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度過漫長的一生,世上的人多少得學點精神安魂術。對於從小在曼谷唐人街長大的陳卓歡來說,他的安魂術就是多看幾眼街邊金光閃閃的黃金貨品,多聞一聞鄰居藥店的藥材味。儘管這些生意與他家毫不相干,不算飛黃騰達的他卻終究要在這些熟悉的市井景象中發揮小聰明,思考命運的出路。
街史
整個泰國3%的華人集中地
曼谷唐人街位於泰國首都曼谷市區西部,它與曼谷城同時誕生,也是城區最繁華的商業區,它包括與耀華力路平行的石龍軍路。這漫長的路順著湄南河而建,直至超出唐人區範圍,是拉瑪四世孟吉王所建。在曼谷,華人其實不多,只佔整個泰國華人總數的3%,且基本都集中這裡,由於廣東人居多,在這裡,有時候用潮汕話、客家話及粵語比用普通話還方便。
挖錫礦熱潮鑄就的唐人街
曼谷的唐人街在東南亞影響較大,算是東南亞保存得最完好的唐人街之一。其來歷,與舊金山等地十分相似,皆起源於礦產資源。在明清年間,泰國曼谷興起挖錫礦,除了吸引很多馬來半島的人,還吸引了大量的中國人前來。當時,曼谷的華人主要是來自廣東一帶,很多廣東人在曼谷挖錫賺錢之後,就在當地做起了買賣,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唐人街格局。
戰爭時期,唐人街的左右兩邊都是英租界和法租界,雖然泰國一度淪為殖民地,但因為其特別的地理位置,並沒有受到戰火的破壞。這裡的房屋大都比較古舊,很多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
街景
三多:黃金鋪、藥材店及粿條店
曼谷唐人街有點像電視裡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街兩旁的建築大部分是連屋(類似廣州騎樓)。這裡有貨真價實的「中國味道」:一是財味。要知道,黃金無論在泰國還是中國都是財富的象徵,街道上滿是淋漓滿目的金鋪,據說曼谷金店的70%分布在這裡。與其他地方看到的金鋪不同,唐人街的金飾是一堆一堆擺在那兒,好像在菜市場裡賣菜一樣。
財味之外,就是藥材味。華人喜歡中藥養生,所以這裡第二多的是藥材店,毫不誇張地說,這裡的當歸、田七的味道滿街飛。第三多的則要數粿條店,儘管看起來有點亂,卻極有潮汕地域市集風味。
國父呼籲華僑為祖國出錢出力的地方:演說街
這裡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到的毫不起眼的小巷,被稱為演說街。據說演說街是孫中山先生為推翻滿清政府,在曼谷動員華人為祖國出錢、出力的宣傳地點。
街道肖像
唐人街最早華人導遊的奮鬥史
浪蕩仔違背父親旨意
有人喜歡把華人在海外的奮鬥經歷與苦力黑工聯繫起來,不管正確與否,在曼谷都應該算是一個例外。歷史上,除了挖錫潮時候魚龍混雜,很少華人在曼谷做過黑工。廣東人勤奮和聰明,在曼谷當地是出了名的,他們善於擺脫困境、創造財富,比如華人開橡膠園,成為當地首富的故事在這裡家喻戶曉。在泰國,土地屬個人終身所有,很多華人懂得地可生財,於是他們多數人在有點資本之後,就在這裡買地,然後建房出租,過包租公、包租婆的生活。
能火速致富的畢竟是少數塔尖的人,大多數還是屬於默默耕耘者,比如50多歲的陳卓歡,他的人生可以說是唐人街裡普通華人的一個縮影。
在曼谷唐人街做了20多年導遊的他,是唐人街最早的華人導遊。在陳卓歡的回憶裡,最先到曼谷討生活的祖父只是一個英語水平奇差、沒有文化的普通建築工人。窮人家的孩子窮養,儘管他的父親因此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卻有一個質樸的農民價值觀:知識改變命運。
