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在走向未來的時候,不能忘記自己的過去。只有居安思危,銘記歷史,才能讓和平來得更長久!才可以讓魔鬼回到魔鬼的地方去!
老兵講抗戰,戰死中國的日本將軍之山根信成.
日本侵略者劃定的原住民住宅區
對於日本人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以中國人民的反抗,很多人只記得是在民國期間的那場抗日戰爭,其實中華民族的抗日戰鬥早在甲午戰爭就開始了,老兵昨天說了外出掃蕩被中國軍民殺死的日軍少將福原豐功。他就是因為在中國的土地放犯下的罪惡太多了,所以慘死中國的土地上。
當然,在民國之前死在中國土地上的日軍高級將領並不僅僅是前面兩天老兵講的福原豐功和大寺安純等人。今天老兵再來介紹一個叫山根信成的日軍少將。他是死在中國臺灣土地上的。
日本殖民統治權力機關臺灣總督府
資料顯示,山根信成是日本山口縣人,1847年出生,青少年時代曾參加過日本天皇軍隊與幕府軍之間展開的戊辰之役。在此後的1871年,山根信成成為「御親兵」,不久後升任近衛步兵第二聯隊副官。1877年參加西南戰役,後又升為大隊長。
1881年2月19日山根信成升任步兵第十二聯隊聯隊長。1884年 (光緒十年、明治十七年) 晉陸軍大佐,1888年5月14日升任日軍第四師團參謀長。1890年9月30日晉升為陸軍少將,並轉任步兵第七旅團旅團長。1894年任近衛步兵第二旅團旅團長。
日據時期臺灣島最南端的鵝鑾鼻神社
山根信成是在1895年4月帶兵進入中國的,他到中國的第一站就是遼東半島,4月17日,中日《馬關條約》條約籤訂後,將臺灣割給了日本。於是在當年6月下旬,山根信成又日本軍人被調往臺灣,並於7月上旬率部在基隆港登陸,進駐臺北。
不過當時中國的清朝政府雖然把臺灣割讓給日本,但臺灣人民並不同意,有史料記載,臺灣人民知道《馬關條約》籤訂之後,「若午夜暴聞雷鳴,驚駭無人色,奔走相告,聚哭於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1895年4月25日,臺北鳴羅罷市,抗議清政府的賣國罪行。宣告:1、餉銀不得運出;2、製造局不得停工;3、臺灣稅收全部留供抗擊日軍之用。臺灣紳民致電清政府,堅決反對割地求和。人民自動發出檄告說:「只要碰到李鴻章,一定把他們殺死,以謝天地祖宗。」,他們抱定「桑梓之地,義與存亡」的決心,決心與侵略者殊死鬥爭,不惜肝腦塗地,「願人人戰死而失臺,絕不願拱手而讓臺」。
於是山根信成在臺北沒有呆多久就率軍南下,一個城一個城的佔領,他先後攻取龍潭陂、牛欄河、太姑等地,並進襲尖筆山、佔苗慄,渡過大甲溪。
而在這一路上,日本軍人對中國人民也沒少施暴。據史料記載,山根信成在指揮對臺灣民兵的作戰時,縱兵肆虐,燒殺奸掠無惡不作。他在攻下三角湧後,下令縱火焚毀民房數千座。在福德莊,殘殺當地居民400多人,又燒毀了千餘棟民房。
8月27日晚上,山根信成率領自己的部隊與第一旅團會合,一起進攻彰化東北的八封山,山根信成親自率領兩個聯隊從左翼向臺灣民兵發起進攻,遭到臺灣義軍的頑強抵抗,傷亡慘重。
於是山根信成便花錢收買了臺灣義軍的叛徒帶路,最終因為義軍兵力單薄,武器太差,八封山被山根信成攻佔。
1895年日軍入侵澎湖遺蹟「千人冢」
佔領了八封山後,山根信成登上山頂,並命令炮兵也全部開到山頂上,駕起大炮向彰化城猛攻,在日本炮兵的持續攻擊之中,城內義軍傷亡慘重,隨即山根信成派步兵攻城,這一戰,城內義軍全部戰死,日寇入城以後,對城內百姓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戮。當時沒有逃出城的百姓幾乎被殺光。
不過雙手沾滿了中國人鮮血的山根信成在對彰化進行屠城之後,他的報應馬上也到了。據日本史料記載,佔領彰化後山根信成帶領部隊繼續南攻,9月29日,在雲林的一場戰鬥中被臺灣義軍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