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凍得手冷腳冷的冬天,說起想吃什麼,大家的第一反應不約而同就是冒著熱氣、不斷沸騰著的火鍋。不知何時起,火鍋店開始遍布於昆明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口味特色,還是裝修風格,種類紛繁複雜,可謂是「百『鍋』漸欲迷人眼」,讓不少戀鍋的食客們都不知道該先嘗哪家火鍋好。雲南省餐飲與美食行業協會火鍋分會會長李琰告訴小淘,僅去年下半年,昆明新增火鍋店就達300多家,發展迅速。
發展井噴 超九成經營重慶火鍋
通過昆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火鍋店,消費者不難發現,火鍋似乎正在成為昆明餐飲消費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李琰說,據協會不完全統計,僅去年下半年,昆明新增火鍋店就有300多家,其中,95%以上是經營重慶火鍋。
為何火鍋在昆明發展得如此蓬勃迅速呢?李琰分析,首先,由於國家社會大風氣的轉變,讓餐飲業回歸到大眾消費,火鍋作為進入門檻較低的一種業態,無論是高端還是低端投資者,都投身到火鍋經營中;與此同時,目前很多投資轉向餐飲業,而火鍋的發展前景被看好;還有就是創業者的跟風投資。不少創業者談起創業的初衷時都提到,投資火鍋店主要是基於個人喜好,且看好火鍋在餐飲業中的發展潛力。
在昆明,可挑選的火鍋店太多,口味多種多樣,食客們挑花了眼。就鍋底來說,紅油鍋底,盡享麻辣的味覺刺激;東南亞海鮮酸湯鍋底,體驗酸辣口味的清爽;野生菌雞湯鍋底,品嘗山珍的鮮美;以粥為湯的粥底鍋,美味又養生;傣味鍋底,體味雲南特有的傣族風味……龐雜的火鍋江湖,哪些是備受好評的戀鍋之地呢?在此,小編就帶你體驗一番。
重慶派
代言鍋:大掌門秘宗火鍋
亮特色:堅持「麻油與蒜泥」,拒絕本地化
人均消費:40~50元
推薦菜品:掌門屠場鮮毛肚、掌門鮮鵝腸、秘制麻辣牛肉、功夫老肉片
位於北京路延長線金江小區雲苑旁的大掌門秘宗火鍋是大掌門在昆明的首家店,進門就讓人眼前一亮,從裝潢到陳列擺設,可謂獨樹一幟:木製色彩的欄狀吊頂,與白色盞狀吊燈像楔子般穿插一體,一整面牆壁繪上了荷花荷葉盡態極妍的潑墨畫,感受「七月流火送清涼」的意境。清爽、舒適、讓人心情增添幾分愉悅,是大掌門帶給小淘的真實感受。
「我堅持做正宗重慶口味的火鍋,服務的是想吃正宗重慶火鍋的客人。」大掌門老闆吳韋澄說,很多重慶火鍋店落地昆明後,常常會做出本土化的整改,在口味和飲食習慣上迎合昆明人的習性,但也缺失了正宗和地道。大掌門的優勢在于堅持正宗,還在其蘸料和秘制湯鍋——專用的芝麻調和油,獨一無二的料香,油和蒜泥攪拌混合,去除了紅鍋火鍋的燥氣。大掌門的另一亮點是切肉菜的刀功,各種類型的刀切保持食材本味,也保證了煮出來的口感。
養生派
代言鍋:二樓有魚
亮特色:清淡中見食材新鮮
人均消費:40~50元
菜品推薦:粥底烏魚片火鍋、手工米糕、洋芋片、蕎麥片
北辰商業步行街的二樓有魚,紅漆木門配著繪畫裝飾吸引著信步街頭的人們。走進店裡,正中間木製的吧檯長桌上擺著各色配料、配菜和小食點,兩側是餐桌,座椅上墊著民族花色的墊子,二樓的牆壁被照片裝飾起來,照片上是「外面的世界」,都是老闆到各個地方旅遊後帶回來的美麗事物的分享。整個屋子裡錯落有致地擺放了花草盆栽,還有隨意裝飾的稀奇小玩藝,吊燈是奶白色的球狀,還套了木頭鳥籠狀燈罩。早晨的陽光透過大塊玻璃窗灑進屋子,帶給顧客小清新的愜意感受。
店裡的食料作坊,從醬油、鹹菜,到薯片、蕎面片、蒸糕、牛肉乾等都是自己做的,清酒也是自己家釀造,釀好後還要藏個3年才拿出來待客。
