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的茶水服務每年都在變,
為何主席臺上並不亮眼的白色茶杯始終屹立不倒?
這當中,另有乾坤?
很少有人注意到,兩會的茶水服務每年都在變化。
最初工作人員們為全體代表委員倒水,會場上常常浩浩蕩蕩幾百人端茶送水。後來變為只為主席臺上的領導倒水,再到2014年開始為委員代表提供實名制礦泉水。
未曾改變的,是主席臺上的沏茶服務及從不搶鏡的白色茶杯。
1.
這款白瓷杯身直筒到底部略收,適合手掌曲線的把手,上面大多印著梅蘭竹菊或各色題字,蓋上一個稍大墜著一顆「蓮子」的杯蓋。
在中國,從人民大會堂到機關大院,每個政府幹部似乎都標配這樣一款杯子。這款白瓷杯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勝利杯。
勝利杯的花面通常有:紅芙蓉、蝴蝶蘭、藍牡丹、蘭草、白牡丹、松樹等。
大家可以在每天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大會堂的新聞鏡頭中找到這款杯子,其中蘭草、白牡丹這二款常委杯出現的次數最多。
松樹常委杯的花面因曾是專供周恩來使用,所以也叫總理杯;
蝴蝶蘭常委杯是毛主席在韶山時使用,所以也叫韶山杯;
紅芙蓉常委杯是採用毛主席家鄉湖南的省花芙蓉花製作,尤其是湖南政府及各重要場所的辦公用杯。
這款杯子,是怎樣受到中國機關單位的青睞,最終成為「御用杯」的呢?
2.
在中國歷代君王的皇宮內,瓷器一直是帝王之家的御用器物。
官窯,就是為官府服務的窯廠。有政府提供的充足財力支撐,官窯出產的瓷器往往代表著所處朝代瓷器生產的最高水平。
江西景德鎮作為從元朝開始的瓷都,一直以來就設有官窯廠,為政府和宮廷生產所需瓷器。
實際上在清朝覆滅後,官窯的脈絡並未斷絕,而是以另一種形態為領導人生產瓷器。
江西瓷業公司是最早的民國官窯,前身在光緒二十八年成立。民國後期,江西瓷業公司承包了大部分國民政府的生活用瓷和蔣介石私人用瓷。在民國政府辦公部門廣泛使用的直筒型水杯「中山筒」,即為江西瓷業公司承包生產。
除了廣泛生產的生活用瓷外,1946年,蔣介石為慶祝抗戰勝利,並策劃生產了一批「抗戰勝利紀念瓷」和一批祝壽瓷,這些為蔣介石私人定製的瓷器,後來被廣泛稱為「蔣瓷」。
蘭草一號勝利杯
3.
1949年 5月新政府的景德鎮市首屆二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召開,重點討論恢復瓷業生產問題。在轟轟烈烈的私有企業改制風潮下,1949年8月16日,「江西瓷業公司」改名為「試驗瓷廠」。
試驗瓷廠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為共和國成立生產第一批生活用瓷——帶蓋直桶杯。
瓷廠員工們短短幾十天就完成了共和國成立時召開第一次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的用瓷。毛主席和與會代表使用的就是該廠生產的帶蓋直桶杯,也就是民國時期被廣泛使用的「中山筒」。
新政府剛成立,國宴用瓷、領導生活用瓷等均需要設計生產全新制式。在此期間,政府成立「建國瓷設計委員會」,由國家文物局首任局長鄭振鐸任主任負責。
藝術家施於人、高莊等考察過景德鎮瓷器生產的過往資料後,集體決議通過新研製的纏枝牡丹紋圖案為國家用瓷專用圖案,交由景德鎮建國瓷廠生產。
完成了這一批瓷器生產的景德鎮建國瓷業公司,和景德鎮其他瓷業工廠,成為「紅色官窯」生產主體之一,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它們廣泛為國宴用瓷、出口用瓷、政府用瓷等提供產品。
毛澤東主席專用杯
4.
而在景德鎮之外,「紅色官窯」的另一生產主體則是湖南醴陵。這裡還有一段小故事。
1958年4月,湖南省委派人到醴陵陶瓷公司,要求為中央首長試製一批茶杯,來人帶來一件延安時期使用過的茶杯,直筒型,無蓋無花飾,瓷質灰白粗糙。
這種形狀的茶杯被叫作「中山筒」,據說是民國政府機關一直使用的。來人要求以此為基礎加蓋加彩,改型後使之美觀實用。
蘭草杯手稿
陶瓷公司的老師傅李維善說:「當時只知道是為中央首長燒制的,時間也很緊迫。我們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改了六稿,將底部略為內收,使杯身呈現出流線型,加了一個蓋邊呈燈芯狀略寬於杯身的平蓋子。
其間,試製工場的梁六奎同志作出了很大貢獻。這個杯子製成後,北京方面的人看了很滿意,這個式樣一直沿用到今天,看來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李維善直到1958年才知道這個茶杯是專為毛主席試製的。
劉少奇主席專用杯
北京方面的人說毛主席用後也很滿意,省委又囑他們再燒40個,其中20個要畫花。在為這種式樣的杯子取名時,李維善則提議用「勝利杯」。
1959年7月,李維善又來到北京解決人民大會堂主席臺茶杯的製作問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劉冀平局長指著李維善帶來的醴陵出產的一套茶具說:「就用勝利杯的式樣,然後畫上小茶盅上的花紋。」
5.
人民大會堂主席臺的座位設置了300個,所以勝利杯共有300套,按人民大會堂管理處處長董俊峰的指示,每個杯子圖案的左下方都燒制了一個帶有順序編號的紅色印章圖案紋樣。
當時沒有考慮補充破損的問題,人民大會堂主席臺一直是使用這種杯子,在後來的許多年間,醴陵陶瓷研究所和群立瓷廠雖多次進行補充和更換,但造型和畫面始終未曾改變。
1964年,人民大會堂管理處根據中央辦公廳批示,從1至7號分別按主要領導人安排使用順序。
這時的排序為1號毛主席用;2號劉少奇用;3號周恩來用;4號朱德用;5號陳雲用;6號林彪用;7號鄧小平用。
1980年時主席臺用茶杯已經更換,換下來的舊、殘杯子由湖南省收回。當時經辦此事的夏紀慎回憶,1-7號勝利杯由湖南副秘書長康政批准,夏紀慎本人經手送到湖南省博物館,收件人是當時湖南省博物館辦公室主任,驗收後打了收條。
現在這批領導人用杯作為珍貴革命文物仍應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館。
這款政治色彩濃厚的杯子,理所當然走向各機關單位,成為領導和身份的象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