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路The Great Ocean Road,被稱為「世界上風景最美的海岸公路」,是澳洲維多利亞州的一條沿海公路,全長約250公裡,建於懸崖峭壁中間。
大洋路起點自託基Torquay,終點於亞倫斯福特Allansford。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英國歸來了約5萬名澳洲士兵。由於當時正值30年代大蕭條,國家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上升,政府出於無奈,只有安排這批士兵開荒修路。 1932 年從吉隆到坎貝爾港長達180公裡的海濱公路正式建成開通。由於在英語中通常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稱為「Great War 」,這條路又是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士兵修建的,所以被正式命名為「Great Ocean Road」 。
大洋路自駕行程DAY1 雪梨-墨爾本-阿波羅灣 22℃/13℃ 多雲轉陰
07:55-09:30 雪梨—墨爾本阿瓦倫機場Avalon Airport
10:00-13:00 阿瓦倫機場—吉朗Geelong—託基Torquay
13:00-18:30 託基—安格爾西Angelsea—洛恩Lorne—阿波羅灣Apollo Bay
DAY2 阿波羅灣-十二使徒巖 26℃/13℃ 多雲
10:00-14:00 阿波羅貝灣—奧特威國家公園Great Otway National Park
14:00-16:30 奧特威國家公園—十二使徒巖 Twelve Apostles
18:00-19:00 十二使徒巖—彼得堡小鎮Peterborough
DAY3 坎貝爾港-克拉克-雪梨 18℃/10℃ 多雲
09:00-12:00 彼得堡小鎮—坎貝爾港小鎮Port Campbel
12:00-16:00 坎貝爾小鎮—十二使徒巖—克拉克Colac—阿瓦倫機場
17:35-19:00 墨爾本-雪梨
吉朗 Geelong
4月17日,一大早的飛機飛墨爾本Avalon Airport,開始了大洋路自駕之旅。在Avalon機場Hertz提了車前往Geelong的Coles採購補給,採購了三天量的食物,滿滿一購物車,花費還不及雪梨吃一餐(雪梨餐館真是高消費)。
安格爾西小鎮 Angelsea
安格爾西小鎮是大洋路上必經的一個小鎮,風景如畫。Angelsea的湖水很藍,一路真切感受到澳洲土地的地廣人稀和讓人深深眷戀的墨爾本藍。
安格爾西鎮的這片海灘算是從墨爾本到大洋路的第一個擁有美麗海灘的小城,沙灘上有壯觀的礁石,嫩綠的海藻,是休閒娛樂曬太陽的好地方。
從Angelsea沿大洋路,路邊只要有可停靠的空地,附近都有可觀海的景點(其實處處是景)。這裡的淺灘平靜的如同鏡面,朵朵小帆船乘風而歸,又是一番風景。
還未到洛恩小鎮,隨處挑了一片海灘,有人在海釣,站在海浪中,不一會兒就釣上一條,分享給我們一起看。
天漸黑,非常遺憾地錯過Lorne小鎮,匆匆行車趕路。
一路彎道特別多,特別多,自駕所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了預期,直到夕陽餘暉最後一抹紅色退卻,天變暗。
這段路雖然彎道極多,好在車子不多,總還是能一路飛奔。最後到達Apollo Bay的Coastal Motel已是晚上七點。住宿的地方已經沒有工作人員啦,鑰匙留在信箱的小信封自取。
阿波羅灣小鎮 Apollo Bay
第二天,又是好天氣,真是天天天藍。悠閒舒服的的海邊小鎮,有很多免費停車區。小鎮的草地公園有滑滑梯,某小孩的最愛。
