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廣東湛江世界最大生物質發電廠:用樹皮、甘蔗渣發電

2021-01-20 澎湃新聞
生物質電廠夜景

廣大農村廣泛存在的樹皮、秸稈等生物質如果隨意焚燒將嚴重影響空氣品質,不過這些廢棄物也能變廢為寶,不僅不影響空氣、還能變成電能。近日,記者跟隨省環保廳一起前往湛江,探秘世界最大的生物質發電廠,這家電廠是用桉樹皮、甘蔗渣等「下腳料」來發電,還在今年成為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

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8萬噸

據悉,湛江生物質發電廠利用桉樹皮、桉樹枝等生物質能發電,代替常規能源,一年下來,能夠節省28萬多噸標準煤炭,還可實現二氧化硫零排放,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8萬噸。

資金超2.5億絕大部分付給農民

發電廠還會專門僱用農民管理和翻曬燃料,據發電廠附近顏村的村民反映,他們每天從事生物質燃料預處理工作八小時,每天收入60~100元。

電廠負責人說,電廠每年投放在當地及周邊地區購買燃料的資金達2.5億至3億元,其中絕大部分資金是付給農民的。

年供電超6億度

湛江是我國最大的桉樹生產基地。雖然桉樹被當地人譽為黃金樹、發財樹,但大量的樹皮、樹枝由於無法利用,要麼直接燒毀,要麼丟棄河流、田地,成為人們非常頭疼、避之不及的「垃圾」。

而在2011年,廣東粵電湛江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的1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後,一切變得不一樣起來。湛江生物質發電廠,規劃總裝機容量為4×50MW,一期工程2×50MW,是目前國內單機容量及總裝機容量最大的純燃生物質發電廠,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質發電廠。據悉在此之前,我國最大的裝機容量僅為3萬千瓦。

電廠負責人表示,「現如今,我們發電廠每年供電量能達到6.5億度以上」。

燃料基地。

生物質燃料含硫量幾乎為零 不汙染空氣

湛江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桉樹枝和桉樹皮在燃燒過程中帶有刺激性的味道,用桉樹做柴火煮出的飯也帶著這股難聞的味道。因此,這些「下腳料」在湛江當地真的很「不受待見」,當柴火燒都不行。

「但是,發電廠把這些農林廢料統一搜集起來,作為燃料用來發電,效果就大不一樣了。」發電廠環保專家告訴記者,生物質發電與傳統的燃煤發電相比,對大氣環境影響很小。相比於煤炭,生物質燃料含硫量極低,幾乎為零。因此,在大氣排放的過程中,二氧化硫含量幾乎為零。而氮氧化物,也穩定控制在200mg/m3以內,正常情況下都是100mg/m3左右,遠遠優於排放標準。

記者走在電廠內,乾淨整潔,就像花園工廠,與傳統燃煤電廠難以避免地產生黑煤灰、塵土,形成鮮明對比。令人記憶最深的是,道路兩旁隔每幾米都種著樹,大樹的葉子都光潔如新,油得發亮,好像被雨水衝刷過一樣,絲毫找不到揚塵的蹤跡。

據悉,湛江生物質發電廠利用桉樹皮、桉樹枝等生物質能發電,代替常規能源,一年下來,能夠節省28萬多噸標準煤炭;還可實現二氧化硫零排放,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8萬噸。

燃料基地有6個足球場大 「小山」有兩層樓高

對於湛江生物質發電公司周邊的村民來說,企業建成最大的好處是找到了掙外快的機會。據廣東粵電集團副總工程師兼戰略發展部部長文聯合介紹,電廠建廠前,當地的樹皮、木屑、穀殼等都是廢棄物。現如今,電廠以每噸300元的價格回收這些物料。農民大多會在農忙結束後,去搜集這些物料,然後統一拉到電廠,既不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又增加了收入。

由於發電廠對桉樹皮、桉樹枝等各種燃料需求量巨大,所以對於它們一般都是「來者不拒」,來多少,電廠就收多少。據文聯合介紹,電廠已經把燃料收購範圍擴大到電廠半徑250公裡外的地區,提高了周邊地區農民的收入。

