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完成街區內西四東大街、愛民街、西黃城根北街和教堂南路外立面提升和公共空間更新,讓西什庫街區更新二期工程如期亮相……精耕細作兩年多的什剎海街道西什庫街區提升工程又有新進展。
在北京西城區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和什剎海街道的統籌安排下,在一期基本完成西什庫大街外立面更新後,計劃二期重點打造傳統建築風格外立面的同時,推進街區胡同實施自治停車;增加更多小微綠地和微公園;織補胡同肌理,方便居民生活和出行。
2017年,西城區推出街區整理計劃,全域按照0.4至0.6平方公裡為標準劃分為80個左右的街區單元,計劃分批次完成整理和復興。位於什剎海街道轄區內的西什庫街區應運而生。這裡西至西四北大街、南至西安門大街、東至西什庫大街、北至地安門西大街,曾因明代所建什庫和區域內的西什庫教堂聞名。
然而,如此寸土寸金之地,曾經給人的印象是街面老舊,民宅外立面難見老城風貌。即便是保留下來的門頭、外牆也近乎破敗,難覓曾經的輝煌。
更新的一期工程聚焦西什庫大街,第一次轉西什庫大街時,該標段負責工程師程麗明光照片就拍了幾十張。違建拆除後的碎磚屑仍在清理,街北側劉蘭塑4號外牆的老磚幾乎都「酥了」。為了保證外牆穩固,磚縫中塞入了不少新磚。由於顏色不一,一面牆上仿佛掛了幾十塊「補丁」。
「修舊如舊不是一蹴而就,更不能千篇一律。」為了做好一期工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標段,落實「一戶一策」,讓古老的西什庫大街「靚起來」。程麗明和同事們「長」在了這條街上。走訪入戶是每日必須,拍照分析,設計方案經常讓他們工作到凌晨。一看手機,一日已走兩萬餘步。
2018年夏天,經過兩個多月的集中施工,西什庫大街從劉蘭塑4號起向南的200多米煥然一新。門頭有了新的掛簷磚,外立面換上了青灰色的停泥磚。有的民宅大門變成了黑紅相間的「黑紅鏡」。抬頭看去,幾處門樓上,花瓦顯出「俏皮」;銅錢紋等傳統建築紋路寓意吉祥,幾乎破敗的外立面變成了一派中式風格群。
一處院門上,加裝了老人專用的扶手。一位居民正握著它進行鍛鍊。程麗明說,這正是一戶一策的好處。除了好看,他們更在意是否有用。「走訪時得知院內老人多,還有坐輪椅的,需要居家養老設施。」程麗明說。
修舊如舊只是一股腦恢復古典中式或者新中式建築風格麼?西什庫街區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該街區設計師,來自北京建築大學的史琦告訴記者,西什庫小學就是按照典型的西洋古典風格進行校門修復。
來到西什庫小學門口,就可以明顯感覺到這裡的不同。門頭拱形的磚券下是鐵質的太陽花紋飾,在大門上方完全呈現鏤空狀。仔細觀察門兩側是石柱,可以看到進出錯落的層次和稜角。凸出的稜角呈菱形,與之相接凹進去的部分被做成浮雕,恰似教堂的柱子。在浮雕用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標註序號的印記。
「這些浮雕是一塊一塊拼起來的,基本上要用四塊拼出一個。」史琦說,這是典型的西洋古典風格。相比一般中式建築,該校門除通體青灰外,還有紅色作為點綴。
其實,在修復前,這裡的校門立柱和常見的別無二致。直上直下,是標準的中式風格。為什麼要拆掉重建呢?原來,在查詢資料過程中,史琦和程麗明他們發現了一張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老照片,上面的西什庫小學校門大體就是此類樣貌。只是年代久遠,很多建築細節無法看清。
在徵求了區、街道、校方等多方意見後,設計團隊決定著手恢復,突出街區曾經中西結合的歷史風貌。然而,他們並沒有僅僅通過一張照片就貿然動工,而是參考了同時期東交民巷的類似建築以及西什庫小學中保留完好的西式磚券、門窗和迴廊。
修復完成後,這座原來並不受「重視」的大門成為學生、家長和到訪者們拍照的首選。每到下午,夕陽餘暉照在太陽花紋飾上,整個校門顯得熠熠生輝。
以西什庫大街為更新主體的一期工程已經竣工,以西四東大街、愛民街、西黃城根北街和教堂南路外立面提升和公共空間更新為主的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與一期相比,設計團隊和實施方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實用性上。
工程師李潮說,和一期工程相比,二期要和屬地居民更加貼心,做到居民和商戶的心坎裡。
「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外立面的提升,在更新過程中力求解決居民出行、休閒和停車等多個生活問題。」
通過調研,李潮發現街區內缺少小微綠地。而北大醫院路東側恰好有一塊廢棄空地,卡在醫院急診部和街道中間,由於長期存在人員聚集、遊商賣早點等情況,一度被關閉。
「我們經過和醫院、街道商量,去年對這處空地進行了改造,打造成了一處500多平方米的微公園。」他說。
如今,這裡成為了就醫患者和周邊居民休息、納涼、觀綠的好去處。槐樹、銀杏交相掩映。為了防止人員過度聚集,這裡並沒有設置木質長椅,減少了大量後期維護耗費。
就在不遠處的愛民街四巷,幾十個居民自治停車車位上整齊排列著各家的座駕。車位與道路間用黃線分隔,加之車輛單向行駛,曾經擁堵的胡同顯得通暢多了。
據介紹,在具備條件的胡同推廣停車自治是西什庫街區二期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史琦說,街區的更新和治理是慢工,需要用繡花功夫,下大力氣才能讓百姓滿意。兩年多來,他在街區走訪的次數難以計算。特別是在每一期工程的籌備和實施初期,一個電話就能把他「薅」過來,幾乎隨叫隨到。
隨著《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落實,西什庫大街、西黃城根北街、大紅羅廠街等三條主街和西安門大街將全部實現精彩亮相。與此同時,街區內部胡同空間生態修復和城市織補也將告竣。
史琦、程麗明和李潮期盼著,這份「答卷」可以讓街區百姓們滿意,也可以為西城區,乃至北京市的街區更新提供一個「參考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