Apollo Bay確實是個挺漂亮的小鎮,大概因為天藍地綠空氣格外清新吧。十點半離開酒店,還是忍不住在小鎮的戶外遊樂場逗留,雲寶玩了一次還不夠,又返場了一回。
打開地圖,看看定位已是在地球的挺南部了,人生第一次跑到這麼夠南方的點,值得紀念,畢竟也算是從中國的春天跨越到澳洲的秋天。
大洋路兩邊都是平緩的山坡草地,牛羊群經常可見,路邊的土地都用圍欄圍起,都是私人所有。
路上有袋鼠出沒的路標,可真遇到一隻,可惜是被撞死在路邊的,看著好可憐。
奧特韋公園 Great Otway National Park
奧特韋國家公園起始於洛恩後面的山谷內,擁有豐富多樣的森林資源,並有眾多美麗的小溪和瀑布散落在其間,從雨林、河流到古老火山和崎嶇的海岸線,大洋路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多樣性。在這裡,可以欣賞到雷鳴般一瀉而下的瀑布和珠光閃耀的峽谷、氣勢磅礴的巖洞,還能觀賞古老的石灰石塔。
去Otway國家公園的路上,兩邊茂密的桉樹林裡能看到考拉,一動不動過地坐在枝椏間(自己很難找到),看到路邊有人停車,一個個抬頭望,準是有考拉了。這一路的國人超多,一輛接一輛停下來看考拉的都是說中文的朋友。
澳洲大多數景點是免費的,Cape Otway Lightstation是少數需要收費的景點,每人17.5澳幣,是個安靜且可以野餐的海邊公園。還以為公園裡能看到袋鼠,結果工作人員告知這只是地圖上畫畫的。
Cape Otway Lightstation很美,登上海角燈塔瞭望南方,海水從天上層層翻滾而來。奧特韋海角燈塔是澳大利亞內陸最古老的燈塔,塔內有咖啡館、藝術館。
150多年歷史的奧特威角燈塔Cape Otway Lighthouse,1848年開始使用-澳洲最古老燈塔。
十二使徒巖 Twelve Apostles
十二使徒巖(Twelve Apostles)是澳大利亞大洋路的著名地標。我們到達Twelve Apostles已快下午五點,可惜傍晚逆光,拍不出海邊峭巖和石柱的氣魄和險峻。
十二使徒巖在大洋路坎貝爾港國家公園內的海岸線上,坐落著有千萬年歷史的石灰石、沙巖和化石經海水風化而逐漸形成的12個斷壁巖石。矗立在湛藍的海洋中的獨立礁石,形態各異,因為其數量和形態酷似耶穌的十二門徒,因此得美名「十二門徒石」。
吉布森石階 Gibson Steps
十二使徒邊上的吉布森臺階是一條沿著大洋路海岸線的峭壁步道。臺階一直向下延伸至海灘,位於被海水衝蝕的懸崖底部和澎湃的海浪之間。沿著窄窄的梯子,慢慢下到沙灘。下到海灘,前面高大的石柱就是十二使徒巖的最前面的兩塊。可走到石柱跟前,近距離觀看十二使徒巖的壯觀。
海浪很大,潮水湧向岸邊速度很快,還有點不定,突然一兩下會湧到很近的岸邊,弄溼一大幫人的鞋。這裡能從另一個角度觀賞到十二使徒。
彼得堡小鎮 Peterborough
在彼得堡小鎮Peterborough的Seahorse Coastal Villas住一晚後,依舊睡醒吃飽十點出門,走了大洋路後半程的The Grotto,London Bridge,The Arch。
穴巖、倫敦橋、石拱門,大洋路的景點,就是看海看巖石,海浪拍打巖石,如打了一鍋的鮮奶油。
穴巖 The Grotto
穴巖,在風蝕和水蝕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環狀巖洞,沿著精心鋪襯的棧道可以走到最低處,就會看到這個天然形成的洞穴。其內靜如止水的景象和其外波濤洶湧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驚嘆,這裡也是自駕遊必經之地。
倫敦橋 London Bridge
倫敦橋是被風化的巨石,原來巖石是突出海面與陸地連接的岬,由於海浪的侵蝕衝刷形成兩個圓洞,正好成雙拱形,所以起名為「倫敦橋」。
在1990年1月15日的傍晚時分,與陸地連接的圓洞突然塌落,與大陸脫離形成現在看到的斷橋。
石拱門 The Arch
