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就是深圳人,但你始終要有套房-虎嗅網

2021-01-10 虎嗅APP


深圳萬科的「萬村計劃」深入到了深圳龍華富士康工廠北門的清湖新村,住在城中村的普通工人一邊擔心房租上漲,一邊恐慌被房東倉促清退。他們發愁:「搬去哪裡?」「以後怎麼租得起房?」


去年4月22日,王石在2018城市共創大會上談起過他眼中的深圳城中村。他說,深圳1044個城中村裡居住了60%的城市人口,這些村落在全市轄區範圍內均勻分布,為從四面八方來到深圳追求夢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腳點,他們是特區活力與競爭力的基石。此時,萬科在深圳籤訂改造的城中村已超過30個。



城中村,進城者的第一落腳點


租住在龍華富士康南門對面小區高層的寶哥,能明顯感知到這種變化。從他所住的24樓臥室陽臺望出去,能看到富士康工廠大片灰色屋頂的廠房,這是不變的。視野裡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周邊城中村的房頂上開始有了色彩,一旦哪天早上起床,寶哥發現色彩又擴大了一點,他就知道,又一棟農民房被改造了。


作為一個好不容易從農民房搬離出來的租客,他可不想再頻繁搬家。


2014年8月,寶哥花了1980元租下了這套兩室一廳的房間。在此租住的4年時間裡,房租一直隨著房價在漲,這個數字一共發生了五次變化:1980元、2200元、2500元、2600元、2900元。


今年4月份的時候,中介告訴寶哥,房租要漲到2900元一個月,他問中介,能否解決停車位,中介表示無能為力。


這是一個寶哥將其當作家來經營的地方,搬進去後不久,他買全了各類家具和廚房用品,還在陽臺養了綠植。2016年,寶哥買車之後,停車位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由於停車位不足,他常常在下班後的深夜到處找地方停車。


卡在停車位上,寶哥於是決定退租。這一次,他選擇了離龍華中心區更遠的地方,搬去了清湖的一棟新建公寓樓裡,兩室一廳,帶車位,每月4000元。


只有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才能選擇像寶哥這樣去做,更多的人只是搬到了條件更差的地方。


一位曾和寶哥合租過、在富士康上班的朋友則在這個夏天回了老家。租不起房子是他回家的其中一條理由,但他並不覺得這是別人的錯,他把自己不體面的「撤退」歸結於自己很「失敗」,不夠聰明。


住城中村是外來務工者的普遍經驗。


寶哥2003年從陝西寶雞的一所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學校以安置就業的方式,用大巴將他和另外十多名同學拉到深圳的一家電子廠。


當時的深圳因「二線關」的存在,有著「關內」和「關外」之分,城市的衛星城遍布「關外」,便宜的租金也助推大量工廠蔓延。


彼時,政府提出了「產業適度重型化」政策,深圳的產業結構逐漸形成二、三、一的產業格局,第二產業仍舊是支撐深圳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寶哥所在的電子廠,是當時製造業洪流中的一分子,像這樣的電子廠,為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工作崗位。外來人口湧入,也造就了城中村的崛起。


寶哥有5個兄弟姐妹,養育子女幾乎耗盡了父母的財力,他帶著幾百塊錢來到深圳,「從一張白紙開始做起」。對寶哥而言,來深圳的第一目標是賺錢,這也是構建幸福的基礎。


儘管當時人們嘲笑深圳是一個沒有歷史、沒有文化、沒有格調的城市,但對於來這座城市的移民而言,深圳對他們的意義與文化和歷史無關。


為了省錢,在工廠宿舍住了三年後,寶哥2006年才搬離工廠宿舍並開始在外租房,他的租房地點圍繞龍華區域的城中村展開,已記不清具體搬過多少次家。寶哥自稱是一個鈍感的人,並不能直觀感受到房租對自己生活產生的影響。深圳北站開通的時候,寶哥租住的地方離北站不遠,房租漲了一輪,價錢不到一千元。