記者在參觀電廠燃料基地時,也著實嚇了一跳。驅車前往,從原料基地大門到原料堆放的中心位置,少說也有5分鐘。推算下來,原料基地起碼有6個標準足球場大。各種不同類型的燃料堆成了一座座兩層樓高的小山,但數量最多的還是桉樹皮。

仔細看,有些「小山堆」還冒著白煙。專家介紹,由於燃料含有一定水分,堆放過程中水分會蒸發,這是有益的。為了入爐燃料乾濕搭配,部分燃料水分光靠自然蒸發是遠遠達不到燃燒要求的。發電廠還會專門僱用農民管理和翻曬燃料,據發電廠附近顏村的村民反映,他們每天從事生物質燃料預處理工作八小時,每天的收入60~100元。

電廠負責人說,電廠每年投放在當地及周邊地區購買燃料的資金達2.5億至3億元,其中絕大部分資金是付給農民的。

著力研究「第二代」生物質燃料——蘆竹

儘管生物質發電廠是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極佳的企業,但行業公開的秘密是,國內大部分生物質發電企業面臨著嚴重虧損,燃料質量、庫存、供應量、設備可靠性等牽動著所有企業的神經。

據湛江生物質電廠燃料部專家介紹,發電所需的燃料部分需要露天晾曬,降低水分才能使用。曬場很大,很難做到及時收儲。即使是遇上了一場小雨,晾曬的燃料都用不了。下雨天數一多,將嚴重影響發電量。

為了扭轉持續虧損的不利局面,2015年,電廠千方百計開源節流、挖潛增效。在燃料採購上,不斷擴大生物質燃料採購範圍和採購品種,燃料庫存和進廠量連創新高。據統計,2015年電廠全年設備利用小時數超過6700小時,上網電量實現歷史性突破,終於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在採訪中,電廠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為了克服「第一代」生物燃料的限制,電廠目前致力於研究「第二代」純生物質燃料,比如蘆竹。蘆竹被科學界稱為「能源草」,其燃燒值接近褐煤,而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卻非常低。此外,蘆竹的生長周期很短,僅僅需要4個月就能收割,如果能正式投入使用,將大大緩解電廠的燃料穩定供應問題。 

