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食物也會餵哺一種文化。在這片東莞人世居的土地上,每個鎮街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物產,記錄著命運流轉與時代的變遷。
《尋味東莞》第二集《山水相逢》開播,聚焦豐富陌生的食材,通過質樸、奇妙的搭配,山水相逢,為莞人碰撞出層疊不窮的滋味。視頻中的美食在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口味?你所在的鎮街有什麼傳統美味?一鎮一美食,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探尋嶺南風味。
虎門鎮 :清蒸九節蝦
八百公裡外,熱帶風暴正極速迫近。凌晨一點,在東莞最大的蝦塘裡,波叔決定提前收網,剛出水的漁獲在第一時間被送到通宵不眠的虎門海鮮市場。
在虎門,很多本地人出生於漁民之家,自然隱藏了數家海鮮食肆的老字號,像虎門新灣新港北路的秋記大排檔,它的美味法則就是用最簡單的烹飪手法——清蒸,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的鮮味,像《山水相逢》中的清蒸九節蝦,只用蔥姜就可以激發美味,軟嫩彈牙的肉質被鮮香完全包裹。
大嶺山鎮:燒鵝
鵝,在嶺南飲食中佔據當之無愧的霸主地位。在廣東,每年至少有1.7億隻鵝走上本地人餐桌。視頻中的葉家長子阿文傳承古老烹飪手法,駕馭著複雜的燒制過程,終成就東莞傳統美味。
盲五燒鵝是東莞市「鑽石名菜」評選活動獲獎的特色美食,大嶺山燒鵝外皮油潤筋道,肉質彈嫩多汁。料汁鹹鮮中微透清甜,由表及裡再次浸潤鵝肉。這是屬於東莞本土的風味。
厚街鎮:燒鵝瀨粉
人氣最高的還是燒鵝。作為粵菜經典,製作難度極高,通常只有專業技師才能勝任。每提及厚街,都會想起燒鵝瀨粉,食得福這家在厚街下元路巷子裡的老字號,皮脆柔滑汁多,吃上去質感豐富,其瀨粉吃起來特別爽滑,也容易夾斷,配上清香的高湯,一吃就知道是老字號的味道。
麻湧鎮:香蕉紫菜糖水
四十公裡外,東莞西部沿海,一種美味正在惹人垂涎三尺。蕉蕾,香蕉的雄蕊和花蕾,是麻湧人眼中的美味。麻湧古梅新天地B棟的古梅甜品店就有一道香蕉糖水,去皮後的蕉蕾既擁有春筍的脆嫩,又含帶秋葵的粘滑,清甜的糖水是夏日的驚喜。
中堂鎮:魚鮑
當水鄉的夜幕再次降臨,熟悉的聲音和味道如約而至,《山水相逢》中出現的肥萍魚鮑就在中堂槎滘村民委員會附近,外皮勁道彈牙,內餡醇厚多汁,兩種食材交相輝映,回味悠長。
石龍鎮:鹹姜水
如果只能推薦一道石龍美食,當屬這道鹹姜水。石龍老城區興龍路上的翡翠宮西餐酒廊陪伴了石龍幾代人的時光,以姜統領大局,用三十度米酒、酒釀、還有豬肝、煎蛋,甚至黃酒、鮮奶,看似腦洞清奇的複雜搭配,卻是風味奇妙、驅寒補身的傳統美食。
謝崗鎮:客家豉油鵝
這一集的《山水相逢》呈現出各種各樣的東莞吃鵝習俗,像酸甜可口的酸梅鵝,爽滑勁道白斬鵝,還有皮脆香濃的燒鵝……在謝崗鎮綠鄉源觀光農場西南的第一峰農莊,還有這道客家豉油鵝製作繁複,將近十種材料塞進鵝肚,鵝肉吸收紅棗的清甜、金針的清爽,厚實而嫩滑。
大朗鎮:艾團
《尋味東莞》中有個鏡頭,正值清明節前,山谷裡一種野生植物,剛剛綻開黃色的小花。長江以南的人們習慣把它當成春季嘗鮮的野菜,而東莞人更是獨有心得。
大朗的芬姐,作為傳統糕點手藝人聞名鄉裡,用新鮮的艾葉做艾團,剛出爐的青糰子清香撲鼻,糯韌綿軟,甜而不膩。
茶山鎮:鯉魚炊飯
茶山除了有《尋味東莞》提到的鹹丸,還有一道不一樣的莞味——南社鯉魚炊飯。在茶山鎮南社村一條長長的古舊巷子裡,潺潺流水邊,南社人家餐館全過程採用柴火燒,糯米與粘米三七比例,飯裡面加入花生、臘腸、香菇、紅棗、新疆葡萄乾,別有一番風味。
清溪鎮:客家燜鵝
如果想品嘗到最地道和人情味的客家菜,推薦清溪鎮廣場路清廈老墟村的榕樹頭餐廳,從1978年開業到現在的老字號,客家悶鵝選用吃谷長大的鵝,重量控制在9.6斤到9.8斤,燜足一個小時,香濃美味。
萬江:腐竹
如今,腐竹生產多在工廠中完成,耗時費力的手工作坊,在東莞為數不多。《尋味東莞》中,黃柏森不停調整火力,他要把豆漿的溫度控制在八十度左右,避免沸騰。每天凌晨2時,位於東莞市萬江街道新村社區的黃柏森家的作坊灶臺準時亮起,那油潤光滑的新村腐竹,煮熟後香醇嫩滑,正是東莞萬江的傳統食品。
隨著時間的沉澱,這些傳統美味充滿了人情的溫度。除了以上鎮街,下一期我們將持續挖掘出更多鎮街經典的美食,歡迎找我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