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網劇《傳說中的陳芊芊》雖然還是不斷重複的老套路,還是甜到膩的愛情,還是收穫了不少的好評和關注。
小編也看了兩集,但還是逃不脫一個結果:再也沒有看下去的衝動。沒有環環相扣讓人慾罷不能的劇情,只是男女主角誇張的表演和超級浪漫主義的愛情故事。可能是這類劇不對小編胃口,每次都沒完整地看完過一部。
當今社會是個多元化社會,尤其網絡越來越發達,隨之而來的,就是文化的多元化。體現在電視劇上,各種類型的電視劇也是此消彼長,既有錢又有貌的霸道總裁和身無分文的灰姑娘;品學兼優的學霸和蠢萌學妹;穿越的中二少女遇到某個朝代的小王爺……這一類電視劇可以說在當今吸引了一大批少女。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家庭的主要矛盾,關於孩子問題的都市家庭劇也是一大看點,觀眾的跨度更廣,從孩子到家長,包攬了又一大批觀眾。《小歡喜》、《小別離》、《少年派》,每次播出都會有一大波熱度。
提倡男女平等,呼籲女權,大女主劇也佔據電視劇的一大份額。看的人卻不太清楚女權到底應該是個什麼狀態。
各種類型的電視劇多了,胃口就大了,口味可能也就刁鑽了。回想起從小到大看的劇,似乎越早越單純些。
80年代,一部《西遊記》,師徒四人取經的故事風靡全國,即使一人多角兒,一角多人都沒受到過詬病。
一部《紅樓夢》,演繹了賈府的興衰,也成為電視劇史上的絕妙篇章。
90年代,《渴望》中的「劉慧芳」和「宋大成」成為中國式好女人、好男人的典範。
《我愛我家》也從播出一直保持著此類情景喜劇劇無法觸及的高度。
進入90年代,文化逐漸繁榮,出現了越來越多有品質的作品。四大名著的其它兩部也逐一拍成電視劇,無論選角、還是劇情,和之後重拍的版本相比,同樣是經典的存在。《編輯部的故事》劇中出現了當時社會上多元文化的碰撞;
《濟公傳》,遊本昌老師演繹了一個無法超越的濟公。《外來妹》展現了改革開放迎來的南下打工潮……
進入21世紀,電視劇也是更加豐富多彩,抗戰經典劇《亮劍》
由遊戲改編的仙俠劇《仙劍奇俠傳》
反應現代部隊生活的《士兵突擊》、諜戰大劇《潛伏》、年代大劇《大宅門》、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可以說各種類型的電視劇都出了很多精良的作品。這個年代,應該也是電視時代最為繁榮的時期。
2010年之後,網絡影響日趨明顯,人們的思維也越來越發達,各種奇思妙想的手法和情節越來越多,可是在越來越多的劇中,能讓人時不時就想重播一遍的劇卻越來越少。
可能就是這樣,選擇多了,口味就刁了。但不可否認,經典確實就是經典。之前是用心拍戲,想拍好劇,現在是迎合市場拍戲,迎合的多了,用心就少了,深度就沒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