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夏日野生美食極品,槲櫟卷

2021-02-19 南召縣

每到入夏,又下一場透雨,南召山上到處都是槲櫟卷。行走在南召鄉下的公路上,村村通小水泥路上,到處挎著籮頭、擔著籮頭,摩託車、電動車帶著籮頭,三輪車上放著籮頭的人,走近一看,滿滿一筐耀眼的大紅。村頭河邊,漫水橋上,三兩個大小籮頭,四五個村婦小孩,一邊說笑,一邊淘洗著槲櫟卷。

走進菜市場,在青綠之中,猛然出現一片醒目的紅色,一片,一片,那是賣槲櫟卷的。而深山鄉鎮街邊,一綹綹紅色沿路漫延著,那是曬槲櫟卷的,外省客戶催著發貨呢。

而不少縣城、鄉鎮裡的人,也擋不住誘惑,把車停在路邊,拎著筐子,一頭鑽進櫟茅林中,去拾取夏日的情趣。

南召自古有吃野蘑菇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卻來自大自然的厚愛。南召資源豐富,有2800多種植物,橋端、馬市坪、崔莊、板山坪等深山鄉鎮,到處都是森林,南河店、太山廟、雲陽、皇后等淺山區,為南召傳統柞蠶基地,從明清開始種植櫟茅,漫坡櫟茅密不透風,成為蘑菇的生長樂園。

蘑菇,南召不叫蘑菇,而是叫狐狸卷、忽雷卷、槲櫟卷。狐狸、忽雷的叫法大概是槲櫟二字的轉音。

槲櫟卷喜歡高溫高溼,每年入夏,一兩場雨,槲櫟卷便破土而出,坡上到處都是。而這也正是南召人拾槲櫟卷的大好時候。南召人憑著獨有的資源,培養了喜愛原生食品的挑剔習慣,三四月剛過了山野菜的癮,五月又吃了新鮮蠶蛹、老咕隆,入夏就急著品嘗山上的槲櫟卷。很多人一入夏,就等著下雨哩,等著下雨拾槲櫟卷哩,急著吃槲櫟卷哩。

南召野生菌已知有20多種,野生猴頭、木耳、香菇、羊肚菌等聞名中原。但紅辣卷最多。紅辣卷,生著入口,辣味鏨舌,故為辣卷。此卷紅色從淺紅、深紅,至黑紅,可謂一紅到底,點點紅色,灑落大山,綠海紅星,耀眼生動。

紅辣卷,學名紅椎菌,被稱之為「蘑菇之王」,人體所需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多而全,還具有抗癌、美容、健胃等等功效。一次去喬端鎮,朋友說,福建老闆在喬端收紅辣卷裡。老闆說,在福建紅辣卷是高級保健食品,老百姓一般消費不起。南召人真有福,誰都能吃紅辣卷,南召寶地喲。這個老闆見房主要倒掉焯紅辣卷的水,便急忙用鍋盛著,說這水可是寶貝,自己慢慢喝呢。

黃娥、白蛾,是南召另兩種頂尖級槲櫟卷。黃的鵝黃,白的玉白,菇腿修長,傘圓周正,就是一把迷你小傘,好看得不忍拾取,嬌嫩得叫人心疼。這兩種卷嫩軟滑口,清香純正,可惜較少。

還有「兩腿」,是近些年才走進南召人餐桌的,一個是雞腿菇,另一個是大腿菇。

雞腿菇,早些年怕有毒,沒有走進餐桌。後來在超市發現,南召人才知道,南召山上多的是。雞腿菇清香四溢,軟而不爛,不但好吃,還甚有品相,看著就似《天鵝湖》舞蹈中的長腿,修長飽滿,也許就是蘑菇中的仙子了。

大腿菇,是一種牛肝菌,這種卷長得醜,顏色黑不拉幾,傘下邊黃中帶綠,不是一格格的,是海綿狀,過去沒有人敢吃,但卻是菌中極品,味道純正,清香微甜,軟而爽脆,口感甚好。

