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縣級市,雷州市

2020-12-21 丁班大哥眼中的世界

雷州市,建市前稱海康縣,廣東省湛江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雷州半島中部。屬熱帶季風氣候。雷州市東瀕雷州灣、南隔瓊州海峽與國際旅遊島海南相望、西瀕北部灣、北接湛江城區。雷州市境內交通有粵海鐵路、國道207、湛徐高速公路貫通全境。

雷州市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處亞熱帶,瀕臨南海。雷州市戶籍人口170萬,雷州市總面積3532平方公裡。轄街道辦有(雷城、西湖、新城)等,18個鄉鎮,全市常住人口148.28萬人(2016年)。全市耕地面積162萬畝,海岸線長達406公裡。

雷州半島、海南島和北部灣的城鎮群經濟圈,自然條件優越,適宜發展。具有南亞熱帶特色的農、林、牧、副、漁生產。雷城(古雷州府治)是廣東七大、粵西地區唯一且廣東省唯一一個縣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雷州文化是獨特的廣東四大區域文化之一。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雷州遠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繁衍生息。先秦時期屬百越之地,《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裡,百越雜處,各有種姓」。[5]漢元鼎六年(前111年)至民國二年(1913年),2000多年裡雷州城一直為縣、州、郡、軍、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成為雷州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稱「 天南重地」。

縣內地形平緩,海拔低,地型分布以臺地為主,低丘為輔,河海衝積小平原相間。地勢南高北低。在南部,按東西走向兀立著仕禮嶺、石茆嶺、鷹峰嶺、大牛嶺、嘉山嶺等,其中石茆嶺高達259米,是海康制高點;北部地區坡度較為平緩,均在5°以下,海拔高度在32~47米。縣東西兩面臨海,海岸線蜿蜒曲折,連綿406公裡,灘涂面積近150萬畝。

雷州市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日照年平均2003.6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108~117卡/CM2,年平均氣溫22℃,年溫差明顯,為12.9℃左右。年積溫約8382.3℃。無霜期達364天。雨量充沛。乾濕明顯,年平均降雨日135天,平均年降雨量為1711.6毫米。降雨年際變化大,相對出現乾濕季。

雷州市內水網交織,河渠縱橫。集雨面積100平方公裡的河流有南渡河、土貢河、英利河、雷高河、通明河、調風河等,支流如葉脈分布。

雷州市海域寬廣,港灣眾多,有通明港、芙蓉港、北家港、河北港、雙溪港、後郎港、雷州港、三吉港、煙樓港、月嶺港、流沙港、那沃港、三教港、烏丸港、龍鬥港、海康港、芙樓港、企水港等大小18個港口。其中烏石、企水、流沙三大漁港是廣東的重點漁港之一。有兩大天然漁場,即雷州灣漁場、北部灣漁場,總面積1990平方海裡。

三元塔公園位於雷城鎮曲街4號(原雷城「南門頭)東側,佔地約三萬多平方米。因園內有聞名遐邇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元塔,故名。此園分前後區兩部分,前區為體育、娛樂活動場所;後區為文物古蹟風景區。一進公園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幾棵四季常青的參天古榕。據專家鑑定這些古榕的樹齡均在二三百年以上,屬林業部門列為保護的古樹木。

鷹峰嶺,又稱尖山嶺,位於廣東省現雷州市英利鎮東北側的青桐洋旁,,行政歸屬新村村,也稱之為新村鷹峰嶺。鷹峰嶺海撥247米,系雷州半島第二高峰。嶺高峻,頂有古榕樹、古巖洞,是歷史上著名的「徐陽八景」之一,雅號「鷹峰啄月」。

雷州西湖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雷州市,雷州西湖公園是一座風景秀麗,人文薈萃,集自然風光、賢蹤聖跡和各種遊樂項目於一體的園林式綜合性公園,人們遊罷,不僅目睹獨具南天一格的風貌,而且頃耳聆聽一曲情節起伏的雷州史話。

烏石港成港於明朝洪武年間,因海邊布滿巨石,烏黑髮亮,形狀各異,故得「烏石」之名。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歷史悠久,人文環境獨特,民風淳樸,物產富饒。

雷祖祠位於雷州城西南五裡之英傍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稱「雷崗聳異」,為雷陽八景之一。[1]也是廣東省的地方民間信仰之一。雷祖祠始建於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紀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陳文玉(雷祖〕的祠堂。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廟始建於明代,因廟臨大海,而奉祀的又是被譽為「海峽和平女神」的媽祖林默娘,故取名「靖海宮」。現為雷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靖海宮」建築古樸典雅,宮裡除神像外,還供奉著一塊黑色的大石。這塊石頭相傳以前有一位漁民海裡拖網捉魚,一天起網時,網裡沒有一條魚只有一塊大石。

十賢祠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鎮雷州西湖公園內。宋鹹淳十年創建。宋朝自乾興至紹興150年間,有丞相寇準、學士蘇軾、侍郎蘇轍、正字秦觀、樞密王巖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綱、趙鼎以及參政李光、編修胡銓等十位名相賢臣先後謫居或路過雷州。他們體恤民情,倡辦教育,對傳播中原文化,促進雷州文化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

