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全媒體記者 王正喜
6月11日至12日,第二屆國際(邳州)大蒜產業峰會在我市舉行。邳州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趙春江院士工作室、農淘優選邳州白蒜原產地直供電商平臺、大蒜新品種研發中心等3家單位揭牌,為我市大蒜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我市全力把「一頭蒜」打造成「一頭蒜的保健」。除了蒜蓉、蒜片之外,大蒜膠囊、口服液,茅臺白金黑蒜酒等新產品陸續上市,百億級產業集群近在眼前。除了大蒜產業,邳州的銀杏產業,銅山的豆奶加工、麵粉加工產業,豐縣的蘋果產業,沛縣的肉鴨產業、蔬菜產業等農產品加工業,都有望發展成為一個個從種植、養殖到加工、流通的百億級大產業。
「淮海熟,天下足」。據統計,2018年全國優質小麥產量13140萬噸,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區產量近8000萬噸,佔全國小麥總產量的60%。淮海經濟區,是中國人貨真價實的大糧倉、面袋子。有了良好基礎的徐州大農業,能否通過延長產業鏈條,深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像工程機械產業一樣的世界級農產品產業集群?
徐州農產品加工集聚程度江蘇領先
來自市農業農村局的統計表明,近年來,我市以項目化集聚優勢資源,以規模化壯大主導產業,以科技化提升運行質量,聚力政策扶持,夯實落地措施,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和企業優化升級加快,實現整體穩步發展。
目前全市通過省級監測認證的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7個,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兩個,實現了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全市主要區域的全覆蓋,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的數量和質量水平處於全省領先地位。
圍繞各地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加工集中區,維維豆奶、君樂寶乳業、大沙河蘋果、沛公牛蒡、黎明大蒜、明帝捆蹄、馬莊香包等品牌聞名遐邇。目前,經過不斷優化提升,全市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有1120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76家、市級278家,實現了農字號大型企業集團培育的新突破。
5月27日,來自徐州的117個品牌農產品集中亮相上海,備受上海市民青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廣傑分析,徐州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糧倉,現在是國家糧油生產基地、全國5大菜籃子基地。經過這些年和上海的合作,下一步徐州也將從「有什麼賣什麼」,過渡到「需要什麼生產什麼」,實現訂單農業,讓「上海儂好,徐州農好」品牌越來越響。而除了供應上海初級農產品,完全可以通過「中央廚房」,把更多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後,再進入上海菜籃子,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從田頭到餐桌,呼喚更多的「維維食品」
創建於1992年的維維集團,是淮海經濟區區域中心城市徐州唯一在主板上市的食品企業,是中國最大的豆奶生產企業、中國10家食品製造企業、全國企業500強。
一直以來,維維集團聚焦主業,精耕細作糧食、食品產業,公司旗下「維維」豆奶粉、大豆蛋白飲料、「天山雪」牛奶、「六朝松」麵粉等,均是行業龍頭產品。
幾年前,維維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倉」的號召,圍繞「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全產業鏈打造,立足黃淮海優質小麥、水稻糧源基地,在徐州斥巨資建成了華東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糧食倉儲物流園區。是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玉米指定交割庫。目前已經具備了倉儲100萬噸、加工能力100萬噸的規模,形成了「收儲加工貿」一園完成、「智慧糧食和現代食品製造」無縫對接、期貨現貨互相補充的產業鏈模式,初步具備了「糧食產業集群」的雛形。
立足淮海大糧倉,徐州可以形成千億級食品產業集群
市農業農村局糧食生產技術處處長易傑忠說,為確保糧食安全,最近國家重新設置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進一步穩定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在此基礎上提質增效。我市小麥麵粉加工全省領先,維維六朝松建有年產40萬噸麵粉生產線,華升在賈汪、雲雪在沛縣分別建有30萬噸麵粉生產線,設備全都是最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稻米加工主要集中在沿微山湖一帶,但主要還是集中在原料加工,再到副食品的比較少。其實,食品的深加工附加值更高,單位產值佔地面積更小,對我市來說,拓展的空間更大。
易傑忠說,糧食產業的健康發展是食品安全的根本保證。從「農頭到糧尾」,再從「糧頭到食尾」,糧食是個關鍵的紐帶,一頭連著「三農」,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餐桌,關乎國計民生。這也是近期國家出臺的食品安全責任狀地方首長負責的民生工程。如果我市能讓維維集團這樣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食品加工企業充分發揮出產業龍頭作用,通過產業政策支持,築臺引鳳、整合資源,再造一個像工程機械產業一樣的世界級生產基地,徐州老工業基地振興,將可再多一張亮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