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閒譚 日光最長的一天

2021-02-23 人民日報文藝

日光最長的一天

賈飛黃

還記得今年的夏至是幾月幾日嗎?

  6月21日。記不得也很正常,因為夏至這個節氣,在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恐怕要名列「存在感」最為稀薄的梯隊了。既不像驚蟄清明、白露寒露那樣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文學氣息,又不如小暑大暑、小雪大雪這樣有一個令人警醒的名號,更不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樣直接昭示一個季節的開始,不容易被人記起,也是情有可原。

  但實際上,夏至或許是現代人最能有直接感受的節氣之一。有一些地理常識的朋友應該懂得,夏至日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日子,也是整個北半球一年之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這一年之中最長白晝的降臨,絕對要比「清明」的雨水或者「大雪」的雪花來得更為準時靠譜。而對於久居城市遠離桑麻的城市人而言,在以農事為核心的二十四節氣中,又有哪個能比「朝九晚五」時天亮沒亮、黑沒黑更加具體可感呢?

  夏至或許是所有節氣中最早被確定下來的一個。「夏至」二字的由來,較為常見的解釋,是出自《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在土地上立一根木棒,觀看日影的長度,就能確認夏至的具體日子,確實是易於觀測。當然,最長的白晝同樣是判斷夏至的重要特徵。夏季的北半球,越往北白晝越長,倘若在中國極北的漠河,夏至日裡,黑夜只有短短一兩個小時。這是什麼概念?太陽下山後,你和朋友們相約小酌,酒還未過三巡,太陽就又升起來了。在這一天裡「通宵達旦」做任何事情都顯得特別的輕鬆寫意。如果你有意體會中國極北端的風光,除了在冬天去挑戰中國首屈一指的極寒之外,夏天前去也是別有一番風情。《古詩十九首》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估計這位古人是沒有體驗過極北之地的夏至日,不然恐怕要改口感嘆「歡娛嫌夜短」了。

  夏至也是少有的、中國節氣概念可以在西方天文曆法中找到精確對應的概念之一。夏至和冬至的「至」,在英語中有一個專門的詞彙「solstice」對應,夏至稱「summer solstice」,冬至稱「winter solstice」,這樣的待遇,在二十四節氣中可謂屈指可數。在英國,夏至日前後的日子被稱為「midsummer」,中文譯作「仲夏」,說到這裡熟悉西方文學的朋友或許就要恍然大悟了,莎士比亞的名著《仲夏夜之夢》,說的正是這個midsummer。直到今天,在英國著名旅遊景點巨石陣,每逢「仲夏節」,都還會舉行沿襲自古代的盛大慶典。而在靠近北極圈的北歐國家芬蘭等,夏至日超長的白晝時間則顯得更為寶貴、更值得慶祝。對他們來說,仲夏節意味著團聚、篝火、暢飲和狂歡。

  在中國的歷史上,夏至也曾在節日之中佔有一席之地,古時皇帝在夏至時會舉行祭拜土地的儀式,《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這與中國的重農傳統不無關係。亦有學者認為,「端午節」原本是從夏至而來,祭祀屈原乃是後來才附加於夏至之上的涵義,並列舉相關論據,譬如在一些權威的歲時古籍中並未提及「五月初五吃粽子」卻有「夏至節吃粽子」一說,又如今日端午習俗中的插艾葉菖蒲避鬼、飲雄黃酒祛病、「鬥百草」「採雜藥」等其實和紀念屈原並無關係。雖未有定論,但至少證明,民間傳統中對於「夏至」這個節氣,還是頗為看重的。

  到了今天,夏至雖然不再是舉國歡慶的節日,但在人們的生活習慣中還是留下了些許痕跡。譬如中國不少地方都有「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餛飩夏至面」之類的說法,雖然冬至日吃的東西因地而異,但是夏至吃麵,總歸是沒有錯的,這也對應了夏至前後小麥收穫的農事規律。所吃的面,既有傳統的湯麵,也有吃涼麵、過水麵的。除了「夏至吃麵」之外,還有「夏至吃蛋」「夏至喝粥」等等的說法,但總而言之,應天時而飲食,總歸是中國人度過節氣最常見的方式了。

