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和上帝這兩個詞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到了周朝上帝一直都被唯一化、無形化。其中《通典·禮典》有言:「所謂昊天上帝者,蓋元氣廣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即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
根據《詩經》、《尚書》的記載,華夏上古聖王 堯、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經受到過來自昊天上帝的喻示,所以他是中國歷代王朝官方的祭祀最高神,其實也就是君權神授的意思。

說完昊天上帝,再說說太乙、太一和泰一這三個詞。太乙確切的說是道家詞彙,而太一則是星宿詞語,至於泰一和泰山離不開關係。三者都表示至高無上的尊貴,所以慢慢的就合成為一個意思。
你看太一救苦天尊是指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東皇太一是楚國神話的最高神,成湯作為商朝開國君主也稱作天乙、大乙等,如此種種均可為證。那麼它們是否就等同於昊天上帝呢?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因為涉及到一個這些年很火的穿越皇帝——王莽。在古代帝王祭祀或封禪時,只有王莽是將"太一"、"昊天上帝"兩個神合併的,其他無一例外都是分開的。是不是又有了濃濃的穿越既視感?
到這時或許會有小夥伴疑問道:「不是還有盤古開天闢地麼?」殊不知,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最早出在三國吳人徐整的《三五歷記》 ,而最早的形象則見於《廣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說》為龍首蛇身和人面蛇身,這種具形化已經晚了四五百年。

接下來小編聊聊具形化的太昊,為大家確定一下我們的上古第一人祖。當下的普遍說法太昊是伏羲,在《左傳》、《管子》、《周易》、《莊子》、《國語》等先秦典籍都有關於他的記述,後來的正史《史記》也對此予以了肯定。
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1942年出土的長沙楚帛書中記載,天地混沌初開,伏羲、女媧二神,結為夫婦,生了四子,四子掌管四時,懂陰陽變幻,從而使天下萬物有序運轉。作為目前問世最早的神話故事,長沙楚帛書相當於認定了伏羲和女媧的創世神身份。

講到這裡,矛盾就有了。前面小編說過,東皇太一是楚國神話最高的神,如此一來和伏羲似乎就有了衝突。東皇太一來自於屈原的楚辭《九歌》,這是民間祭祀神靈歌舞的深加工,雙方都有價值。
仔細深究你會發現兩者竟然有諸多相似性,在《山海經》中,帝俊是創世神,掌管日月和人間;伏羲同樣也是創世神,以四時陰陽變化開創八卦。無論是太一還是太昊,似乎都指向於同樣的屬性,那麼二者為同一人的可能性也大為增加。

帝俊的臣屬和後人在舟、車、歌舞、琴瑟、百巧、種植等方面,都有著很高的文明創造;同樣,伏羲也教會了後人漁獵、文字、婚喪、音樂等,所以小編認為兩人至少是同屬時代的,甚至是同一個人,讀者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