直到最近不得不從住了四年的小區搬走,他才感到租房問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一旦離職,他將失去70平方米的公租房


蕭亞明的租房經歷就複雜多了。


2004年4月,蕭亞明第一次出門遠行,從湖南懷化乘火車到東莞,從東莞下車後又轉乘汽車到深圳龍華,整個行程花了28小時——他此行的目的是在深圳找到一份工作。


19歲的少年蕭亞明在位於龍華萬眾城附近的旅店住了兩天,等來了富士康龍華園區主管的面試通知,面試結束的當天,他就在生產手機的流水線上開工了。


位於富士康附近的共和新村,有8棟農民房被富士康承租作為員工宿舍。蕭亞明的第一處居所便是由公司分配的宿舍。


6樓,12平方米單間,6個人,架子床,上下鋪,沒有空調,衝涼得去一樓的公共浴室,這是蕭亞明的日常生活環境。



2005年,蕭亞明決定單獨出來租房。從小學六年級到高中,他過的一直是宿舍集體生活,也日漸對此感到厭倦。蕭亞明在共和新村租了農民房,一室一廳,每月230元。有了自己的房間後,他就能邀請朋友過來做個飯,光是這份快樂,就足以打發對他來說難熬的周末時光。


他在共和新村的農民房裡一共租住了3年,而幾乎每半年都會遇上一次漲房租,10塊、20塊、30塊……


2008年,富士康工廠園區開始壯大,蕭亞明的上班地點因此隨之轉移,他也不得不搬到離工廠較近的地方居住。此後,蕭亞明的租住地點一直在布吉鎮崗頭村。他在這裡搬了3次家,從單間到兩室一廳再到一室一廳。


這樣的搬家軌跡也暗合他人生的變化:一路走來,曾經是單身漢的他走進了婚姻,曾經的流水線工人也成為了生產線的組長。


2012年,蕭亞明將租住的空間換成一室一廳時,房租要1000多元,大概佔工資的1/4,這個房間他和妻子住了4年。


2016年年底,蕭亞明住進了公司為他分配的70平方米的公租房,這才算暫時結束了租房生活,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他不能從富士康離職,一旦離職,他馬上就得考慮住在哪裡的問題。


蕭亞明其實是幸運的。近些年,富士康在逐漸縮減員工宿舍規模,高學歷人才的住宿條件被優先考慮,普通工人不得不轉向租金便宜的城中村。現在看來,蕭亞明走過的這條路也遇到了阻礙,新一代的普通打工者想要在流水線上獲得財富,變得難上加難。



「人生不能被房子拖累」


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的演進歷程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水平提高,勞動力會在各產業間發生規律轉移——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再轉向第三產業。


當下的深圳是一個「去工廠化」的城市。高科技產業的興起與增長,金融自由化與移動網際網路創業潮帶來了經濟結構的變化。勞動力、土地成本增加,大量的勞動密集型、能耗高的產業已經在過去十多年內向其他地區轉移。


早在2004年,深圳就已經將關外農村地區的集體土地全部收歸國有,發布了《深圳市城中村(舊村)改造暫行規定》。對城中村的改造一直在爭議和妥協中進行,在過去十年內,人們失去了一個個「落腳地」,卻也造就了眾多千萬富翁億萬富翁,造就了眾多購物中心、商業廣場。


這也是深圳樓市的黃金十年,但寶哥和蕭亞明均錯過了「上車」機會。


蕭亞明曾經有兩次接近自己「房子」的機會,最讓他感到後悔的是錯過2012年的那次時機。


那一年,龍華的房子也從當年的價格變為了約12000元/平方米。蕭亞明和女友當時每月的工資一共7000元,當毗鄰港鐵四號線首站清湖站的龍華花半裡項目開盤時,他倆決定去看房,當時該樓盤均價為13000元/平方米。