南召是一個槲櫟卷王國,槲櫟卷品種多、產量高、潛力大,還有待於發現、研究、開發(文:韓華仁)。

南召旅遊

相關焦點

  • 怎樣提高槲櫟移栽成活率
    中國園林網5月13日消息:槲櫟是殼鬥科櫟屬落葉喬木,其葉形優美,秋季還可變為靚麗的紅色,是重要的秋色葉樹種,但槲櫟卻不耐移植,移栽成活率較低。筆者經多年實踐,總結出一套提高槲櫟移栽成活率的方法,現介紹如下,供讀者參考。
  • 「家在南召」系列之——紅薯面、地鍋饃,那些留在南召60後、70後記憶深處的鄉愁
    從最初的窩窩頭到後來的白面饃,饃,滋養了那個時期一茬兒又一茬的南召人。(三)母親是蒸饃的高手——蒸窩窩頭不需要技術,而蒸白面饃就需要水平了,雖然程式一樣,但火候的把控很多人掌握不了。每年的布穀鳥一開始叫,母親就給我們安排活了——去坡上掰槲葉。
  • 晉城市沁水縣海江村槲櫟
    海江村現在冊古樹39株,在一個叫山神廟的自然莊有一株晉城最大的古槲櫟樹,它在這裡已生長了1000多年了。    林業部門資料記載:山西省沁水縣柿莊鎮海江村有一株槲櫟,樹齡1000年,樹高13.4        槲櫟
  • 【晉城古樹】陽城寺頭土樓莊槲櫟
    在陽城縣寺頭鄉土樓莊險峻的南山半坡上,矗立著一棵高大的槲櫟,當地群眾俗稱柞櫟、柞樹。村民董顯輝:"據說,槲櫟的新葉在老葉凋零後才會長出,寓意著像父母一樣守護著自己的子女。"
  • 舌尖上的南召:南召涼茶
    我的家鄉南召眾所周知,「吃住行遊購娛」是現代旅遊業的六大要素,外地的朋友們在欣賞美景、放飛心靈之餘,每每要問,南召可有獨特的美食?每當此時,當地人就會自豪地告訴他,嘗嘗我們的南召涼茶吧!也有外地茶葉商人來南召考察,見這裡的人們多不飲茶,就像鞋子推銷員登上那個無人穿鞋的小島一樣,有的人知難而退,有的人卻認為是發現了商機。但經營龍井、毛尖、鐵觀音、大紅袍的茶葉店都一個個關門大吉,因為整日裡無人問津,門可羅雀。茶葉商人無不搖頭嘆息,又都大惑不解,南召這個地方太奇怪了,喝涼茶。唉!噫!唏!有一位姓朱的杭州人,本是專賣龍井茶的,生意不景氣,就在南召賣起了皮鞋,並在這裡娶妻生子。
  • 麗音書香 | 《南召作家作品選》選讀:水上憶劉村
    ▲點擊綠色音頻聆聽高麗聲音▲大家好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南召作家作品選》散文卷這本書    《南召作家作品選》由臧建國,張玉峰主編,史錫平責任編輯傾心聚力作品選分小說、散文、詩歌、評論四卷,約150萬字。全方位展示了幾代南召作家的作品,反映了南召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可讀性和收藏性。作品集的出版對推動南召文化繁榮發展,擴大南召對外宣傳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南召文學脈絡的梳理作用也十分明顯,有利於構建南召文學史,填補長期以來南召文學史的缺失。
  • 來南召旅遊一定不要錯過的美食,看那家店面上榜了
    來南召旅遊一定不要錯過的美食,看那家店面上榜了,歡迎評論咱們大南召的各種美食也是不計其數!今天南召吃貨逗逗把去過的美食地方總結下來,不喜勿噴。歡迎大家給逗逗提供更多的美食!來南召旅遊一定不要錯過的美食,看那家店面上榜了,歡迎評論純手工製作的餃子,和家裡的一樣乾淨。
  • 高考作文:帶你走進南召
    高 考 下 水 作文2020新高考全國II卷高考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無論讀書還是行路,我們都會與地名不期而遇。她就是馳名中外的河南南召。她是「玉蘭之鄉」、「柞蠶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名縣」。南召有許多風景優美的自然風光。
  • 我從南召走過
    太陽越升越高,微風拂過,雲海翻湧,南召一中的學子們,已經在教室朗朗讀書;早起的人們在公園晨練,早市之上,應季蔬果琳琅滿目,還有的人胡辣湯喝得津津有味。夏日東莊荷塘一遊,處處都是美好的模樣。 石門湖邊的魚乾飯,在柴火鍋裡呲呲作響;正宗的南召涼茶,正散發著誘人的清香;紅康艾廠的工人們,有條不紊忙著包裝。
  • 古時南召八景之一「烏墁寺」屬於南召縣嗎?
    這八大景觀其中兩處:仙人洞和烏墁寺,都在老南召縣域西北喬端地區。在喬端工作,今天我想考證的第一個問題是:烏墁寺屬於南召縣嗎?清乾隆十一年《南召縣誌》卷之一八景贊記載:高談於烏墁,白河洋洋。卷之二寺觀志記載:烏墁寺,縣西北二百一十裡。
  • 過去賣白菜價,如今野生已不多見,煲湯是極品,消費者:吃不起
    過去賣白菜價,如今野生已不多見,煲湯是極品,消費者:吃不起 對於現在社會的飛速發展,這自然資源也正在急速減少。從我們日常所看到的高科技機械運轉,汽車飛馳等這種消耗燃油的產品正在吞噬著地球資源。縮小一點講,就我們農村的物質資源吧,從30年前至今,短短幾十年之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南召法院一周事記
