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2020-12-18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講師 吳慶;北京聯合大學心理中心副教授 黃大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將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事關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今年5月份,教育部正式頒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指導性框架。在貫徹落實《綱要》的實際行動中,為確保「課程思政」實施效果,需要做到準確把握「課程思政」意義、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緊抓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建設、構建學生主體參與機制。

  一、準確把握「課程思政」意義:「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要求的具體策略

  「課程思政」是在遵循現代大學理念基礎上的理性回歸和價值重構,是新時代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先進理念;「課程思政」是深入探索高校育人模式的創新實踐,是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辦學宗旨的實踐探索,又是針對「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要求的具體策略。「課程思政」將課程教學納入高校思政育人的總體視域之中,推動教學工作與學校德育工作相互結合、相得益彰。

  「課程思政」豐富了新時代課程與教學論,從教學目標設計、教師角色定位、課程實施與課程開發、教學模式與過程、教學原則與方法等諸多方面,是對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新審視、思考、再出發。「課程思政」促進新時代高校質量內涵建設,旨在充分發揮所有課程的疊加育人效應,要求在遵循學科和專業特點的同時,更加強調每一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和育人過程要體現思想價值屬性,有利於提高育人質量和辦學水平。

  二、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挖掘各類課程在培養人、塑造人方面的價值功用

  「課程思政」必須始終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力求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在培養人、塑造人方面的價值功用。一方面,強調要從每一門課程建設出發,明確課堂授課內容的思想指向性,「所有課程疊加起來構成育人主渠道」,讓課程目標從根本上符合「培養建設者與接班人」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著力構建「三全育人」總體格局,要求充分發揮專業課與思政課的育人合力,探究將課程作為高校體系化開展立德樹人的中心環節。「課程思政」的成果直接體現在育人成效上,要讓學生在專業「所學」之上更添「所獲」,通過課程學習幫助大學生既能「有所學」更知「用所學」,在學以致用中致力服務國家、回饋社會。

  三、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充分挖掘各門課程的「思政元素」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課程思政」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即要求每門課都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看似是從教學管理層面開展的教學質量監控,力求打造「金課」、淘汰「水課」;實質上則是通過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師授課方式的重構,將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有機融入到專業技能培養和科學知識傳授之中,達到教書育人的完整統一,避免出現育才和育人「兩張皮」的現象。換句話說,既要讓課程教學契合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更要緊密符合高校立德樹人的戰略定位。

  四、緊抓教師隊伍素質建設:切實加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這一核心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課程思政」建設既是一項教學革新運動,對每門課程提出「融入思政元素」的質量保障要求,更是一項教師隊伍素質建設提升工程,即突出強調「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強調教師要「人人參與」。「十四五」時期,建議將「課程思政」與高校基層黨建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黨委號召到各基層教師黨支部行動,圍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提高教書育人能力,通過「校-院-系」、「學科-專業-教研室」的層級覆蓋的工作格局,將「課程思政」從對教師單一的課程要求提升為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關切。要加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優質資源共享機制,支持各地各高校搭建課程思政建設交流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優質資源在各區域、層次、類型的高校間共享共用。

  五、構建學生主體參與機制:圍繞「影響力—興趣—發展需求」三個維度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檢驗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課程思政」建設不僅是教育者的事,更是受教者的事。因此,必須要圍繞「影響力—興趣—發展需求」三個維度,構建學生主體參與機制。

  創設師生「課堂協作共同體」。一是必須要持續加強氛圍宣傳,將「課程思政」影響力從教職工擴展覆蓋至全體學生群體,凝聚師生共識,弘揚育人理念。高校不僅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還要以思政課程為基礎,打造一系列高影響力的課程群。二是引導學生關心參與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創設促進課堂教學的師生協作氛圍。學校要重視發揮大學生群體在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參與作用,要思考「課程思政」如何在「教」與「學」的理念上獲得師生認同,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成才期許相契合。

  實現「知識獲取」到「參與學習」的轉變。以激發學生「參與式學習」的興趣為導向,持續改進和優化課程教學設計。「新時代高教40條」提出,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嚴格過程考核。「課程思政」要將「知識獲取」的課堂功能轉型升級為「參與學習」。為此,教師要改革授課方式,避免片面的宣教式、灌輸式教學,廣泛深入地採取互動式、體驗式的教學。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傾聽學生意見聲音,用青年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用符合青年學生更喜愛接近的生活場景,結合多媒體及教學,讓課堂生動、知識有趣、講課有料、教育有效。此外,在現代人文科學知識、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的有機融合中,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

  在參與交往實踐中促進德才兼備。從青年人的成長發展和成才角度看,就是要通過獲取高等教育繼而發展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棟梁之才。「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之中」。為此,要以聚焦學生發展需求為中心,在知識傳授中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切實提高作為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在學校課程教學中就是要聚焦大學生發展需求,緊密圍繞培養大學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素養,引導大學生在參與實踐中,學會善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論,指導實踐生活,促進德才兼修和全面發展。

  (本文系2019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專項課題「高校『課程思政』的學生主體參與機制研究」[BJSZ2019ZX60]階段性研究成果)