兩人面對的困境是,必須湊齊首付30萬元。為此他們決定開口向親人借錢,但最終又放棄了。


「還是覺得風險太大,人生不能被房子拖累,所以選擇了放棄。那時候還是錢存夠了再去買房這種觀念,連信用卡都不敢辦。」


蕭亞明將這種選擇的原因歸結於環境對人造成的局限性。從山村到城市到工廠的流水線,蕭亞明身邊的人幾乎都是埋頭苦幹的小鎮青年,整日和流水線打交道的經歷,太容易讓人喪失對外界大環境的感知力了。


2011年寶哥從電子廠辭職創業做電商,那幾年,整座城市都被「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熱情氣氛籠罩著。也是在那一段瘋狂的日子裡,寶哥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在房價瘋漲的年月裡,眼看著自己公司的收益追不上深圳的房價,寶哥和朋友於是前往東莞、惠州看了幾十套「臨深房」。在他們的不斷猶豫中,整個電商行業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賺快錢的時代結束了。


2016年,因與合伙人產生意見分歧,公司運營開始出現問題,寶哥選擇獨立出來自己做。前兩年賺到的錢,被他當作近兩年公司的運轉資金。


如今,電商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的洗牌,平臺針對賣家的規則越來越嚴格;買家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懂得運用規則。「用短期投機心態去創業不可行,必須做穩。」這是寶哥用錢砸出來的經驗。



蕭亞明現在租住的公租房在觀瀾,離工廠更遠。


每月房租894元,加上水電費,每月1200元可以解決居住所需。小區樓下有3至6歲的幼兒託管班,蕭亞明給孩子辦了深圳戶口,將來可以解決孩子在深圳的上學問題。他自己算過一筆帳,目前家庭的日常支出每個月需要5000元,妻子必須上班才能維持家庭運轉,這樣一來,孩子就只能放在老家了。


蕭亞明一直將自己看作深圳的邊緣人,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這是他正在面臨的現實。


2018年6月5日,深圳住建委發布了《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計劃未來18年提供170萬套住房。深圳將人才房、公租房、安居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定為1:1:1:2,住房供給主體走向多元化。


