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航空產業「朋友圈」再擴大
作為中國內地第三個建設雙國際機場的城市,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門戶功能突出、產業特色鮮明、區域帶動明顯的「航空經濟之都」。為此,成都將著力打通以研發、總裝、發動機為主要細分領域的製造鏈條,構建以產業生態為優勢的航空航天產業生態鏈。
而這條產業生態鏈正在持續擴充。7月17日,以「共享新機遇·共謀新發展」為主題的新都航空產業生態圈投資推介會暨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入園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成都市新都區舉行。
記者從會議現場了解到,本次活動共有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航空技術裝備專業化生產研製基地、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產教園區等30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近60億元,覆蓋柔性機加、智能鈑金、數位化裝配、技術裝備專業和航空專業人才培養等領域。
總投資60億元
拓展航空產業發展「朋友圈」
今年4月,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項目二期正式開工,引進了8家包括大飛機機頭項目在內的航空配套製造企業。而早在2019年4月,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項目一期開工建設,首批入園企業集中簽約,8月企業入駐,9月完成首批產品交付,創下了「當年拆遷、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新都速度。
新都區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管委會工作人員李喬梁表示,此次籤約的項目共計30個,總投資約60億元。其中,新都區與航空工業成飛進一步深化合作,籤訂了航空技術裝備專業化生產研製基地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與此同時,該產業園還籤約引進了航空柔性機加、智能鈑金、數位化裝配、專業化技術裝備等專業門類的研發製造項目,進一步擴大了新都航空產業發展的朋友圈,也為成都市航空產業生態圈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據悉,現場還同步啟動了建設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功能性平臺。平臺建成後,將有力助推航空配套供應商實現從「工序加工」到「零部件完整交付」的跨越,進一步凝聚四川成都航空產業生態圈建設的核心競爭力。
二期工程預計11月交付
明年7月實現全功能運營
成都航空產業生態完善,航空防務整機優勢顯著,正著力建設成為國家大飛機研發製造基地和民航新技術研發重要基地。當前,新都區正以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項目為依託,同步規劃航空發動機產業園、航空智能裝備產業園、航空產教園區、航空科創大廈以及「四中心」功能性服務平臺。
據了解,目前產業園已籤約引進成飛民機、北京普惠三航、大連長之琳等30餘個項目,涵蓋大飛機機頭、飛機起落架、航空管路系統等多個專業細分領域,有效推動航空供應鏈系統化發展,提高國產大飛機量產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按照規劃,產業園二期工程將於今年11月交付,三期工程將於今年10月開始動工,在2021年7月前實現全功能運營。
圍繞航空人才培養,新都區與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籤訂了航空產教園區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根據規劃,航空產教園區擬入駐師生約1萬人,重點建設航空技術創新中心、航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航空圖情中心、航空博物館、文體中心等機構設施,形成校院企地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和公共平臺服務機制,為成都航空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儲備。
新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新都將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聚力打造全國航空製造專業門類最齊全、協同創新發展效應最顯著、專業化水平最高的航空大部件研發製造基地,為成都建設「航空航天經濟先發城市」、形成千億級航空產業規模提供有力支撐。(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