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膳丨中華料理泰國料理日本料理韓國料理,但你知道茶葉料理嗎?

2020-12-12 怡臻原茶文化

其實,中國一直都有把茶葉作為食品而不是作為飲料的習慣,據 說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的時候,一 個廚師把剛採來的龍井茶當做蔥段 誤用,結果一道名菜「龍井蝦仁」 就問世了。其他的一些傳統菜餚, 如樟茶鴨子、毛峰燻鰣魚、碧螺春 炒銀魚、鐵觀音燉雞、凍頂燜豆腐等等,都被稱為中國 「茶膳」。

茶膳是將茶作為菜餚和飯食的烹製與食用方法的總和 , 是一種大眾化 的茶葉消費新方式 , 是茶葉經濟發展 的一個新增長點。

進入8 0年代 , 特別是 9 0年代以 來 , 隨著生產和茶文化事業的發展 , 茶膳開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廣東 早茶進軍全國大城市 ; 臺灣有茶宴全席以及茶果凍 、 茶水羹 、 意茶葉蛋、烏龍茶燒雞、泡沫紅茶、李白茶 酒等 ; 北京有迎賓茶等特色茶宴 , 以 及茗緣貢茶 、 銀針慶有餘 、 玉露凝雪、沱茶雞等50多道茶菜和茶餃等多種葵飯 : 香港 有礆衷 巖茶和的角 、茉莉香片炒海米、 水仙上湯泡炸豆腐 等茶菜和多家茶藝館 ; 北京還出現了專門經營茶膳的飯店一一小天鵝酒家 茗緣閣 ; 杭州的中國茶葉博物館有獅峰野鴨、脆炸龍井、雙龍搶珠等茶菜、茶食。

茶膳是在普通中餐的基礎上 , 採用優質茶葉烹製的茶餚和主食 , 它具 有以下特點 :

一、講求精巧 , 口 感清淡。 茶膳 以精為貴 , 以清淡為要 。 比如春芽龍 須這道菜 , 選用當天採摘的綠豆芽 , 掐頭去尾 , 摻以當年採摘的水發春茶 芽 ( 去掉茶梗 及雜葉 ) , 微鹹 、 清香、 白綠相間 , 用精緻小木盆上菜 , 深受顧客喜愛。 茶膳 口 味 多為酥脆 型 、 滑爽型 、 清淡型 , 並每道菜都加 以點飾 。

二 、 有益健康。 茶膳選用春茶入 茶入飯 , 茶菜中不少原材料來自山 野。 春茶和山野茶都不施用化肥 , 而 且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維生素。

三、融餐飲、文化於一 體。 比 如 : 「 怡紅快綠 」 這 道菜的創意源 幹古典 名著 《 紅樓夢》 ; 「 銀針慶 有 餘 」 則把 「 年年有餘」 的中國民俗與 明前銀針茶融於茶菜中。 又 比如 , 茶膳使用八仙桌椅、木製餐具 , 在用傳 統茶藝表演為客人品嘗茶膳助興時 , 可以播放專門編配的茶曲 , 使客人在 傳統民族文化形式與現代藝術形式相 結合的氛 圍中 , 既飽 口 福 , 又 飽 眼 福 , 將餐飲消費上升到文化消費的層次。

四 、 雅俗共賞 , 老少鹹宜。 茶膳 順應人們 日益增強的返樸歸真、 注重保健、崇尚文化品位等消費新需求 , 從幾 元錢的茶粥、 茶麵到上千元的茶 宴都能供應 , 又確有新意 , 因而適應 面較廣。 北京已有 1萬 多顧客品嘗過 茶膳 。 而且 , 茶膳原材料資源十分豐 富 , 成本相對較低 , 具有廣泛的開發 價值和商業前景。 民以食為天 。 茶膳像一塊剛出土 的璞玉 , 等待人們的精雕細刻 , 也等 待海 內外廣大消費者的欣賞。

