生麻雀回家養,但是聽說麻雀在家中養不活是真的嗎?這個提法肯定不對,野生麻雀的確不好養活,但這只是指成年麻雀,他們太個性,不受拘束,寧折不彎,但對於未出窩的麻雀另當別論,我小時候從房子屋頂瓦片下面掏出一窩小麻雀,都還沒有長毛,光溜溜的身子,嫩黃的嘴岔,伸著脖子嗷嗷待哺,我每天用窩頭哺育,不能用白面,那樣容易糊屁股,一糊屁股小鳥就死了,雖精心到不能再精心了,但是還是有幾隻死了,特別傷心,碩果僅存的一隻逐漸長大,
  • 老麻雀大白貓小麻雀
    原來是一隻老麻雀正在追逐這隻大白貓。這一看,才發現大白貓嘴裡正叼著一隻小麻雀呢。原來是老麻雀要來救這隻小麻雀的。老麻雀原先在土場前面的麥地邊帶著剛會飛的小麻雀玩,她沒有注意到附近的那隻大白貓。其實這隻大白貓在那裡侍機很久了。大白貓趁小麻雀不備,一個老虎撲食就叼住了那隻小麻雀。
  • 老家的樹——記憶
    70後的我,也許在農村長大的原因,對老家的樹總有一種眷戀與記憶揮之不去!那或高或低的各種樹木不知多少次出現在夢裡!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知道,老家的房前屋後或者院子裡外一般都會種幾棵樹,這些樹不知種於何時,反正打記事起就已經生長在那裡了。
  • 「隨筆」2019,就這麼悄悄滑過……
    今天早上,我們在辦公室吃了王二小親手做的「米餃」,類似我們老家的「粘米圓子」,只是外皮沒有那麼厚實。本來一人一個,丁老師出差了,我就多吃了一個。味道真是好,她說是模擬我上次的「粘米圓子」斬的餡。千島湖的姑娘,能做出各種美食,我也是醉了,點一百個贊。下午,又分食了一個大大的平安果,味道也是挺不錯的。
  • 麻雀其實不止一個人! 《麻雀》電視劇中真正的麻雀揭秘
    近期,電視劇《麻雀》正在熱播,在目前更新的劇情中,並沒有講明誰才是真正的麻雀,事實上,觀眾們都認為陳深就是麻雀,沒錯,但事實上,麻雀其實不止陳深一個人。該劇講述了陳深潛伏在汪偽特工總部首領畢忠良身邊,通過代號為「麻雀」委派的工作者秘密傳遞信息,成功「竊取」汪偽政府「歸零」計劃的故事。
  • 麻雀其實不止一個人! 《麻雀》電視劇誰才是真正的麻雀
    近期,電視劇《麻雀》正在熱播,在目前更新的劇情中,並沒有講明誰才是真正的麻雀,事實上,觀眾們都認為陳深就是麻雀,沒錯,但事實上,麻雀其實不止陳深一個人。   該劇講述了陳深潛伏在汪偽特工總部首領畢忠良身邊,通過代號為「麻雀」委派的工作者秘密傳遞信息,成功「竊取」汪偽政府「歸零」計劃的故事。
  • 麻雀電視劇裡面一共有幾個麻雀 真正的麻雀是誰?
    &nbsp&nbsp&nbsp&nbsp麻雀電視劇裡面一共有幾個麻雀?麻雀電視劇裡面麻雀都有誰?下面,小編來為大家做一下相關的介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幫助。&nbsp&nbsp&nbsp&nbsp麻雀電視劇誰是麻雀 麻雀真實身份揭曉&nbsp&nbsp&nbsp&nbsp電視劇《微微》完結後想必大家現在都在觀看由李易峰主演的諜戰劇《麻雀》。那麼劇中代號為「麻雀」的是誰呢?在播出的最新劇情中,畢忠良即將要展開對麻雀的追捕。
  • 2018「老家河南」春節文化廟會將在香港舉辦
    2018「老家河南」春節文化廟會將在香港舉辦 2018-01-2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1月23日,「2018香港歡樂春節文化廟會
  • 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 微博森林驛站1月7日答案
    1月7日,微博森林驛站的問題更新了,今日的問題是「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這個一般很多人都了解了,下面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正確的答案。
  • 麻雀電視劇結局和麻雀真實身份大揭曉
    麻雀電視劇誰是麻雀 麻雀真實身份揭曉電視劇《微微》完結後想必大家現在都在觀看由李易峰主演的諜戰劇《麻雀》。那麼劇中代號為「麻雀」的是誰呢 在播出的最新劇情中,畢忠良即將要展開對麻雀的追捕。一直在追劇的觀眾們到現在還不是很清楚劇中的麻雀到底是誰。陳深是麻雀嗎 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麻雀的真實身份吧!原標題:麻雀電視劇結局大揭秘:麻雀是一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