(原標題:探秘世界最大生物質發電廠:用樹皮、甘蔗渣發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拓局 見微知著】生物質氣化熱電聯產發展概述
    1國外發展情況國外的生物質氣化發電與熱電聯產技術起步較早,發展較為成熟。芬蘭在熱電聯產方面的發展居世界領先地位。在芬蘭,生物質熱電聯產廠已有20年的歷史,已建成10多個生物質熱電聯產工廠。2002年建成的以泥炭、木片為燃料的Kokkola電廠採用沸騰流化床技術,額定發電量為20MW,額定供熱量為50MW;在芬蘭的皮耶塔爾薩裡,2002年投產的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生物質熱電聯產廠—AIhoImensKraft發電廠,其燃料以廢木材、泥炭為主,煤炭和油為輔,常在啟動時使用,其總發電容量為240MWel,蒸汽產量為100MW。
  • 「三水模式」引進湛江遂溪
    「蘆竹頂端竹葉可以用作飼料,中段則可以作為造紙材料,竹渣可以用於生物發電。」葉穎安介紹,由廣東粵電投建的湛江生物質發電廠於2011年落戶遂溪,蘆竹則作為發電原材料,需求量巨大。扶貧工作隊通過遂溪縣委縣政府、縣扶貧辦、遂城鎮黨委政府、三水駐縣工作組多次開會進行專題調研,邀請農科院所專家進行科學論證,最終確定蘆竹種植作為扶貧主導產業,成為推動當地脫貧致富的主要助力。
  • 瑞雪兆豐 萬象始更新—2013中國(國際)生物質能源與生物質利用高峰...
    在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如何充份利用更多的"非糧"植物,擺脫對玉米、甘蔗等糧食食物的依賴,已經成為全球生物燃料技術研發的重點。目前,纖維素燃料乙醇技術已經初步實現產業化;同時,藻類生物燃料也得到業界和學界的高度重視,成為未來生物質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生物質燃料發展的範圍越來越廣泛,從之前的代替部分石油燃料之外,現在又增加了生物質燃料電池的功能。
  • 亞洲裝機容量最大的生物質電廠在韶關新豐建成投產
    廣州日報記者今天從韶關市新豐縣了解到,韶能集團新豐旭能生物質能發電工程三、四期項目建成投產,這標誌該企業一躍成為目前亞洲裝機容量最大的生物質電廠。 據了解,韶能集團新豐生物質發電項目是新豐縣立足自身定位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布局,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重大舉措。於2016年3月開工,歷經四年多建設,到2020年底,一、二、三、四期全部建成投產。
  • 考研英語時文賞讀(55):甘蔗發電,解決能源短缺的新途徑
    甘蔗莖杆榨乾用於製糖的所有汁液後,就會留下一堆幹爛的莖渣。這些被稱為甘蔗渣的剩餘物燃燒後用來發電,提供了該島14%的能源需求。   考慮到該地區的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能力後,模里西斯近四分之一的日常能耗由可再生資源提供。政府希望到2025年,島上35%的地方將使用可再生能源。   「The 35 percent is not far off.
  • 生物質廢棄物厭氧發酵的研究進展
    2厭氧發酵在生物質發酵的應用厭氧發酵技術是生物質廢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生物質厭氧發酵是在厭氧細菌的同化作用下,有效地把生物質中的有機質轉化,最後生成具有經濟價值的甲烷及部分二氧化碳,即可作為燃燒及發電使用,且沼渣可以作為動物飼料或土地肥料,沼液還可以作為農作物的營養液。
  • 2018第七屆亞太國際生物質能展 - 會展-中國水網
    )創辦於2012年,前身為廣州生物質能展,與EUBCE(歐洲生物質能大會),Expo biomasa(西班牙生物質能展)並稱為世界三大生物質能源盛會。縱觀全球,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和利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作為維護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要戰略。截至2015年,生物質成型燃料全球總產量約為3000萬噸,歐洲是世界最大的生物質成型燃料消費地區,其中北歐國家瑞典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約佔供熱能源消費總量的70%。日本、韓國是亞洲地區生物質成型燃料重要消費地區,用於發電、熱電廠,燃料主要來自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中國等地區。
  • 與風電、光伏本質不同 生物質發電豈能通過競價上網來獲取國補資格
    然而,在筆者看來鼓吹生物質發電競爭上網是在亂帶節奏。生物質發電屬性不同首先,風電和光伏雖被稱為綠色電力,但是對於城鄉環境的改善並無實質貢獻。相反規模化的風電和光伏項目,反而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因此改善城鄉居住環境方面,風電和光伏無法與農林生物質和生活垃圾發電相比。
  • 湛江晨鳴踐行綠色發展打造循環經濟體系 獲政府環保獎勵資金2936萬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近期,為肯定湛江晨鳴在節水減排和氣味治理方面的卓越表現,以及在促進廣東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汙染防治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湛江市政府對湛江晨鳴給予兩筆環保獎勵資金共計2936萬元。
