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中中
2020年的意難平大事又多了一件,我苦苦等了3年的《白夜追兇》很大概率不會有第二部了。
因為新劇《隱秘而偉大》上線,導演王偉最近接受了採訪。在不可避免談到《白夜追兇2》的問題時,他也毫不避諱地首次作出回應。
沒想到這聲再見,成了再也不見。
「《白夜2》拍不拍,不是我個人能決定的,要看版權方和出品方的決定。我只是『導演』,其他的什麼都決定不了。」
導演還說第二部的劇本其實2017年就有了,但想要拍攝需要很多硬性的修改條件。比如對於第一部核心設定的改動,這使得第二部在劇情上無法與第一部順利銜接。
於是導演目前的最終定論是——「所以我個人從導演角度不打算繼續做了。」
再看一百遍潘老師這個經典鏡頭,還是彌補不了我的心靈創傷。
看完這段採訪,我的心情確實很複雜。一方面很能理解導演放棄的理由,但同時又非常可惜這部好作品從此 沒了下文。
在我心中,《白夜追兇》就是國內懸疑網劇的巔峰。
《白夜追兇》當初宣傳的定位,是中國首部硬漢派懸疑推理劇。
所謂硬漢派推理,其實是偵探小說後來發展起來的流派之一,和阿加莎、柯南·道爾等古典派截然不同的「反傳統偵探小說」形式,主要描寫艱苦的環境和打鬥的場面來贏得讀者的喜愛。
我最喜歡的小說作家之一雷蒙德·錢德勒,就是硬漢派推理的奠基人。順便一提,他非常討厭希區柯克,經常當著他面罵「那個死胖子」。
簡單來說,硬漢派推理的主人公偵探更為真實,更加有血有肉。我特別喜歡有個豆瓣網友的概括,他形容硬漢派推理就像一腳踏入了「現實」的疆界,那個世界就在我們身邊。偵探也好,證人也好,罪犯也好,都是我們身邊會遇見的人。
《白夜追兇》裡頭的很多案件,都取自於真實案例。比如外賣小哥分屍案、車震被殺案、酒店拉皮條案等等,甚至包括貫穿全劇始終的滿門滅口慘案也是有現實原型。
寫實、專業、代入感強,都因為這部劇有無敵的服道化細節。包括地域文化、刑偵術語、偵破技術、槍械知識、執法部門工作制度和法醫鑑定報告這些零碎而又必不可少的細節,比起潘老師一人分飾二角的精湛演技,這才是更值得敬佩的內容。
想起當年一個笑話。因為《白夜追兇》信息量大,很多狂熱粉愛上了逐幀觀看尋找蛛絲馬跡。這張截圖裡最右邊魚缸裡的人,其實是穿幫的劇組人員,但因為大家太「較真」了一度猜測他是神秘關鍵人物。
這些素材都是編劇指紋為了更貼近現實,讀大量文獻、去走訪實地,甚至親自動手做實驗才得出來的。
說起來《白夜追兇》的編劇指紋也是個妙人。在當作家之前,他做了11年的律師,因為覺得「沒意思了」才轉行寫推理小說,還說「寫劇本賺的錢更乾淨」。
當年《白夜追兇》大爆特爆也沒對他造成太大觸動。甚至接受完中國青年報採訪後,他直接和記者說「麻煩稿子裡提一句,說我『關門』了」,從此拒絕接受任何採訪。
指紋沒有微博不玩豆瓣,也不願意透露真名和照片。現在豆瓣簡介上掛著的照片,還是導演王偉和他一起做鬼臉的合照,然後被熱心網友截圖當成頭像。
就是這張萬惡之源,左邊是編劇指紋右邊是導演王偉。其實指紋對這張醜照被濫用有點不爽,但基於和導演關係太好了又不好意思說,只好自己默默消化。
這樣看來,導演和編劇能成為好友,也許是因為他們都有一種生死看淡身外無物的淡然。
但同時亦有著最全力以赴的執著。就像導演「寧為玉碎」決定放棄拍續集,編劇指紋也為了這部「他心中只能得60分」的作品,做了無數的功課。北京發生過的真實案件,從「敲頭黨」搶劫案到小旅館殺人案,他能一個接一個,滔滔不絕說上一下午。
「我不知道我們高級在哪兒,但我知道我們低級在哪兒。」指紋說。
也許《白夜追兇》的遺憾,至少能提醒我們,要有所堅守不忘底線,去保護我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