    8月17下午,政治部組織全體幹警下班後以支部為單位開展政治學習活動,繼續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共南召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許天運同志和南陽中院研究室主任楊永安同志出席會議並進行指導。本次論壇為期一天,由開幕儀式——主題演講——主題座談——總結點評等環節組成。開幕式上,來自中院的楊永安主任和三家法院的院長分別作了致辭,並提出期望和要求。
  • 南召60畝天蠶試養成功
    記者從省蠶科院獲悉,經過蠶業工作者十幾年的培育、馴化,南召天蠶終於試養成功。截至目前,蠶科院科研基地試養的60畝天蠶全部順利結繭,完成了孵化、幼蟲、成蟲、結繭等生理歷程,邁出了南召天蠶養殖的第一步。    天蠶是自然界中一個十分珍稀的物種,在世界範圍內天蠶是可以巢制真絲的野蠶,天蠶在光的照射下能閃爍出奪目的光彩。天蠶以食柞樹葉為主,可露天放養於柞樹上。
  • 麗音書香 | 《南召作家作品選》選讀:古寨紅葉
    【點這裡聽高麗的聲音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南召作家作品選》散文卷這本書    《南召作家作品選》由臧建國,張玉峰主編,史錫平責任編輯傾心聚力,精心編纂,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作品選分小說、散文、詩歌、評論四卷,約150萬字。
  • 【三水聊美食】夏日清涼MAX——越南米紙卷
    好吧,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個叫「米紙卷」的越南美食。話說明天就是夏至了,夏日的激情和熱浪就要洶湧地向我們襲來了當然這幾天就有小夥伴受不了了為了嬌弱的王小姐,三水不遠萬裡終於找到了一款清涼爽口、熱量不高、營養豐富、好做又好玩的生機美食——就是越南米紙卷。
  •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之南召人
    南召黨組織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極大驚恐,蔣介石令駐豫的湯恩伯部派兵「清剿」,逮捕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500多人,殺害40多人(其中當場槍殺15人)。遂之,1945年侵華日軍踐踏南召。1947年11月初,人民解放軍陳賡兵團挺進豫西。4日,南召解放。
  • 河南南召電商:「雲端」搭橋農副產品暢銷全國
    3月20日,筆者者在他家看到垛成小山的快遞箱:野生松針發往湖北省桂陽市,葛根發往內蒙古赤峰市,淫羊藿發往上海市浦東區,靈芝發往江蘇省南京市,虎頭蜂蛹發往福建省福州市……「我們夫妻倆和老母親經過簡單初加工,虎頭蜂蛹一瓶189元,皂角刺一斤58元,野生松針一斤30元,每天往外發3趟快件,一天電商銷售60--70單,每月平均收入15萬元。」喬拴一邊忙碌地整理快遞,一邊說。
  • 袁寶華在家鄉南召的戰鬥青春
    南召縣中心區委機關設在南召縣城(今雲陽鎮),至3月底,發展黨員199人。除了發展自己的力量外,還要做好統戰工作,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為統戰部長,袁寶華肩上的擔子是很重的。統戰工作,最主要的是做好南召自治派首領李益聞的工作。李益聞是白土崗人,力主在南召推行自治,前兩次都失敗了。這一次在別廷芳的支持下,又回到南召,並初步取得了政局主導權。
  • 走近南召猿人
    這裡有南召人的先祖,同時也是河南人的先祖——南召猿人的生活遺址。這個遺址不僅有重大文化意義,而且風景獨特,一座座山坡雖然不高,但是圓如錐體,讓你似乎到了侏羅紀公園,特別能引起歷史的滄桑感。《論語》上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杏花山即為中原人類發祥地「南召猿人」的發現之所,據考證,「南召猿人」與北京猿人所處時代相當,實為中原人類的鼻祖。
  • 「永春麻筍」炎炎夏日,這種消暑美食少不了!
    炎炎夏日,麻筍是餐桌上少不了的消暑美食,小編最近了解到永春麻筍開始「蹭蹭」往上長,過段時間就可以上市銷售。大家可以通過關注「鄉愁到家商城」第一時間買到原產地發出的鮮筍。麻竹筍別名甜竹、大綠竹、瓦坭竹,禾本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