  • 秸稈、藥材渣、枯樹葉都別丟!亳州這家公司變廢為寶,秸稈發電
    秸稈、藥材渣、林業廢棄物都別丟!亳州有家生物質熱點公司可以變廢為寶,用秸稈來發電,一起「安利」一下~ 在這裡,小麥秸稈可以像煤炭一樣燃燒發電、發熱,還可以實現多層過濾,清潔達標排放。
  • 甘蔗渣有很多用途,別當垃圾扔了
    巴西從80年代開發的用甘蔗渣生產酒精的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並已在多個國家註冊了專利,運用新技術可從每噸甘蔗渣中提取100升酒精,使甘蔗的酒精產量由7740升提高到13800升,無需擴大甘蔗的種植面積就可使酒精的產量(2003/2004年度為148億升)增加一倍,成本降低40%。
  • 阿聯航空公司將建造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廠
    根據阿布達比阿聯航空水電公司(EWEC)最近的一份聲明,該公司與財團籤署了一項購電協議,將在阿聯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該財團將由阿布達比國家能源公司(TAQA)和馬斯達爾牽頭,合作夥伴為EDF和JinkoPower。
  • 湛江農行:創新信貸模式 助推甜蜜事業
    農行廣東省分行支持新農村建設系列之八  目前正是雷州半島甘蔗收穫的季節,五十多歲的張伯站在田頭間,看著自己長勢喜人的十多畝甘蔗,笑容堆滿了臉上;而在綿延起伏一望無際的蔗海綠韻中,一車車糖蔗加工成香甜的機製糖,一桶桶廢糖蜜釀出醉人的酒精。
  • 越南芹苴垃圾發電廠:生活垃圾發電 海外踐行環保理念
    4月9日,新聞聯播在《「一帶一路」進行時》欄目裡重點介紹了山東電建四川公司承建的越南芹苴垃圾發電廠項目。   越南芹苴垃圾發電廠坐落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最大城市——芹苴市。項目高水平、高質量的按期投產發電的背後,離不開600名中越電建職工在526個日夜的辛勤付出。作為越南的第一座垃圾發電廠,垃圾發電廠在越南屬於新生事物,垃圾發電廠的建設並為無標準和經驗可循,項目參建人員們不僅要承擔建設者角色,還要充當普及垃圾發電知識的環保宣傳者和傳授垃圾發電廠建設經驗的先行者;不僅要抓好項目自身工期進度,還要協助業主與當地政府等各方溝通,協調落實好施工外部條件。
  • 廈門最大垃圾焚燒發電廠投產
    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監控調度室。記者 陳理傑 攝晨報訊(記者 吳宇豪 通訊員 江慜婕)國慶前夕,位於翔安區東部固廢中心的順利投產。這是廈門市第五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是目前處理規模最大的一座。昨日上午,在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監控調度室,記者看到,調度室的電子屏幕顯示,兩臺18兆瓦汽輪發電機機組已滿負荷運行,24小時不間斷運行,焚燒爐內躥起熊熊火焰。記者從廈門市環境能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二期項目日焚燒處理生活垃圾1500噸,可實現每日發電70萬度,相當於2000個家庭4個月的用電量。
  • 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溫泉,遊客得知是發電廠廢水,當地:還能養顏
    正是因為冰島過於寒冷,因此大多數植被都是難以生長的,農業落後,所以冰島是依靠電力發電,依靠旅遊業,捕魚業生存發展的。但是它的溫泉卻是非常的多,因此溫泉也是其中大力發展的一項行業之一。但是當地有一處的溫泉,卻是發電廠廢水而形成的,但是當地人卻不慌不忙,甚至打出招牌歡迎遊客前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中冰島有一個叫藍湖的地方,顧名思義,藍湖是因為水是藍色的而得名。
  • 垃圾焚燒發電知識答疑宣傳冊
    一、垃圾是什麼及我國各種垃圾的產生量 二、垃圾對生活的影響 三、目前世界上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 四、垃圾焚燒發電及項目建設的好處 五、世界垃圾焚燒發電的現狀 六、垃圾焚燒發電的工藝流程
  • 林草科技丨引領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記生物質熱解氣化多聯...
    「我們的技術是世界首創,從技術、工藝、設備到產品開發具有系列原創性成果,比歐、美、日、德等西方國家整整早了13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 生物質熱解氣化多聯產團隊提出了生物質脫灰脫氧提質新方法,發明了上吸式固定床、下吸式固定床、流化床氣化發電聯產炭、熱、肥的新技術,首創了用於農林生物質氣化氣體的乾式淨化系統和生物質可燃氣焦油冷凝分離裝置,製備出生物質燃氣、功能性炭材料及相關產品,併集成開發了農林剩餘物氣化供氣、發電和供熱系列技術裝備。
  • 長沙縣路口鎮建全省最大沼氣發電廠和有機肥廠
    公司通過實行養豬場、沼氣發電廠、生物有機肥廠三位一體的運行模式,利用豬糞進行沼氣發電並製作有機肥,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豐收的生態發展新路子。  在鑫廣安公司廠區內,兩個圓柱形的「大塊頭」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就是用來沼氣發電的發酵池。」工作人員介紹,每天豬場產生的150噸廢水廢物經過管道網輸送至糞汙集中池,一部分用來進行沼氣發電,另一部分則製成生物有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