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山大學分享了一個《楊孟衡:四次一敗塗地,五次逆風翻盤》的故事,校園教育看後讓人感動不已,在這裡分享給各位考生和家長們,讓我們以楊孟衡為榜樣,不斷前行,追尋夢想!
楊孟衡,高中畢業於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第一中學,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2010級本科生
1990年出生於雲南昆明的一個縣城。
6歲,因高壓電擊,失去雙臂。
10歲,成為田徑運動員,練習跑步,但因故止步。
14歲,成為遊泳運動員,練習遊泳。
17歲,因右腳受傷,錯失2008年北京帕運的機會。
19歲,以當地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中山大學。
20歲,踏上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與馬雲同臺。
24歲,踏上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舞臺。
28歲,英國劍橋大學順利畢業。
目前,楊孟衡自主創業,與團隊一起創立了孟衡學習社。
如果失去雙臂是天災,那在之後的人生裡我經歷過4次一敗塗地;
如果失敗是成功之母,那4次失敗後,我曾5次逆風翻盤。
布滿荊棘的成長之路
六歲時,因為一次高壓電擊事故,楊孟衡意外失去了雙臂,好不容易學會了用腳顫顫抖抖地寫字、吃飯,卻因寫字太慢,跟不上,有時還會被不懂事的同學欺負,所以那時的楊孟衡對於學校談不上喜歡,甚至有些牴觸。
雖然失去雙臂,但楊孟衡卻十分熱愛體育,在他看來,奔跑的過程能讓他從自卑中解放出來。因此,楊孟衡從小便夢想成為一個運動員,「我想,這樣我就能比別人強大,也就不會讓人看不起。」10歲,他便成為了昆明市殘疾人田徑隊的運動員。14歲時,400米他就能跑56秒,也就在那年楊孟衡參加了省運會,但遺憾地以0.2秒不到的差距而錯失獎牌。但14歲的楊孟衡相信,只要以這樣的勢頭再練下去,用不了多久,全國冠軍一定是自己的。
而就在他對自己的未來看到大好希望的時候,國際上田徑規則突然更改,取消他這個級別的單獨立項(按照傷殘程度分級比賽),這一變動意味著從此楊孟衡將不能再參加比賽。
才看到希望,卻再也沒有去路。這是楊孟衡生命中的第一次巨大失敗。
四年汗水,楊孟衡不想就此止步。「田徑不成,我想換一個項目,從頭再來。發現遊泳這個項目可以參加。」
於是楊孟衡開始廢寢忘食,天天泡在泳池,吃了不少水,曬蛻了幾層皮,藉助著四年訓練積累下來的體質,他進入了雲南省殘疾人遊泳隊。三年之後,他成為雲南代表團的一員,準備參加第七屆全國殘運會。
但在這個重要時刻,上天再一次和楊孟衡開了個玩笑。「那是2007年,決定08奧運的參賽資格,我志在必得。賽前訓練強度超強,我全力以赴。賽前一個月,我右腳受傷,傷勢嚴重無法訓練,最後帶傷參賽,最好項目獲全國第六,距離冠軍成績一秒不到的差距。」
這是楊孟衡人生中的第二次失敗。
「無臂狀元」在中大的「有翼生活」
因為有過兩次失敗,楊孟衡更加明白讀書的意義,「這於我來說,已是最後的出路,於是我開始發奮讀書,上廁所的時間都不放過。」
2010年,楊孟衡參加全國高考,裸分成為宜良縣「文科狀元」,高出全縣第二60餘分,位列雲南省57名,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山大學錄取。「以當地文科狀元的成績被中山大學錄取。這是當時的我十九年人生中取得的最大勝利。」
「中大四年,是讓我人生轉折的四年。這裡的同學實在太優秀,四年來我始終在追趕。雖然以狀元身份進入中大,但來了才看清自己同身邊優秀同學的差距。」
「中大有的同學,為研究生該挑牛津還是劍橋而糾結。我想學習上可能始終趕不上這些同學,為了全面彌補自己,在保證學習不落下的情況下,我在大學階段從另一個方向突破。」楊孟衡最終憑藉演講為自己的人生再次贏得逆風翻盤的機會。
大學四年來,楊孟衡一個人走過150個城市,做過300餘場演講,直接受眾超過50萬。大二開始,他在家鄉帶著一個創業團隊創辦「夢想永恆學習社」,三年來送出600餘名學生。
2010年,受中央電視臺邀請,楊孟衡參加《開學第一課》首期錄製,與馬雲同臺,還得到馬雲的當眾鼓勵。2014年,他又踏上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舞臺,學會了演講,眾多名人為他點讚。
