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女士和大傢伙一樣喜歡使用手機拍照,最近她花了1980元報了個泰國6日旅遊團然後在拍了十張風景照並上傳到了微信朋友圈,回家之後發現流量費被扣兩千大洋,比團費還要高。按照道理說楊女士手機辦有2G的流量套餐,咋花也超不了,怎麼會多出2000塊的流量費呢?雖然新聞沒有指出是哪家運營商,但也是被狠狠地黑了一把,人家運營商也抱屈,我們這是系統自動計費,計算沒有錯。矛盾出現了,十張照片真的能夠花費2000塊錢的流量嗎?如果不是,這兩千塊錢的流量費都花在哪了呢?讓我們實際算一下帳。
10張圖片2000塊?算一算天價流量花在哪
事實上天價天價流量費事件屢出不窮,前一段爆出過天價微博,現在又是天價微信,總之和使用手機脫不開關係。但是需要澄清的是天價流量的前提一是出國使用,因此國內辦理的2GB流量套餐無法在泰國使用,二是都和手機上傳圖片有關,很明顯出國上網資費要比國內高出很多,另外一點圖片本身就是耗流量大戶,自然產生的資費就高出很多。那麼十張圖片真的能花2000塊錢嗎?
上傳10張圖片(圖片引自重慶晚報)
天價流量費清單(圖片引自重慶晚報)
顯然這有些不可能,我們假設楊女士使用的是目前主流的智慧型手機,手機後置攝像頭大多處於800萬像素,那麼使用這款智慧型手機拍出的圖片大概能夠佔用多大體積呢?我們來實際測一下:
兩主流手機拍照圖片體積大小
我們選用iPhone5和小米2兩款常見的機型做測試,發現平均每張照片最大不超過3M,十張照片加起來最大也僅有25M左右。
楊女士去一趟泰國出遊,按照三大運營商在泰國的流量資費來算,最貴的是0.02元/KB,10張照片按25M的體積來算,花費的流量資費也不過500元,與運營商計算的2000塊錢相差甚遠。更何況到微信朋友圈上傳圖片需要經過一定的體積壓縮,手機實際消耗的流量要小於圖片本身的體積,那麼真的是運營商扣費環節有貓膩嗎?
泰國刷10條微博花50塊錢你信嗎?
流量資費0.02元/KB,一共消費2000塊錢,算下來楊女士在泰國六日遊期間一共使用了超過100M流量,如果不是圖片惹的禍,那麼這些流量都花在哪了呢?
楊女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表示出發前一晚,她老公通過客戶電話,幫她開通了手機國際漫遊及上網功能,而工作人員表示她在泰國期間幾乎每天都產生有流量費。我們再次模擬一下楊女士的使用場景,看一看刷微博、使用微信和UC瀏覽器,到底有多耗流量。
首先在手機上安裝了一款叫做「馬頭流量」的流量測試工具,它可以監控單個應用在3G和WiFi情況下所花費的流量。
微博是大家經常使用的社交工具,現在很多微博除了發布140個字之外,都會附帶圖片,我們嘗試刷了十個微博,來看一下「碼頭流量」的統計數據。
刷10條微博消耗的流量
微博花費2.2MB流量
筆者在不到5分鐘之內刷十條微博竟然消耗掉了2.2M的流量,這樣一個數字雖然在國內不算什麼,但是一旦出了國,這十條微博就是50大洋的消費,還果真是天價微博了。
微信呢?先看微信相關團隊給出的數字是:語音0.9-1.2K/秒;文字1M可發約1000條文字消息;上傳通訊錄,2K/100人;圖片根據原圖質量壓縮至50-200K/張,視頻根據原視頻質量壓縮至29-30K/秒。微信團隊還會溫馨提示:「微信有著精心設計過的通信協議,在後臺運行時僅消耗極少流量,一個月消耗約1.7M流量。建議您退出時選擇後臺運行,以保證及時收到微信消息。」
微信朋友圈消耗流量
微信花費357KB流量
筆者嘗試瀏覽了一分鐘朋友圈的狀態,給出的數據是357KB流量,雖然不多但是這僅僅是一分鐘的數據統計,如果閒著沒事在泰國看上10分鐘,一張紅票票就沒有了。
筆者又使用UC瀏覽器上了5分鐘的網頁來瀏覽新浪新聞,沒想到消耗的流量也令人吃驚。
5分鐘UC瀏覽器消耗2.5MB流量
5分鐘花2.5MB流量
除了上網還要警惕哪些偷流量大戶?
上傳10張照片就花費了500大洋,六天時間在沒有WiFi的情況下微信和微博就能將剩下的1500元刷光。事實上即便是不使用微信和微博和UC來上網,有些程序在後臺也會偷偷跑流量。這些程序會在通知欄發送推送,表面上沒有上網,但這些通知其實已經在偷偷消耗流量了。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只要在國內辦有手機報、彩信等業務,一樣會產生流量,特別是手機報一般都夾帶有圖片,流量一般都不少。你在國外,哪怕收到一個國內的手機廣告,一樣會被收取流量費。
手機報也是罪魁禍首
系統更新或者升級
此外還有更不容易發現的系統更新、軟體在後臺不斷升級的狀況,尤其是軟體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而且更新的方法是直接下載新版APK並直接覆蓋原先版本,並非只更新部分數據,這一點無疑加大了資源的浪費,因此更要值得我們警惕。
三招規避出境遊天價手機流量費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出境遊,智慧型手機的流量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很多人在國內習慣了毫無忌憚的花流量,一旦出國就沒法使用自然不會習慣,那麼筆者在此就像大家支一些招。
1、在國內辦理出國流量套餐,避免走常規資費被坑。
三大運營商泰國上網費用對比
2、如果沒有緊急電話,建議直接換成當地卡。
泰國Truemove inter sim卡
使用當地運營商的電話卡可以按照當地資費收取,泰國有3種常用的電話卡:
Happy卡:資費較貴,但信號略好些,上網也是最方便,而且有中文版本。
Truemove inter sim卡:最便宜,也是大家最常用的,缺點是在離島信號容易消失
AIS 1-2-Call卡:粉絲也不少,貴些,但是信號是最好的。
其中happy卡最划算,上網資費比較便宜,也最合適中國人,因為我們出國就喜歡微博,就喜歡微信,簡單方便,網絡覆蓋齊全。
3、購買當地流量包
例如泰國當地的流量資費還是相當便宜的,幾乎在所有國家都能買到流量包,在賣電話卡的店可以購買,買來後充在卡上即可,無需換號,且價格便宜,基本與當地上網費差不多。以泰國為例,200泰銖就能買到一兩百兆的流量。
總的來看所謂的2000元的流量費按照這樣的速度來看還是有理有據的,運營商算錯的可能性不大。喜歡上傳自拍照或者瀏覽網頁的朋友就要時刻警惕並且忍住了,不然吃虧的是自己。
對於沒有什麼上網需求的遊客來說,最好關閉國際漫遊和上網數據按鈕,這樣就可以徹底斷絕流量消耗的可能性,避免楊女士這樣的「天價流量」的狀況出現。
又發生出國旅遊產生天價流量的事情了,責怪運營商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該想想是不是自己使用手機哪些地方出現的麻痺大意?在本文中,智慧型手機使用背後的那些事兒相信大家都了解一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