[ 責編:李澍 ]

相關焦點

  • 西南大學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紮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領域、重點課程、重點任務等整體設計,印發《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意見》,制定涵蓋「全課程育人格局、全要素育人體系、全過程育人管理」3個方面11項舉措的「311」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對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領域進行系統化和整體性設計。
  • 以創新思維推進思政課程建設
    2019年12月28日,「首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建設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高層論壇」在上海召開。增強思政教育協同效應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李曄表示,高校的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需要協同建設。要把課程思政作為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備課的過程,也是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過程。教師通過學習、授課、反饋,不斷加深理解思政課教育精髓,提高教學水平。
  • 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抓準抓實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取得實效 2020-06-09來源:教育部   6月8日,教育部組織召開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視頻會議,部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教育部先後出臺與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有關的「雙一流」和「雙萬計劃」,充分反映了學科、專業和課程在全方位人才培養中的關鍵性作用,充分說明了統籌推進學科、專業、課程三者協同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也為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政策保障。
  •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發言摘登
    打好課程思政建設組合拳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 葛道凱近年來,江蘇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推動高校有效發揮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協同育人作用,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4月,印發《關於加快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課程思政和專業思政」,要求高校在專業教育中做到「思想引領、知識傳授、能力提升」相融合。今年7月,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全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建立課程思政學校層面、專業層面和課程層面三級指標體系。三、抓好課程建設「主戰場」,提高課程思政育人實效。
  • 教育部: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 記者5日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一核心點,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
  • 「理論」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四個著力點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四個著力點馮 欣課程思政建設是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實踐表明,教師在推動課程思政效能提升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認識新時代高校育人的使命任務,以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能力、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為著力點,努力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一是著力轉變教學理念。「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作為基本職責和使命擔當,高校教師要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對教學目標進行深入思考,努力做到經師與人師的統一。
  • 論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幾個基本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
    對於課程思政這一新生事物,著力探討其「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怎麼看」等基本問題,有利於逐步廓清課程思政的內涵與緣起緣由以及建設路徑與評價,不斷深化對課程思政特點和規律的把握和運用,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 數學學科部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曉雨)日前,數學學院黨委組織召開數學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部署會。院領導班子成員及數學學科全體專任教師參加會議。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  院黨委副書記薛運華傳達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以及南開大學黨建和思政工作推進會議精神,大家就全面推動數學課程思政建設展開討論。
  • 「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
    釐清一個邏輯:思政課「主渠道」與各門課「一段渠」之間的邏輯關係,使思政課程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真正成為深化課程思政改革的源頭活水。構建一套機制:透析工作實務,關注微觀運作,圍繞組織管理、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團隊建設、教師發展、考評激勵等,形成一套課程思政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 讓「三個抓住」成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的鎖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時代的新高度,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和重點要求,面對這個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主題、新方向、新目標、新任務,需要進一步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內化到教學和管理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特別是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和課堂教學「主渠道」,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增強動力。
  •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學院「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於12月11日在成都校區召開「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專題研討會,學院黨委書記江濤、院長張先庚、副院長陳勁松、副院長姚永萍、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各系部負責人及部分教師代表參加本次專題研討會,會議由姚永萍副院長主持。
  • 雙線同行:推進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
    中國江蘇網訊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視用發揮思政教師和專業教師在教學中主導作用,多措並舉推進思政課和課程思政建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切實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一是實施「三聯繫三融入」工程,形成協同效應。
  • 教育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召開
    12月15日,教育部在江蘇南京召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交流研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落實情況,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鍾登華出席會議並講話。鍾登華強調,課程思政體現了高校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條件。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
  • 金融學院召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推動會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徐靜)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南開大學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和南開大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近日金融學院召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推動會,學院課程思政工作組全體成員參加會議。  學院黨委書記韓旭向大家介紹了學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部署和具體要求,要求學院工作組各位成員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建設要求,完善學院工作細則。副院長劉瑋介紹了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基本思想和建設內容,她談到應基於「大類基礎+專業」培養體系,課程思政建設與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相結合,深度挖掘和提煉各專業課程體系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並對保險學專業的思政教育方式和元素內容提出了建議。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
    當前,高校中還不同程度存在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現象,未能很好形成育人合力、發揮出課程育人的功能。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把教育教學作為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構建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工作目標是什麼?
  • 在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理解和推進課程思政
    教育部新近頒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在系統總結課程思政試點和探索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首次面向整個高等教育領域集中、清晰地展示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思想及行動法則,是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裡程碑,也標誌著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化建設的又一關鍵性新推進。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近年來,實施課程思政逐步從部分高校在「點」上的探索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識。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理論工作者有必要從學理上明晰「課程思政是什麼?課程思政為什麼?課程思政怎麼幹?」這三個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
  • 豫章師範學院兩門課程獲江西高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立項
    近日,江西省教育廳公布了《關於江西高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立項的通知》(贛教社政字﹝2019﹞13號),豫章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左秋芳老師申報的《個別化教育與教學》和學前教育學院徐旭紅老師申報的《學前心理學》兩門課程成功入選立項。
  • 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
    三、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廣泛共識,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樹人成效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