雷州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古雷州府所在地,自古有「嶺南古郡,海北奇觀」的美稱。文物古蹟中久負盛名的有:雷祖祠、三元塔、十賢祠、天寧寺、西湖公園等。[1] 雷州是人文薈萃之地,歷代南來的文人騷客、謫官貶臣多會於此,其中口碑甚好、有功於百姓的十位名賢有:寇準、李綱、胡銓、秦觀、蘇軾、蘇轍、趙鼎、李光、任佰雨、王巖叟。

廣東雷州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坐落在雷州市調風鎮,於2009年獲國家林業局批准,是中國首個以紅樹林命名的國家溼地公園。公園面積1270.8公頃,其中溼地佔了90.5%,這裡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美麗、文化積澱深厚。

雷州半島火山依其地域分布,可分為雷北火山群、雷南火山群和火山島嶼三大塊。74座火山,3136平方公裡的火山熔巖覆蓋面積,雷州半島火山在經歷了多期大的噴發後,雖然至今已退燒熄滅,但是經過天長日久、滄海桑田的變化,現已形成了四級火山巖臺地。千姿百態的火山碎屑巖、熔巖層、火山口湖以及柱狀節理、巖石洞穴等等奇特的地質地貌蘊含著火山的基因。

相關焦點

  • 廣東省縣級市——雷州市未來發展看法,這裡是歷史文化名城
    雷州市,由廣東省湛江市代管縣級市之一,這裡還是廣東地區唯一一個縣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9年雷州市完成經濟總量約324億元,常住人口約150萬人。雷州市歷史非常悠久,大部分景點都擁有獨特的當地歷史,也都是時代的象徵,而且雷州還是西部東部臨海城市,旅遊資源也是比較豐富的,比如雷祖祠、雷州市博物館、雷州西湖、三元塔都是當地比較具有歷史特色的旅遊景點。
  • 廣東省的這座縣級市,被稱之為「天南重地」,你知道是哪裡嗎
    廣東省是我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實力連續30年來穩居全國第一位。而在廣東省的西南部有這樣一座縣級市,是國家頂級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享譽著「天南重地」的美稱。你知道是哪座縣級市嗎?讓我們一起來盤點吧!
  • 廣東省縣級市排名全出爐
    廣東省共有20縣級市,但是廣東省最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無一縣級市。廣東省GDP最高前五名依次是: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珠海。而前五名的地級市下轄都無縣級市,深圳、廣州、佛山、珠海下轄都是區,而東莞和中山下轄就是街道和鎮。
  • 廣東省縣級市——英德市未來發展看法,廣東省最大縣級市
    英德市,由廣東省清遠市代管縣級市之一,城市內三江交匯土地肥沃,適合種植蔬菜,同時這裡也是茶葉之鄉,廣東省下轄縣級市中面積最大。2019年英德市完成經濟總量約為326億元,常住人口約98.98萬人。僅個人未來發展看法:英德位於地市
  • 廣東省十大縣級市
    普寧市:普寧縣級市,由地級揭陽市代管,轄區面積162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48.31萬人,共下轄33個行政區,分別是:1個普僑區、2個工業園區、7個街道、17個鎮、1個鄉、5個農場。普寧市有問鼎地級市的實力。第二名.高州市:高州縣級市,由地級茂名市代管,轄區面積327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83.27萬人,共下轄23個鎮、5個街道,其中長坡鎮為高州市的縣域副中心。
  • 廣東省縣級市,英德市
    英德,英德位於南嶺山脈東南部,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遊。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英州為英德府,自始得英德之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英德府為英德路總管府;至大元年(1308年)復降為州。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改英德州為英德縣。1994年1月,英德撤縣設市(縣級市),由清遠市代管。英德市面積5634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 廣東省縣級市,陸豐市
    陸豐市,汕尾市代管縣級市,地處粵東沿海碣石灣畔,全市陸地總面積1687.7平方公裡,下轄20個鎮,2019年總人口167.08萬人。秦朝以前,屬南越(即廣東、廣西兩省)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設置南海郡、象郡與桂林郡,陸豐屬南海郡博羅縣。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平南越,始置海豐縣。陸豐屬東官郡海豐縣。陸豐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縣。
  • 廣東省最大的縣級市,人口超110萬,你知道嗎?
    廣東省最大的縣級市,人口超110萬,你知道嗎?廣東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發展而來,簡稱「廣東」,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有著獨特的風格,從1989年開始,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GDP在30多個省市中,連續居第一位,目前,廣東省管轄21個地級市(兩個副省級市),其中,縣級英德市古代被稱為「英州」,人口超過110萬人,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縣級市)。
  • 廣東省縣級市,南雄市