相關焦點

  • 韓國料理,日本料理,中國料理,越南料理,四個國家料理一目了然
    中國料理,就是中國菜與中華飲食文化。在日本和韓國稱為中華料理或中國料理,歐美稱之為唐餐,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深遠的影響了東亞地區的飲食文化。菜譜來源於中國各個地區和民族的菜餚。中國菜的特點被總結為色、香、味、意、形。被稱為國菜五品。
  • 中華料理天下第一?別忘了,中華料理≠中國料理
    然而在日本人的眼裡,中國菜不是這麼劃分的。日本人把中國菜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體系,而其代表分別為「北京料理」(ぺきんりょうり)、「上海料理」(しゃんはいりょうり)、「四川料理」(しせんりょうり)、「広東料理」(かんとうりょうり)。在動漫《中華一番》(臺譯:中華小當家)中就提到過日本人眼中的四大系的中華料理。
  • 【本膳與懷石】了解高大上的日本料理
    去吃日本料理的時候,常常能看到各式的新詞,本膳、懷石、會席、割烹、料亭,直叫人云裡霧裡,立時覺得高大上起來。這本文是將參考書中的內容簡要表達出來,想要深入了解,建議去讀原書(《日本料理的社會史》,原田信男,《日本料理的歷史》,熊倉功夫)作者原田先生恰巧還是博主的大學老師。圖片均來自網絡。
  • 各種日本料理劃分~
    日本料理的種類劃分 日本菜以地域可分為關東、關西料理,關東料理以東京料理為代表,口味較重些,尤以四喜飯聞名。關西料理以京都料理、大阪料理(又稱浪花料理)為代表,較關東料理的影響大。根據日本菜點的自身特色、形成過程、歷史背景等等,又可分為三類料理:本膳料理、懷石料理和會席料理。 本膳料理:它起源於室町時代(約十四世紀),以傳統的文化、習慣為基礎,是正統的日本料理體系,也是其他傳統日本飲食形式與做法的範本。本膳料理一般分三菜一湯、五菜二湯、七菜三湯。以五菜二湯最為常見。烹調時注重色、香、味的調和。
  • 韓國美食節目稱:韓國料理秒殺中國料理,連日本網民都看不下去了
    最明顯的區別是與中國料理的豐富多彩相比韓國料理可以說是單調樸素的,中國國土遼闊,物產豐饒,文化多元,構成了深奧的飲食文化,而韓國地小物薄,文化單一,飲食文化自然而然逃不了單調樸素這一評價。首先從料理的種類來看,韓國料理完全不能與中國料理相比,食材與味道也遠不如中國料理,韓國的食材主要以白菜、還帶、豆芽、胡蘿蔔絲,還有辛拉麵,說白了就是辣味的麵條。外國友人到了韓國普遍表示沒營養,吃不飽。在韓國的飯店點菜的時候,你從菜譜上馬上發現這一差距。
  • 日本有「中華料理」和「中國料理」,哪個正宗?一字之差有大不同
    日本街巷裡還林立著許多不同的「中華料理」店鋪,這些店鋪大受日本人歡迎,但眼尖的朋友會發現,在日本的中華街上又有另一種「中國料理」店,你們知道其中的不同嗎?中國料理店中華料理店,其實是日本人發明的。中華料理店日本最流行的「三大中華料理」,分別是拉麵、餃子、炒飯,但是在日本,這三種料理的吃法沒有一個和中國相同
  • 日本四大料理都有什麼講究?
    這種說法有一點道理,不是說窮與不窮的問題,而是說出了中國料理(日本稱「中華料理」)與日本料理(和食)的根本不同——日本料理多崇尚自然美味,而中國料理多喜歡加工美味。去年,我在東京接待了一位來自重慶的朋友,多年不見,特地約了一家日本料亭,想請他品嘗最正宗的日本懷石料理。沒吃幾口,他就跟我說「有沒有味精?」我說「一般不會有」。
  • 三火哥瞎聊:你可能吃到的都是假日本料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國人近年來對日本料理的喜愛與日俱增,對於壽司、生魚片也是越來越熟悉並慢慢接受。但是你可知道,作為一個民族文化體現,裡面的講究可是非常多哦。日本料理,看名字也知道源於日本列島,在結合中餐、西餐一步步發展成了獨具日本特色併兼容東西方料理特色的美食形態。日料的選材和製作上,要求材料新鮮,刀工講究,擺放更具藝術美感。同時做法一絲不苟,務必要求細緻,這些都造就了日料精緻、健康、雅致的飲食夜色,而「色、香、味、器」更成為日本料理的精髓。
  • 日本料理,食物最自然的味道,料理師真的厲害
    日本料理的起源來自於日本的列島,逐漸的發展成為獨特的一種美食系列,最後成為了獨具日本特色的菜餚,在日本的菜餚系列裡面注重的藝術與美味的結合,講究的是,色,香,味器俱全,而在日本的特色料理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食材的新鮮,往往是還是活著的食材就開始處理,等到處理完成之後,食材有的還沒有死乾淨。
  • 傳奇料理人和他的料理哲學
    提起日本料理的名人,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北大路魯山人。陶藝、篆刻、書畫、作庭,持有多種技能的北大路魯山人,被認為是日本近現代無人可及的綜合藝術家,但每每談起魯山人,總是會從「料理」開始,以「料理」結束。這大概是因為魯山人所有藝術上的才能,都是因為「料理」的需求而生並發揚光大。
  • 日本之外的那些日料|日本料理|懷石料理|壽司|前田_網易訂閱
