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4日消息(記者杜震)「2017鋼鐵行業煙氣排放控制技術研討會」日前在北京成功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河鋼集團、煙氣多汙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主辦,圍繞當前社會廣泛關注的鋼鐵煙氣汙染防治開展深入交流,共同研究推廣行業先進適用的新理念、新技術、新裝備,共同致力推進區域環境質量改進,促進鋼鐵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及轉型升級。河鋼集團副總經理王新東主持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黨委書記陳運法、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張欣欣等出席會議。
會議聚集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國內在煙氣排放控制技術研究領域的一流的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及工程設計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國家環保部、工信部、河鋼集團等政府機構及企業相關人員近300人參加了會議。通過政、產、學、研、用的充分交流和碰撞,推動鋼鐵行業煙氣治理技術創新。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黨委書記陳運法在致辭表示,過程工程所的使命,就是以化學化工的跨學科基礎來支撐和催生我們國家的冶金產業。隨著燃煤電站汙染控制成效的顯現,以鋼鐵行業為代表的非電行業汙染控制已經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大氣質量改善的關鍵和難點之一。過程工程所從2003年開始涉及冶金煙氣的汙染控制,得到了河鋼的大力支持,不僅一些先進技術在河鋼得到了大力推廣及應用,還共同承擔了國家大氣治理的重點專項。希望通過研討會共同來促進以鋼鐵行業為代表的非電產業的發展,通過交流能夠有更多的共識,共同來促進我們國家鋼鐵,包括非鋼產業的一些技術的發展和汙染控制,共同為我們國家大氣汙染的改善作出貢獻。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張欣欣在致辭中表示,鋼鐵行業在國民經濟的支柱地位毋庸置疑。鋼鐵行業的健康發展,是支撐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政府和企業已在轉變鋼鐵行業發展方式等方面著手開展努力的探索。「創新驅動、兩化融合、綠色鋼鐵、走向國際」是目前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幾個主要特徵。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鋼鐵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研討會既有國家對行業的布局,也有行業發展動態,既關注減排技術的交流,也有淨化政策標準的專題研討,相信這次大會的成果可以加速推進實現鋼鐵行業節能減排及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治理工作,未來終見「碧水藍天、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河鋼方面表示,在治理行業汙染的問題上,尤其是在燒結煙氣排放控制、多汙染物協同治理、脫硫脫硝等領域,不能僅僅依靠對傳統工藝進行整改提升,更需要從源頭治理上實現減排,力爭在工藝技術上實現重大創新和突破。相比傳統的工藝改進,源頭治理和技術創新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競爭性,也更代表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十三五」期間,在河鋼主持和參與14項國家重點專項中,環保類國家重點專項就有4項,項目將研發多汙染物協同控制成套化技術與裝備,建設示範工程,實現主要汙染物排放全面優於最新排放標準。產業化推廣後,將為鋼鐵行業汙染物總量減排做出顯著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及來自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環境保護處處長雷文、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朱廷鈺,分別做了《非電行業煙氣排放與治理技術的進展》、《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加快鋼鐵行業綠色轉型升級》、《鋼鐵行業在中國大氣汙染控制中的重要性》、《鋼鐵行業多汙染物協同控制技術進展》的精彩的主旨報告。
河鋼集團副總經理王新東以《河鋼集團綠色製造創新實踐與展望》為題,從河鋼概況、近年來實施的綠色製造技術與實踐和下一步綠色發展思路三方面,介紹了河鋼率先實現自身綠色轉型、以及引領行業轉型發展的思考和實踐。近年來,河鋼集團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待環境經營和清潔生產,大力推廣應用清潔生產技術,加強能源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致力於打造清潔、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鋼鐵企業。先後投資165億元實施重點節能減排項目,堅決主動「去產能」,在業內率先制定實施綠色製造、綠色產業、綠色產品、綠色採購、綠色物流和綠色礦山「六位一體」總布局的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核心企業被譽為「世界最清潔鋼廠」,被國家工信部樹為鋼廠與城市協調發展的典型;河鋼獲世界鋼協「可持續發展卓越獎」,成為了鋼鐵行業綠色發展的領跑者,贏得了可持續發展的先發優勢。
研討會設置了源頭減排控制技術、煙氣/煤氣高效除塵技術、煙氣脫硝技術、煙氣多汙染物協同控制技術、碳減排與鋼鐵行業煙氣淨化政策標準5個專題分會場,58位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員在分會場作專題報告,與會人員圍繞著推進鋼鐵行業清潔生產、綠色製造進行了熱烈討論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