大四那年,楊孟衡獲得了保研資格,憑藉四年努力下來的學習成績和實踐經驗,他認為自己應該能追求更高的夢想了。因此,楊孟衡選擇了向升學北京大學發起衝刺。
但是這次的結果依舊不盡如人意。「最終她(北大)沒有選擇我。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三次失敗。」
不懼失敗,砥礪前行
保研北大失敗後,楊孟衡選擇回到雲南大學,邊讀書邊創業,待積累足夠之時,再靠自己出去求學。
「剛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公司發展也大有希望。可是,我很快就發現自己在同時做許多事情,時間常常捉襟見肘,事情頻繁出錯,我甚至無暇顧及研究生學業,更沒有精力去產出內容,最終什麼都沒有做好。」
在學業和事業的輪換拉鋸下,楊孟衡最終還是沒能找到一個平衡。「公司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困境後,團隊散了,公司癱瘓。我成了光杆司令,創業才開始,就幾乎夭折。這是我的第四次失敗。」
第四次的失敗讓楊孟衡再次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於是,他暫時放下創業,再次將所有精力放在學業上。
2016年6月,在克服重重艱難之後,楊孟衡終於滿足了所有條件,被劍橋大學錄取,主修教育學碩士,2018年,順利畢業歸來,實現了他人生中第五次的逆風翻盤。
2019年暑假,楊孟衡與他的許多學霸好友共同舉辦了一場夏令營活動,8天7夜,幫助學生解鎖了「學習和成長」的新技能,也讓很多學生和年輕人發生了重大改變。在朋友和團隊的幫助下,楊孟衡決心要帶更多需要幫助的學子一起翻盤。
2020新年伊始,楊孟衡和團隊成立了「孟衡學習社」,希望利用他的優勢和他的所學幫助更多的學生和年輕人精準努力。
復盤自己五次逆風翻盤的經歷,楊孟衡為自己的逆襲總結出四點值得學習的方面。
第一,是學習力強。「雖然我失去雙臂,在求學和考試中,完全用腳寫字,再加上中間有7年的時間在練體育,但是並沒有阻礙我成為當地的高考狀元。我曾用半年時間,從年級倒數第3,成為年級第3名。傳統教學裡,老師總是強調好記憶不如爛筆頭,但是我總結了有力的高效學習法。」
第二是良好的英語水平。「高一時在學校遇見一位外國朋友,他很著急的向我跑來,問我廁所在什麼地方,我想了好半天,指著對面4樓的一角,說「one、two、three、four,go!」剛入學那會,我連「hello」都不會拼,英語成績靠全蒙得40分。而我用半年時間,英語從40分逆襲到140分,後來被中山大學翻譯學專業錄取、再後來雅思聽力閱讀滿分、成功考取劍橋大學、在英語母語國家留學3年、畢業後成為兼職大學英語老師。
我認為英語是最好突破的一門,只要掌握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輕鬆從英語學渣變學神的。」
第三是會演講。「2009年,我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首期《開學第一課》,與馬雲同臺,為全國中小學生分享夢想的力量。2014年,參加《我是演說家》,與張衛健老師、樂嘉老師、魯豫老師學習了很多演講技巧。
從大一開始,我一人去過全國150餘座城市,演講300多場,多次在萬人場的舞臺上演講。」
最後一點,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點,好讀書。「喜歡讀書是因為讀書真的改變了我的命運,高一被迫進入學校後,我什麼都聽不懂,是曾經上課睡覺,晚上刷韓劇的問題少年。無意間讀了《活著》《平凡的世界》,給了我強大的震撼,從此下定決心讀書。
在中大和劍橋,博覽群書,我每年都會至少讀50本書,至今保持著每天讀書的習慣,也用雙腳寫下了2本書。我一直認為,讀書是年輕人成長最快,最值得投資的方式。」
總結過往的人生體驗,楊孟衡對於成敗有了更深的體悟。「我的人生體驗告訴我,失敗是常態,勝利是偶爾,而幸運是由許多失敗的代價碰出來的。試錯的機會越多,碰對一次的機率也就越大。失敗當中去調整方向,最終是能幸運地走上勝利的道路的。而幸運的是,在經歷這麼多次的失敗後,每一次,我都堅定自己,實現了逆風翻盤。」
高考加油
高三的同學們,我們今天用楊孟衡校友的故事為大家打氣!希望你們都能從他身上汲取到前進的力量!不懼失敗,逆風翻盤!
來源:中山大學 中大招生 部分文稿來源: 楊孟衡Jesse 整編:鄭其芳 排版:何旖晴 校稿:夏慧欣 初審:聶林 審核:陳淑芬 審核發布:羅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