    日本料理從誕生之初就是日本文化兼收各家文化最終形成的文化符號,想領略日本料理的精彩與背後的文化,在日本之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體驗到,我們甄選了五家不同風格的日料餐廳先行領略他們的魅力。  回歸傳統  澳門 永利皇宮「泓」日本料理 MIZUMI  《福布斯旅遊指南》五星級餐廳。穿過石景花園,現代的傳統日本庭院是開啟這次極致用餐體驗的開始,接下來你會被焦點中的櫻花樹雕塑吸引,賓客在點綴著燈光的櫻花樹旁邊感受四季變換。這就是澳門永利皇宮的「泓」日本料理,美輪美奐。
  • 中國料理不同於中華料理,究竟有什麼區別,看完你就懂了
    走在路上經常能夠聽到他們在討論中華料理,但是日本的中華料理也非常奇怪,雖說是中華料理,但是其中有很多我們都不知曉的地方。雖然中華是指的中國,但是為什麼日本的中華料理這麼奇怪呢?一位日本的朋友說它們其實不一樣。
  • 會席料理與懷石料理 你分得清楚嗎?
    什麼是懷石料理? 與會席料理不同,懷石料理是在茶會飲茶時享用的料理,其目的不是飲酒,而是飲茶。安土桃山時代,千利休確立起日本茶道,修行中的僧人們將溫熱的石頭包在布中,放在懷中抵禦饑寒,「懷石」便由此得名。 懷石料理的菜餚一般是一道一道地上,食客可以慢慢品用。
  • 日本人的中華料理秘術,什麼水平?
    日本人教你做正宗「中華料理」。如果有人問你,有沒有吃過「中華料理」?相信每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中國人都會嗤之以鼻,這簡直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啊,我可是從小吃到大啊。但,相信我,這 「中華料理」,尤其是日本的中華料理,你可真不一定吃過,在日本,中華料理和中國菜還是有不小的區別的。中華料理指按日本口味改編的中式菜,中國料理才是「正宗」的中餐。
  • 日本料理為啥在中國沒有市場?看看日本的一日三餐,你就知道了
    中韓料理是世界上公認最美味的料理,然而很多人都以為中華料理指的是中國的料理,但是其實不是這樣的,中華料理的南芥範圍很廣,包括了日本的一些飲食文化。在美食上面,各個地方都是博採眾長的,都希望浙江自己本土的美食推廣出去,然後引進外面的食物。中國人是世界公認的吃貨,對於美食有著極強的執著和好奇,這就導致很多國家將他們的食物出口都對準中國。
  • 中華料理是怎樣傳入日本的? 日本美食
    中華料理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中國菜,作為世界三大料理之一,在全世界各國都有廣泛的普及。日本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居,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中華料理是在唐朝或者宋朝等古代就傳入了日本,其實,不是這樣的。在中國古代傳入日本的更多的是一些食材的製造方法。比如豆腐,比如醬油。甚至製作茶葉的方法。那真正的中華料理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呢?那麼詳細內容請往下看↓↓↓中華料理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先回想一下,在日本有幾種中華料理的菜系。在日本的中華料理最主要有4種派系:粵菜、川菜、東北菜系、上海菜系。
  • 一起了解下,日本傳統料理的知識
    一、本膳料理 本膳料理大約起源自室町時代的宮廷貴族,特徵是料理具有很強的儀式感,是一種非常正式並且禮法繁多的日式料理。菜碟或碗會放在「折敷(おしき)」上呈上來,折敷就是一種四方形的小桌子。第一個折敷叫本膳,接著往下是二の膳、三の膳。
  • 人氣料理日式烤肉,原來是從韓國料理中分家來的
    日本紅十字會曾經組織過好幾次的荷爾蒙演講,推廣荷爾蒙料理,烹煮動物內臟的料理研習會也跟維他命等藥物一起舉辦,可以看到肉食與醫療的傳統仍然維持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魚谷常吉的著作《長壽料理》大篇幅的介紹荷爾蒙料理的烹煮方法,從牛肝臟、腦髓、豬肝、腰子、鵝肝等。這些可以補充大量脂肪與蛋白質的動物內臟成為長壽與健康料理的一部分,可以看出當時肉類的缺乏。
  • 日本料理中的調味
    而使用味噌的製作料理調味最有代表性的國家就是日本了。味噌廣義翻譯是「醬」的意思,比如「蟹味噌」就是指蟹膏,「脳味噌」就是指腦漿,而中國的面醬翻譯成日文即中國味噌。但在調味料的領域裡味噌就是一種以大豆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醬了。味噌與中國的豆黃醬不是一種東西,也有別於韓國的大醬,不過韓國的大醬更接近於味噌。關於味噌的詳細說明,請參考作者的《日本調味料——味噌篇》。
  • 文化與意境的料理
    也有一些朋友會說,日本料理當然是懷石料理最高大上啦。但是,用懷石料理和上述那些做類比是非常不恰當的。懷石料理並不是一道具體的料理,而是有完整流程的一席餐宴。而且你未必真的了解懷石料理,也許你所想的高端料理未必是你說的懷石料理。現在就讓我們來揭開懷石料理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