於是把他送去了有中文教學的學校學習(如今曼谷的華人,基本還保留著把孩子送到中英文雙語教學的學校)。陳卓歡自稱自己從小屬於無心向學型的浪蕩仔,讀了幾年就輟學,懷揣中學文憑的他,在學校裡學到的只有流利的中文與簡單的英文。
從臨時工到最早的專業導遊
30多年前,泰國旅遊業才處於起步階段,多以歐美客為主,基本沒有中國臉孔的遊客,到了後來才逐漸有了香港人與臺北人。因為家境一般,為了養活自己,他只有做起了臨時工:混在歐美客中做地陪,帶這些外國商人在曼谷做商品採購,他用蹩腳的英語為他們做翻譯。用陳卓歡自己的話說,這種「拉皮條的活」是實在無路可走之後的選擇,沒有任何投資成本,加上自己幹體力活又幹不過泰國本地人,雖然東奔西跑,但僅靠外國客給的小費就已經足夠樂觀。
祖輩寒酸的唐人街生活,到了他這一代,才慢慢被改變。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接下去他的人生,也才跟唐人街的多數男人有了類似之處:在適婚年齡,就地找一個中國女孩,在父母操辦的下,把婚結了。在陳卓歡的圈子裡面,華人都是與華人結婚,幾乎沒有例外。婚後,為了家庭安定,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必須繼續發揮自己的「小聰明」:做地陪10多年間,他走遍整個泰國,加上自己對中國的熟悉,就去考了中文導遊證。在泰國,考導遊證的華人,基本以30歲上下的人群為主。
陳卓歡的故事,代表了曼谷當地中年華人這一代人的經歷:過膩了數年的漂浮生活之後,而立之年才勉強回歸穩定狀態。事實上,以陳卓歡的經驗,可以帶團去更遠的地方,但因為自己家在唐人街,所以就留在唐人街,做曼谷的專職導遊。20年如一日,每天他的工作是帶不同國家的人認識這裡,感受唐人街的華人文化。
他說,雖然直到現在,來唐人街的華人遊客不算多,但是在自己的地方,不用居無定所,始終會有一種歸屬感。
私人旅行錦囊
不到傳統節日,也可拜福祿壽三星、拜財神
其實曼谷唐人街的街景不是最吸引人的,那些懷舊的繁體字招牌在香港隨處可見。在曼谷唐人街最不可錯過的體驗是什麼?當地很多華人都會告訴你:拜福祿壽三星、拜財神。到這裡,一定要去看看早期華人自己修建的寺廟,雖然規模很小,但裡面安葬了很多早期在泰國生活的華人,這些寺廟的特別之處在於,沒到中國傳統節日,也會有很多傳統的祈福活動,比如贈衣派福米等。
晚上9點後才不會塞車,保守的遊客慎入夜場
曼谷唐人街雖在商業區,但住宿不好找,如果對住的要求稍微高點的遊客,基本可以打消住唐人街的念頭。普通遊客不用擔心怎麼去唐人街,打車最直接。如恰逢打車難,這裡有24小時的公共運輸工具,城市輕軌、空調巴士均可到達。但唐人街交通非常堵,只有晚上9點以後,才基本不塞車。唐人街的娛樂場所比較混雜,晚上8點後,就是紅燈區營業時間,保守的遊客慎入。但是唐人街的古式按摩很值得推薦,其融合中醫推拿和泰式按摩的方法非常特別。
「中國城」的燕窩都是用真貨
關於美食,值得推薦有鮮榨果汁,曼谷唐人街的果汁是出了名的既大杯又便宜。另外這裡潮汕餐館居多,想吃砂鍋粥、手打肉丸、粿條的遊客肯定得來這裡。燕窩是泰國的特產,到這裡也一定要去「中國城」吃燕窩,這裡的魚翅燕窩最有口碑,都是用真貨。
買金不如買中國內地名產
其實在曼谷唐人街買金不太信得過,因為多數純度不足,以22K、24K金居多,如果只是為了紀念倒無所謂。這裡的精品商店出售很多來自中國內地的名產,由於貿易差,多數合算過在國內買,比如北京同仁堂的丸藥、漳州的片仔癀、重慶的天麻。
採寫:南都記者 陳堅盈 實習生 徐子敏
(此文採寫得到南湖國旅東南亞組領隊王澤文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