  作為前文所說「遠離桑麻」的都市人一員,我個人對於夏至,是有些特殊的感情的。每年冬天一過,隨著日子一天一天向夏至邁進,白晝也在以顯著可感的速度延長著,每天下班的時間,也從披星戴月到華燈初上,到落霞滿天,再到天光尚亮,每每此時,心中便覺愉悅,產生了一種提前下班而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錯覺,仿佛人生也因之延長了。杜詩云:「日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說的是冬天白晝日短如受催迫,充滿了悽冷寂寥之意,反過來看白晝一天天延長,則自然是令人倍生希望。然而一過夏至,又生出了盛極而衰的悵然。雖然常說在城市難分時令四季,但感應天時的文化血脈,卻依然流淌在被鋼筋混凝土包圍的血管中,終究無法斷絕。

刊發於2016年7月9日《人民日報》12版「大地」副刊。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浮生難得半日閒,該偷閒時須偷閒
    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偷得浮生半日閒」!印安說北宋程顥在春日偶成一詩中寫道:「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這位理學大家的情懷啟示我們:浮生難得半日閒,該偷閒時須偷閒。
  • 信裡風物遠(半日閒譚)
    原標題:信裡風物遠(半日閒譚)吳畫成《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27日 12 版)又到換季時節。剛過去的周二(8月23日),是農曆的處暑節氣。雖然立秋早過,但到了處暑節氣,在氣象上,才一路奔著秋天去了。處暑,大概取的就是「出暑」的意思。暑氣到此而止,季節輪替的指針,又往前移了一格。
  • 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意思 古詩偷得浮生半日閒是什麼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閒」出自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這首詩是作者心境的寫照,這時作者已經對人生有所覺悟,並且找出了自己的答案。相信大家讀了這首詩之後,心中也會有所頓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半日閒,你是如何度過呢?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譯為:長時間來一直處於混沌醉夢之中,無端地耗費著人生這點有限的時光。有一天,忽然發現春天即將過去了,於是便強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賞春色。在遊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閒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閒。
  • 美文丨偷得浮生半日閒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道盡了人世滄桑,揭示了人生哲理。 閒情逸緻,是一種詩意的生活。記得2007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為《詩意的棲居》,曾引發許多人對高生活質量的討論。隨後,網絡上出現了音樂人高曉松關於「詩和遠方」的「高論」。
  • 偷得浮生半日閒
    喜歡一個「閒」字,簡潔明了,空靈到令人心顫。木居於門內,無拘無束自由生長。何謂閒?沒有事情,沒有活動謂之閒。閒,又通嫻,有嫻靜、思想純潔和安寧的意思。究其實質,閒包括身體的頤養和精神的休整兩方面內容。閒總給人以素美的印象。就像某雜誌素雅的封面,像初冬山野的一縷清風,像藍天上的絲絲純白,有一些風情,也有一份清幽。
  • 美文丨偷得浮生半日閒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道盡了人世滄桑,揭示了人生哲理。 閒情逸緻,是一種詩意的生活。記得2007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為《詩意的棲居》,曾引發許多人對高生活質量的討論。隨後,網絡上出現了音樂人高曉松關於「詩和遠方」的「高論」。
  • 走進東昌府,難得半日閒
    最後一站,是距離聊城東昌府城南門50米的花築·半日閒。半日閒的老闆是為極具書卷氣的女生,言談舉止透露著對東昌府生活的熱愛,傳遞著生活在東昌府區、東昌湖內,既是景區,又是生活的愜意。民宿的房間時尚且溫馨,床品精心挑選了手感舒適的布藝,可以與任何一間國際五星級酒店相媲美。東昌湖中心的老府城只有方圓一平方公裡。
