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妝素裹一幅畫,身在其中來我家,輕輕一杯白如雪,純情仙子披輕紗,唇齒留香神清爽,一生回味常牽掛……」《白茶仙子》所描繪的正是福鼎白茶。
「當時剛畢業也不知道做啥,剛好自己對茶藝方面感興趣,然後就去茶企試一試。」2010年中職畢業後,張婷婷進入福鼎白茶龍頭企業之一從事茶藝表演與培訓的工作。8年後,張婷婷在福鼎市區開起自家茶葉店。
近年來,大批像張婷婷一樣的福鼎人以開個體茶店參與白茶產業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福鼎市總人口近60萬,其中涉茶人口近40萬。
「半路出家」識茶香
實際上,張婷婷邁入這一行業,多少也是受到母親影響。
張婷婷母親在福鼎白茶龍頭企業之一從事篩選茶青的工作。如今,工作十數年後,轉從產品包裝工作。福鼎市茶業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福鼎市茶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2家,在全國各地創辦營銷網點8000多個,茶產業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9萬餘個。
隨著白茶產業發展,茶企參加相關展會日漸增多。長相端莊、氣質頗佳的張婷婷很快就熟悉了茶藝表演的工作,頻繁到各地進行茶藝表演。「第一次在臺上表演還是很緊張的,當時手都僵硬了,但是還要面帶微笑。」
「一個月有半個月在外地,深圳、上海等地都去過,還要參加一些最美茶藝師評選。當時還年輕,工作當旅行也挺好。」張婷婷回憶稱,早年經歷無疑讓剛踏入社會的自己有了更多開拓眼界的機會。
「那時很多人覺得白茶應該有不錯的發展前景。」張婷婷進入茶企的四年,也是白茶產業開始興起的日子。2015年後,由於結婚生子,張婷婷離開了這一崗位。
「我走的那幾年白茶發展到一個高潮階段。」 張婷婷說。
因愛茶而涉茶的不止張婷婷一人。2003年開始,蔡葉修就有品茶的習慣,紅茶、綠茶都有嘗試。2008年,朋友開設了一家茶店,蔡葉修閒來無事就常去品茗聊天,白茶清新爽口的特性讓他難以忘懷。
2011年,蔡葉修捨棄多年從事的化油器工作,全家移居上海。由於自身喜歡喝茶,來到上海後,蔡葉修開設了一家茶室,供朋友聊天品茗,同時銷售一些自己生產的白茶。
不過,涉足茶業,對於初入行者來說還是有些吃力。「當時上海市場對白茶的接受度不高,我對白茶的專業知識也有所欠缺,有時候回答不了顧客的問題,也感覺挺不好意思的。」蔡葉修回憶初到上海,發現茶葉生意並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對此,張婷婷坦言,「很多人是科班出身,我屬於半路出家,從零基礎開始學習公司文化、茶藝知識。」
陳榮顯也是「半路出家」。2009年,在外務工多年的他回到村裡開始接觸白茶產業。「剛開始從事茶青的個體加工,當時村裡就2-3家茶青加工作坊。」
陳榮顯所在的磻溪鎮是福鼎白茶的重要產區之一。作為少壯派陳榮顯在2009年至2018年擔任磻溪鎮油坑村的村主任。「油坑村有468戶,1800多人,村裡大部分人員都與白茶產業有關,目前有40多家的茶青加工作坊,其他大部分都是茶農。」
陳榮顯回憶,2012年前後,福鼎市開始向全國大力推廣白茶,福鼎白茶在全國的名氣日漲。2015年前後,不少茶商開始親自到福鼎白茶產區收購產品。「茶產業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每個家庭少則收入幾萬元,多則有二十多萬元。我也是受益者,生活水平也比之前好了。」
白茶駛上快車道,「足浴街變成茶葉街」
福鼎作為白茶主產區,2010年後進入發展快車道,再加上幾年的沉澱經營,蔡葉修的白茶生意日漸紅火。「2014年,上海市場認可度在50%左右,如今對白茶的接受度已經超80%。」蔡葉修介紹。
作為十幾年的老茶友,蔡葉修對白茶十分推崇,「常喝老白茶,感冒與上火的次數少了很多。福鼎白茶有獨特的土壤、氣候、工藝等條件,出來的品質屬白茶裡的上品。」
不過,蔡葉修提到,福鼎白茶各產區品質有所差異,售價也不一致,不懂茶的人很難鑑別。
隨著茶青售價的日漸透明,磻溪鎮的高山白茶議價能力不佔優勢,2018年來茶商收購磻溪高山白茶的數量不及點頭白茶(福鼎白茶另一主產區)。此時,陳榮顯決定嘗試改變。
2019年來,陳榮顯開始「走出去」,頻繁參加各地的茶葉展會,並對各地茶葉市場進行考察。2019年中,陳榮顯在武漢開設了一家茶葉批發店。「山東、深圳、鄭州等地已經有不少人從事福鼎白茶的生意,而武漢市場大,仍有許多開發的空間。」
到武漢開店並不容易。「很多茶商都是認人不認貨,高山白茶需要懂茶的人才能分清,所以需要時間沉澱,積攢客源。」與此同時,陳榮顯也提到,網際網路技術跟不上以及管理經驗的不足制約著自己白茶生意的發展。
2018年,沉寂多時的張婷婷也決定重新進入茶業領域,在福鼎市區開了一家茶葉店。「創業開店後,有人可能覺得我在品牌店待過,能夠帶來不少資源,其實也沒給我帶來任何的利益。」同時,張婷婷也表示,茶藝方面的薰陶,豐富了自身的禮儀知識,提高了內涵修養,對自身的修身養性是挺好的。
如今開店一年多,張婷婷直言,「開店並沒有想像得那麼輕鬆,與團隊分工合作不同,一個人開店要自己去找客戶、資源,都不容易。房租,還有茶款流動性資金不能斷,能賺點小錢,夠自己開銷。主要時間比較自由,可以照顧到孩子。」
談及白茶產業對於當地民眾的影響。張婷婷認為,「對於茶農來說,茶青的價格提高了,收入就增加了。茶企生產也帶動了一批就業,也為許多像我媽媽一樣的婦女提供就業機會,增加了收入。 」
「2019年上半年我的店周圍就開了很多茶葉店,以前的足浴街變成了現在的茶葉街,他們有沒賺錢我們也不知道,但是開店的人還是很多,也表明大家看好白茶產業發展。 」張婷婷介紹。
根據公開數據,2019年福鼎白茶品牌價值達44.96億元,名列中國產業區域公共品牌價值第四位。2018年全市涉茶總產值56.88億元,極大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與人口就業。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底,福鼎市委市政府印發的《推進福鼎白茶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百億行動計劃》顯示,到2021年,福鼎全面實現基地化生態茶園建設、全面落實茶葉信息化全過程可追溯、努力實現茶產業綜合產值超100億元。
新京報記者 陳維城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