是否能趕上房子的下一波利好,寶哥和蕭亞明對此倒並不是特別關心,他們已經錯失了多次機會,就算再錯過一次,也不會壞到哪裡去。


十多年的深漂經歷,讓蕭亞明和寶哥明白了什麼都不如經濟上的安全感重要,如果連這個都失去了,那麼也會失去穩定的家庭和生活。



相關焦點

  • 在深圳福田區買一套房,要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我們都知道,中國現在的房價在近些年的不斷提升下,已經拔高到了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高度,但是人們的收入又很難趕上房價的上漲速度,這讓買房難問題成為了壓在中國人民心頭的一座大山。說起中國房價高的那幾個地方,當然是我們的幾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但是在這幾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又數深圳的面積最為狹小,平均房價也特別高,那麼您是否知道,在深圳福田區買一套房,要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 兩天敲定一套房、百萬「喝茶費」,誰在搶購深圳豪宅?-虎嗅網
    這一輪從深圳西部片區復甦開始,傳導至全城的樓市熱潮,讓浸淫房地產行業多年的王鋒有點措手不及。他所在的門店位於龍崗布吉,半個月時間成交了10單二手房。王鋒剛剛促成一單交易。他一位住在龍崗、工作在廣州的朋友,清明假期回深圳看房。「我問他打算儘快入手嗎?他說有合適肯定拿下。」
  • 深圳每月至少170萬套房「斷供」?官媒:真相來了!
    官媒、知名財經媒體紛紛關注深圳樓市「斷供潮」!今天(6月3日)早間時分,知名財經媒體報導稱:深圳樓市「斷供潮」刷屏,一銀行網點1.3萬戶斷供,真相來了!綜上,該自媒體表示:深圳樓市「斷供潮」要來了!對此,上述媒體通過對多家銀行人士的採訪,逐條對上述2點進行了反駁!
  • 來了深圳,就是東莞惠州人!
    小尤知識星球裡有不少朋友有這樣的觀點:臨深是個坑。畢竟當年被大亞灣坑了十年,記憶尤深。時過境遷,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小尤認為現在置業東莞惠州正當時,畢竟以後來了深圳,就是東莞惠州人。1來了深圳就是東莞惠州人抱著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希望,努力打拼,卻買了東莞惠州房,成了東莞惠州人。「來了就是深圳人」當時在國內的媒體掀起了一股浪潮,人們每每夢想著要成為真正的深圳人,但現實卻演變為「來了深圳就是東莞惠州人」,這個玩笑似乎開的有點大了吧……?
  • 這組數據有點扎心,深圳「土著」人均12套房,新深圳人90%沒房
    都說去北京不提官大,來深圳不提錢多,那麼在深圳, 一個「土著」可以擁有多少套房? 一個「新深圳人」多久可以擁有一套房產? 一年的工資又可以買多少個平方?
  • 餘昆鵬尋夢華強北:曾身無分文 如今深圳兩套房
    已是3個孩子父親的餘昆鵬是湖北赤壁人,自2002年離開老家來深圳,已有17年光景。從剛來深圳給人打工,到後來自己做老闆有了一米櫃檯、一個店面,到現在加盟一家科技公司,負責華南區市場銷售,餘昆鵬賣的東西始終屬於電腦配件領域,工作範圍也從未超出過華強北。從曼哈數碼廣場到賽格大廈,華強北路從北到南。
  • 來了就是深圳人!哪個省的人來深圳打工最多?你也許沒猜到
    深圳是一向是改革開放的最前端,在改革開放以後至今日,無數的人湧現深圳以尋求機遇。深圳,是一個充滿了奇遇與挑戰的城市,也是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近年來深圳的外來人口增加顯著,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深圳外來打工者到底是哪個省份最多,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 深圳澳門遊,隨心嗨皮,完美假期等你來打卡
    旅行帶給人的往往超出旅行本身的意義,每到一座城市,我們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感受一座城市的獨特與魅力。今天跟隨我的腳步,來看看深圳澳門遊怎麼玩吧~澳門已經向內地遊客全面開放自由行籤注,通關方便,大家嗨皮出發吧!
  • 網傳:深圳「土著」人均12套房!真相是什麼?
    昨天(9月9日)晚間時分,知名財經媒體報導稱:躺贏的深圳土著!人均12套房,半個月收租80萬!0.8-1.9%之間,經過粗略推算,得出現在深圳「土著」約為41.2萬人;然後,用深圳約570萬套城中村房(小產權房),除以推測出來的深圳「土著」數量,就得出了人均12套房的「籠統」結論!
  • 來了就是惠州人?數據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深圳
    深圳房價飆漲,政府救企業的錢竟然變成炒房資本。深圳,似乎越來越讓人難以理解。「來了,就是深圳人」是否已變成一句冰冷的口號? 深圳正在上演「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 大家身邊有2套房以上的人多不多?
