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入夏,又下一場透雨,南召山上到處都是槲櫟卷。行走在南召鄉下的公路上,村村通小水泥路上,到處挎著籮頭、擔著籮頭,摩託車、電動車帶著籮頭,三輪車上放著籮頭的人,走近一看,滿滿一筐耀眼的大紅。村頭河邊,漫水橋上,三兩個大小籮頭,四五個村婦小孩,一邊說笑,一邊淘洗著槲櫟卷。
走進菜市場,在青綠之中,猛然出現一片醒目的紅色,一片,一片,那是賣槲櫟卷的。而深山鄉鎮街邊,一綹綹紅色沿路漫延著,那是曬槲櫟卷的,外省客戶催著發貨呢。
而不少縣城、鄉鎮裡的人,也擋不住誘惑,把車停在路邊,拎著筐子,一頭鑽進櫟茅林中,去拾取夏日的情趣。
南召自古有吃野蘑菇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卻來自大自然的厚愛。南召資源豐富,有2800多種植物,橋端、馬市坪、崔莊、板山坪等深山鄉鎮,到處都是森林,南河店、太山廟、雲陽、皇后等淺山區,為南召傳統柞蠶基地,從明清開始種植櫟茅,漫坡櫟茅密不透風,成為蘑菇的生長樂園。
蘑菇,南召不叫蘑菇,而是叫狐狸卷、忽雷卷、槲櫟卷。狐狸、忽雷的叫法大概是槲櫟二字的轉音。
槲櫟卷喜歡高溫高溼,每年入夏,一兩場雨,槲櫟卷便破土而出,坡上到處都是。而這也正是南召人拾槲櫟卷的大好時候。南召人憑著獨有的資源,培養了喜愛原生食品的挑剔習慣,三四月剛過了山野菜的癮,五月又吃了新鮮蠶蛹、老咕隆,入夏就急著品嘗山上的槲櫟卷。很多人一入夏,就等著下雨哩,等著下雨拾槲櫟卷哩,急著吃槲櫟卷哩。
南召野生菌已知有20多種,野生猴頭、木耳、香菇、羊肚菌等聞名中原。但紅辣卷最多。紅辣卷,生著入口,辣味鏨舌,故為辣卷。此卷紅色從淺紅、深紅,至黑紅,可謂一紅到底,點點紅色,灑落大山,綠海紅星,耀眼生動。
紅辣卷,學名紅椎菌,被稱之為「蘑菇之王」,人體所需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多而全,還具有抗癌、美容、健胃等等功效。一次去喬端鎮,朋友說,福建老闆在喬端收紅辣卷裡。老闆說,在福建紅辣卷是高級保健食品,老百姓一般消費不起。南召人真有福,誰都能吃紅辣卷,南召寶地喲。這個老闆見房主要倒掉焯紅辣卷的水,便急忙用鍋盛著,說這水可是寶貝,自己慢慢喝呢。
黃娥、白蛾,是南召另兩種頂尖級槲櫟卷。黃的鵝黃,白的玉白,菇腿修長,傘圓周正,就是一把迷你小傘,好看得不忍拾取,嬌嫩得叫人心疼。這兩種卷嫩軟滑口,清香純正,可惜較少。
還有「兩腿」,是近些年才走進南召人餐桌的,一個是雞腿菇,另一個是大腿菇。
雞腿菇,早些年怕有毒,沒有走進餐桌。後來在超市發現,南召人才知道,南召山上多的是。雞腿菇清香四溢,軟而不爛,不但好吃,還甚有品相,看著就似《天鵝湖》舞蹈中的長腿,修長飽滿,也許就是蘑菇中的仙子了。
大腿菇,是一種牛肝菌,這種卷長得醜,顏色黑不拉幾,傘下邊黃中帶綠,不是一格格的,是海綿狀,過去沒有人敢吃,但卻是菌中極品,味道純正,清香微甜,軟而爽脆,口感甚好。
南召是一個槲櫟卷王國,槲櫟卷品種多、產量高、潛力大,還有待於發現、研究、開發(文:韓華仁)。
南召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