石拱門是海賽角(Point Hesse)的離岸部分,海水從拱門中穿過,形成了一個小瀑布的效果,遠眺這一景象,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海邊巖石上掛了整片多肉。路邊多肉品種也很多,都沒見過也不識。
坎貝爾港 Port Campbell
寧靜的小鎮-距離十二使徒、倫敦拱門最近的沿海小城。餐館、咖啡店和商店只有幾家。坎貝爾港坐落在大洋洲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大洋路西端的坎貝爾小灣入口處的天然峽谷上,澳大利亞於1964年建立坎貝爾港國家公園,坎貝爾港以亞歷山大·坎貝爾船長的名字命名。
在Port Campbell餵海鷗、短暫停留後,不甘心的我又再次到訪了十二使徒巖,此時已是正午12:30,陽光依然很大,但不逆光的視角顯得更漂亮。
迫於時間緊張,匆匆一瞥之後就馬不停蹄地走內線趕往機場,一路百碼加速,暢快駕行體驗。
回程經過的主幹道是A1和M1,全長約270公裡,要行駛3-4個小時,內陸的風景主要以傳統小鎮為主。坎珀當(Camperdown)、克拉克(Colac)和吉朗(Geelong)是A1高速的幾個大鎮,可供休整和補給。
14:00我們到達了克拉克Colac小鎮時,尋著了Red Rooster,吃了經典Fish&Chips後,繼續趕路準時到達Avalon Airport,返程Sydney。
· 遊客信息中心:託基Torquay、洛恩Lorne、阿波羅灣Apollo Bay、坎貝爾Port Campbell都設有遊客信息中心。時間基本在:9:00-17:00。
· 「Look Out」:這是大洋路上最常見到的指示牌,提醒你前方200米左右有觀景臺,如果想觀賞,請提前減速,否則容易錯過。
· 路上能看到野生的考拉、袋鼠…
【機票】杭州往返雪梨:亞航;雪梨往返墨爾本:捷星航空。亞航每年都會有大促,可以關注亞航之家微博,提前訂票優惠力度意想不到。捷星航空注意行李不要超重,登記前均會對大件行李進行稱重。
【酒店】全程在Agoda上預訂。澳洲Check In時間是下午2:00,Check Out是上午10:00。
【租車】通過國內租租車平臺,訂購了當地Hertz車行。最後結算時發現各類稅費超過。另外需注意安全駕駛。
【衣物】澳洲的夏季來(12月–2月),以短袖,短褲為主。長褲,長袖適量以防天氣突然變化;春秋季(3月-5月,9月-11月)短褲,短袖適量,長衣外套,長褲為主。冬季(6月–8月)長衣長褲,厚外套為主。但是,澳洲季節四季隨機播放也是出了名的,所以不論哪個季節來,都要以當季的衣服為主外,反季節的衣物也要準備好。
【食品】建議出發前在大賣場購足水和飲料(尤其是夏天),並買一些乾糧。榨菜、掛麵。
【連鎖大超市】澳洲有兩大超市,一個是摳死(Coles),一個是我餓死(Woolworth)。在澳洲除了一些便利店,很多各種店鋪都關門很早。這兩家超市基本會開到很晚,所以很方便。
「每一次的旅行,並不是要告訴別人這裡我來過,而是追求自我的一次改變。」
17號的早上
墨爾本上方
天空很晴朗
想去海邊逛逛
感受南半球的陽光
行走在沙灘上
任海潮來來往往
轉眼到晚上
往期文章精選
點擊或回復綠色關鍵詞查看文章
杭州|地道杭州的30個玩法
清邁|Love in Chiang Mai—清邁、拜縣五天五夜親子自助遊攻略
烏布|這才是峇里島最盛大的婚禮
峇里島|峇里島,最愛的還是它的民宿和酒店
澳門|我們的澳門美食之旅
平潭島|這座石頭城,被稱為中國的「聖託裡尼」
鼓浪嶼|打個「飛的」到鼓浪嶼過周末
象山|象山兩日:松蘭山沙灘、花岙島石林、石浦的漁港和海鮮
舟山|舟山三日:踩在朱家尖綿軟的沙灘上
霞浦|霞浦:一個可以造夢的攝影天堂
三亞|去什麼馬代普吉島,咱大海南的三亞才美得不要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