    別的城市我不知道,反正在深圳真正能夠擁有兩套房以上的人還是相對較少的。 就我身邊所接觸的人來看,不要說有兩套房,真正擁有一套房以上的人都比較少,畢竟目前深圳的房價真的太高了,截止目前深圳的房子均價已經達到7.5萬,隨隨便便一套普通的小兩居都需要四五百萬以上,普通工薪族根本就買不起。
  • 來了就是深圳人 來了就做「義家人」
    「在義工群體中,大家不分你我,都是一門心思為社會做貢獻的。」近日,面對記者採訪,毛漢華笑著說。 「義家人」互相幫助 毛漢華2013年來到新區,一次在廣場散步的時候無意中看到義工招募公告,他就申請成為了其中的一員。至今,他義工服務時長已累計1300多小時。不僅自己做義工,毛漢華還常常帶著讀小學的女兒一起參與志願活動。
  • 來了深圳,就是東莞惠州人!這是現在乃至未來大多數深圳人不得不...
    圖為作者本人拍攝的遠眺西區比亞迪工業園,所處的位置就是板障嶺森林公園,像這樣的公園在大亞灣有4處。 通俗點來講,就是大亞灣還整個就是一大工業園,源源不斷在為惠州為國家創造利潤。但同時也缺少了生活與商業的氣息。來大亞灣的人分為兩種:要麼是上班族,要麼是看房團。區內嚴重缺少生活配套資源,以及與其經濟地位極不相符的科教文衛資源。從去年18.5%的經濟增速來看,大概率在兩三年之內超過惠州中心城區,但同樣也大概率的在配套資源上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 深圳最貴的總統套房:一晚88888元,網友:一分鐘61.7元
    深圳被人稱為「一夜崛起的城市」,相較於其他一線城市來說,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新潮摩登,最具創新力,很多高新的科技產業就是在這裡誕生的,比如大疆、華為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歡樂海岸,東部華僑城,世界之窗、深圳大學、錦繡中華以及華僑城創意園等等都是深圳的特色。有山有水有美食,還被稱為中國的「矽谷」。
  • 為什麼有的酒店總統套房要上萬元一晚,跟普通套房有什麼不同?
    導語:為什麼有的酒店總統套房要上萬元一晚,跟普通套房有什麼不同?如果你也想要知道的話,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了解吧。說到總統套房的話,相信大家的印象當中就是條件優越、價格高,但是在其他的方面上就不清楚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於這些總統套房每個晚上基本上都是需要上萬塊的,那麼對於總統套房價格之所以會這麼高不只是因為套房當中的設備高級,還因為在這當中有隱藏著一些服務項目,只是說外人並不是很清楚而已。
  • 深圳本來就是「炒房」的好地方
    也許說這樣的話稍稍有一些過了,但是按照近日深圳網紅樓盤的銷售情況與趨勢來看,深圳的購房者真的不是在單純的買房,而是設身處地地參與其中在「炒房」。「有錢不賺WBD」,放在眼前的賺錢機會誰會輕易錯過呢?尤其是一夜「狂賺500萬的機會誰都想要試一試」。
  • 學習新加坡,深圳要讓6成人不被房價所累,來了真的是深圳人
    新加坡房價常年位居世界第三,高於深圳,但新加坡用公共住房體系讓市民實現了「住有所居」,現如今:新加坡超過80%的人住在政府建造的組屋裡。新加坡超過90%的人擁有住房。年輕人3-5年就能買得起一套房。1960年,新加坡建屋局成立,其目的就是讓所有人都住上一間像樣的房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加坡採取了一系列措施。1、建立強制儲蓄型中央公積金制度。
  • 時隔28年,突然想起深圳有套房!已經漲到600萬!卻住著陌生...
    可能是貴人多忘事,一女子在1992年以33萬元買下140多平的房子,28年後突然想起還有套房,去找時發現有陌生人住進去,小區居民稱其是撬鎖搬進去。而重點是,這套房產坐標深圳!當時33萬買的房子,目前市場價已經到了600萬。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 深圳「坐擁」100套房的房東,是怎樣悶聲發大財的?
    來了就是深圳人,「在深圳,最最高薪的工作是什麼?」「騰訊華為的工程師?公司老闆?」「不,是房東,哪怕是二手房東「深圳人口越來越多,對於房東來說是好兆頭,只要有人,房子就不愁無人住,只要有人租,房東就可以坐著收錢了。
  • 女子買套房被告知要收喝茶費,中介:收你55萬喝茶費是打折的!
    導讀:女子買套房被告知要收喝茶費,中介:收你55萬喝茶費是打折的!在城市買房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說房價貴,規矩可是一堆啊。但是要想在城市裡生活就要有一個去處,如果是租房子的話,每個月都要付房租費,算起來也挺不划算的,通常賺夠錢的人都會選擇在城市裡買一套房。王女士想要在深圳買一套房,但是要買房首先就要委託中介幫忙介紹,沒有請中介幫忙介紹的話你就是有錢也就休想買到房子,可是這委託中介又要出錢,這一出就是六十萬的喝茶費,如此之高昂這讓別人怎麼下得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