    南雄,廣東省轄縣級市,韶關市代管,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全市總面積2326.18平方公裡,轄17個鎮、1個街道,市人民政府駐雄州街道,戶籍人口49.24萬。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
  • 廣東省122個縣級行政區GDP排名,深圳、廣州和佛山包攬前12名
    日前,全國第一常住人口大省廣東公布了最終審核之後的2018年各區縣GDP數據,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過去一年廣東省122個縣(市、區)的GDP情況。廣東省全年GDP不足百億的縣級行政區有12個,分別是南澳縣、連山縣、連南縣、新豐縣、連平縣、陸河縣、始興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雲安區、乳源縣。這些經濟實力較弱的區縣主要集中在北部內陸地區,其中梅州和韶關各佔3個;清遠2個;還有河源、汕頭、汕尾、雲浮各1個。
  • 廣東湛江代管的縣級市 人口150萬 GDP竟然超324億元
    雷州,廣東省管轄的縣級市,託管在湛江市,建前被稱為海康縣,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中部。東靠南海,西靠北部灣,北鄰湛江郊區,遂溪縣接壤,南與徐聞縣毗鄰。總面積為3664.44平方公裡。截至2018年底,雷州市共有3條街,18個鎮。
  • 廣東省縣級市,樂昌市
    樂昌,廣東省轄縣級市,韶關市代管。地處南嶺山脈南麓,粵北邊陲,毗鄰湖南,是珠三角輻射內地和內陸各省區進入廣東的「橋頭堡」,素有「廣東北大門」之稱。市域總面積2419平方公裡,市政府駐樂城街道,下轄16個鎮、1個街道、2個辦事處。樂昌已有1500多年建縣史,素有「千年佗城」美稱。
  • 廣東省縣級市,恩平市
    恩平,古稱「恩州」,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縣級市,為「五邑」之一,位於江門市西部,東與開平、臺山接壤,南鄰陽江,西接陽春,北連雲浮,瀕臨南海。全市總面積1698平方公裡,海岸線長21公裡。下轄1個街道和10個鎮。
  • 這個經濟最發達的縣級市,未來將有望成為廣東省第22個地級市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一直是中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的省份,廣東省有21個市和地級市,包括廣州和深圳,還有天河、南山、福田、順德、南海等超級行政區,雖然廣東省的經濟實力較強,但在全國前100個縣級市中,全省的縣級市卻寥寥無幾,特別是增城升格為增城區後,廣東在全國100個縣級市中幾乎沒有出現
  • 繼雷州市之後,湛江又一縣有望「撤縣設市」,卻並不是徐聞縣
    湛江是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它的地理區位非常不錯,近年來湛江市的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湛江市的很多高鐵項目都在一個個落地建成,它在不遠的未來註定會成為一個實力強勁的交通樞紐城市。其經濟實力在廣東省還是非常可觀的,湛江市是廣東省非常重要的一個城市,自古以來,湛江市的海產品貿易十分發達,而如今的湛江市也已經是我國南方地區商貿經濟的主要城市之一。湛江市下轄的有一個縣市雷州市早在1994年正式「撤縣設市」實現了較快的發展。
  • 11張地形圖,快速了解廣東省湛江市的9個市轄區縣市
    湛江,舊稱廣州灣,別名港城,地處廣東省西南部,古時屬椹川縣地,因內海灣形似一條湛藍的大江而得名,也有說法是取椹川(亦稱湛川)與鑑江各一字而得名。湛江市的市花是紫荊花。市境地形以平原、丘陵和低山為主,約各佔總面積比例為66%、30.6%和3.4%,雙峰嶂海拔高度為384米,是全市最高處。
  • 廣東湛江雷州市最南部的鎮,是全國千強鎮,特產燒豬
    廣東省湛江雷州市(縣級市)有多個規模相對較大的鎮,英利鎮便是其中之一了,該鎮是全國重點鎮之一、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之一(2017年榜單中,排名第959位)。英利鎮區位獨特,地處雷州市最南端,雷州半島腹心,和徐聞縣接壤。
  • 這個經濟「最發達」的縣級市,未來將有望成為廣東省第22個地級市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是中國經濟最強和人口最多的省份,廣東省內有21個地級市,其中有廣州和深圳兩個一線城市,其中還有天河、南山、福田、順德、南海等超級牛逼的行政區,廣東省的經濟雖然比較困難,但在全國百強縣級市中,很少有廣東省上榜,尤其是增城市升級為增城區後,在全國百強縣級市的排名中幾乎看不到廣東省的身影,但作為經濟大省,廣東省內還是有幾個縣級市,其中就包括普寧
  • 廣東多數縣級樓市過剩 謹防成下一個鬼城
    廣東省房協近日發布的一份《廣東省縣域房地產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廣東縣域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9.7%,投資額和新開工面積同比分別大幅增長28.2%和46.8%,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2個百分點和17.2個百分點。但部分縣級城市房價與經濟發展水平出現失衡,全省半數縣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供應過剩風險或已明顯供大於求。
  • 廣東省一縣級市,人口超90萬,因避皇帝名諱而改名!
    目前,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2個副省級市)。其中,就縣級信宜市來說,人口超90萬,歷史上因避皇帝名諱而改名,號稱「南方玉都」。一首先,信宜市,古稱梁德縣、懷德縣、南扶州、竇州,廣東省茂名市代管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