  • 龔鵬飛:半日閒葡萄園賦
    半日閒葡萄園賦作者丨龔鵬飛丹鳳來儀,百裡勻香。嶽濚路如飄帶,纏住畎畝縱橫;金壠村乃母體,生養蔚然端莊。問麻塘故老,乃知此地浩淼留痕,泥沙汰而精氣鍛,仍有唐宋氣韻;故事叢生,玄黃易而傾懷寬,不失淳風土壤。晨光圖畫,月影婆娑。
  • 浮生半日閒 半佛半神仙
    來源:現代散文網其他平臺轉載請標註作者和來源浮生半日閒半佛半神仙作者:劉江祿讀「小窗幽記」中的「閒」,有感,也來說「閒」:陳繼儒(清)在《小窗幽記》中說:老年人要心閒,閒則樂餘年。生活可以忙,但心態要閒。這「閒」,就是生活中的歡喜,就是心情的寧靜、恬淡。李涉(唐)有」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的佳句。由此,讓我感悟到人生之閒是何等的寶貴和愜意:紅塵多少事, 亂花迷人眼。浮生半日閒, 半佛半神仙。蘇軾在《書臨皋亭》中云:酒醉飯飽,倚於几上。
  • 如夢令.偷得半日閒
    如夢令偷得半日閒,約友四五個,尋得靜謐處,美景伴酒燒,划拳猜令
  • 偷得半日閒,春意盎然園中遊!
    1偷得半日閒,春意盎然園中遊!很久了,一直去春天的大自然中走走,呼吸一下那帶著花香、樹葉清香的空氣,賞那滿園的奼紫嫣紅,真乃愜意之事!2一直忙於工作,未曾騰出那星星點點的時間來讓自己親近自然,親近那純粹的閒暇,那屬於自己的完全放鬆的狀態。
  • 芙蓉幕裡千場醉,翡翠巖前半日閒
    芙蓉幕裡千場醉,翡翠巖前半日閒。芙蓉幕裡千場醉,翡翠巖前半日閒。芙蓉幕裡千場醉,翡翠巖前半日閒。芙蓉幕裡千場醉,翡翠巖前半日閒。芙蓉幕裡千場醉,翡翠巖前半日閒。
  • 「偷得浮生半日閒」,被蘇軾化用到詞中,比原文意境更深遠
    但是,他卻留下了一首盡人皆知的千古名句——偷得浮生半日閒。和大多數文人一樣,李涉的一生也顛沛流離,經歷了數次貶謫。唐憲宗時期,李涉被貶為陝川司倉參軍;後來又被召回朝廷,成為太學博士,沒多久,又被流放到南方。如此反覆坎坷的命運,讓李涉也一度陷入苦悶之中。
  • 偷得浮生半日閒,放身茅廬讀閒書
    偷得浮生半日閒,放身茅廬讀閒書 有閱讀和寫作經驗的人會有這樣的體會:沒有閱讀,沒有思想,沒有思維,腦子像被灌水了一樣,一片空白,無從下筆。但一旦進入良好的閱讀狀態,思維如林間清風,緩緩而來,文思若山泉噴湧,汩汩而出。讀閒書,讓我的筆頭漸癢,仿佛肋下生出一雙隱形的翅膀催動我在文字間展翅遨遊。
  • 延吉半日閒
    天公不作美,延吉颳起大風且陰天下雨,改變了我們上午去帽兒山森林公園登山的計劃,只能憑窗望一望帽兒山,那山確實像個帽子,不遠處,聳立著高大的氣象天塔,延吉座落在群山之中,山色與人文交融,龍脈與人脈互通,布爾哈通河穿城而過,陰雲翻滾,雨點不急,風聲呼嘯,也好,半日閒就休息調解
  • 春節讀書正當時|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春節讀書正當時|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2020-02-05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節讀書正當時|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春節讀書正當時|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2020-02-05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口騎樓老街,偷得浮生半日閒
    這裡生活節奏很慢,在老街的茶館裡、咖啡店中,據說很多人一坐就是一天,雖然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富裕,但卻是幸福滿滿的樣子,令匆忙的遊客們忍不住羨慕起他們的這種生活狀態,想像著他們自由的內心,安然地生活。偷得浮生半日閒。來一碗清補涼,來一份芒果腸粉,再來份竹筒飯,椰子糕。在陰涼處,且同海南人一道,享受安閒。
  • 詩詞: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
    《小窗幽記》中說:少年人要心忙,忙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閒,閒則樂餘年。生活繁忙,我們無可避免,但心態一定要輕閒。這一份「閒」,是繁瑣日常中的點滴歡喜,也是心情的寧靜閒適。行走於世間,忙不如閒,紅塵紛擾,不如偷得一點「閒」,一顆閒心,處處皆風景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