粥火鍋是二樓有魚的一大亮點,鍋底採用優質東北粳米,加雲南山泉,用紫砂鍋熬製6小時而成,無油無添加劑,口感軟糯香滑,沒有一點油,清熱祛火;新鮮而且質量上乘的食材,做菜師傅切下的烏魚片,鋪在印花瓷碗上透過魚片能清晰看到印花。
東南亞派
代言鍋:僑生馬來西亞火鍋
亮特色:酸辣鮮香東南亞風味
人均消費:120元左右
推薦菜品:馬來西亞酸湯鍋、鮑魚花蟹套餐、僑生海陸套餐、鮮蝦炸春卷、馬來西亞菠蘿炒飯
以酸香鮮微辣見長的東南亞美食早已成為昆明吃貨的餐桌必備,帶著濃濃的馬來文化和風土人情,僑生馬來西亞火鍋在昆明開店已經快一年多了。據僑生欣都龍城店的工作人員何金琳介紹,飛陽餐飲的潘董在一次偶然的馬來西亞之旅中結識了僑生博物館的孫老太太,老太太看到潘董對餐飲的執著與熱愛,熱心地把自家祖傳秘方「東炎海鮮」贈與了他,為感謝孫老太太,潘董把由「東炎海鮮」秘方創建的品牌命名為「僑生」,僑生馬來西亞海鮮火鍋就由此誕生了。
真正的新鮮是看得見的。在僑生欣都龍城店,一進門便是乾淨清爽的大玻璃海鮮池,各類海鮮在池裡遊動,顧客可從中挑選,海鮮現場過秤、現場宰殺,蝦子上桌都還在動。
「僑生對食材的品質是絕對在乎的」,僑生餐飲企劃部的蘇經理說,「這是僑生的堅持」,同樣的堅持也在湯料、佐料和各種特色小吃中,都使用綠色的健康食材,烹調過程不加味精、雞精,鍋底用完即廢,堅持讓顧客安心地享受健康的馬來風味火鍋。
本地山珍派
代言鍋:鼎薪源野生菌火鍋
亮特色:還原食材的本真味道
人均消費:50元左右
菜品推薦:野生菌八珍雞、洋芋餃、松茸餃、牛肝菌餃
鼎薪源野生菌火鍋坐落在金實餐飲美食街,一幢二層小樓,外部裝飾古色古香,進門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個白色冷藏櫃,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新鮮野生菌,令人垂涎欲滴。冬日裡,厭倦了紅油火鍋的辛辣和油膩,來一鍋野生菌火鍋,喝碗菌湯,不可謂不安逸。鼎薪源的野生菌火鍋,以雞作為湯底,更是增加了鮮美。
野生菌一直被視作自然給予雲南的饋贈,松茸、雞、青頭菌、牛肝菌……種類繁多,食客應接不暇。當野生菌與火鍋相遇,在那一鍋清湯裡,其本身的鮮爽清甜得到最本真的呈現。除去味覺的享受,野生菌的養生功效也備受讚譽,正應了那句俗語:「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老闆汪洪芳介紹,野生菌屬於「四高一低」食物,具有低脂肪、低糖、低鹽、高蛋白質的優點,營養價值極高,而雲南野生菌資源豐富,這是吃貨們的福氣。
傣味酸湯派
代言鍋:雨林小築傣味酸湯火鍋
亮特色:酸角、檸檬營造最原始酸味
人均消費:70元左右
菜品推薦:雨林鮮蝦拼盤、傣味包燒、炭燒五花、竹節蝦、南極冰筍
酸湯鍋並不稀奇,泰式酸辣湯、凱裡酸湯……而在昆明,雨林小築傣味酸湯火鍋的酸湯鍋底卻與眾不同——主要由番茄、檸檬、酸角、小米辣、香茅等天然食材按傳統傣家風味熬製,不用任何酸味添加劑,味型以酸辣清香為主,酸辣口味尤其突出,吃前可先品湯,這酸爽叫人胃口大開。
位於新西南四樓的雨林小築,深色系的鏡面牆壁和紅色系的沙發與精簡的店面裝潢相映襯,在這裡品嘗傣味更像是在老少皆宜的咖啡店裡享受飯點聚會。由鮮活基圍蝦、圓貝、斯林蘭卡墨魚、手打蝦滑、手打墨魚滑、魚腩、手切肥牛、生切五花肉、香腸、蛋餃、午餐肉等10多個品種搭配而成的雨林鮮蝦拼盤,食客們可隨喜好自由選擇。還有傣味包燒、炭燒五花等地道傣味美食自由搭配。食材有特色還保證新鮮美味的泰國竹節蝦,是每天從泰國空運過來的,每一隻上桌的蝦保證都是鮮活的活蹦亂跳的;南極冰筍,產自南極附近的智利齊洛島年均氣溫只有4℃的深海中,是一種長得有些像筍的特殊藻類。(記者 曹婕 劉靜怡 朱宏霞 蘇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