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髒亂破舊的東城區「進京第一瘡」,如今成了兼具美景與野趣的「進京第一窗」。
9月25日上午,北京大通濱河公園正式開園。該公園地處明清時東便門與大通橋所在地,是自然野趣、歷史文化相融的城市森林公園。其中「大通追憶」的景觀節點再現「大通橋上望漕糧」的歷史景觀,展示大運河文化,引人懷古誦今。
通惠河與東二環護城河交匯之處,水綠掩映之中便是大通濱河公園,公園整體呈帶狀分布,總面積8.9公頃。正值秋季,步入園中,耳旁的喧囂瞬間消失,沿著長約3.3公裡的健身步道向前,兩旁馬褂木、七葉樹、流蘇、蝟實、太平花、胡枝子等園林植物參差錯落,綠樹成蔭。
大通濱河公園是明清時東便門與大通橋所在地,大通橋建於明正統三年(1438年),建成後成為大運河漕運的北端終點,故有「大通橋上望漕糧」一說,公園名字「大通」也由此而來。
在公園建設中,東城區特意將此段歷史展現出來,在大通橋原址區域設置名為「大通追憶」的景觀節點,通過現代造景手法,將靠近鐵路的保留建築用「城牆」和垂直綠化巧妙遮擋,並把歷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形成昔日東便門外郊野的景象:殘橋斷壁,樹影婆娑,引人追憶歷史、懷古誦今。
公園建成前,這裡環境面貌髒亂、房屋破舊,被稱為東城區的「進京第一瘡」。為徹底改變地區環境面貌,2016年11月,東城區將該處列為棚戶區改造重點項目,實施全面整治、綠化美化。公園建設秉承城市森林、海綿城市、留白增綠、生物多樣性等理念,生態景觀為主,生態景觀區、文化展示區、體育健身區三大區域各具特色,為周邊居民提供舒適的休憩、健身場地,成為優美的「進京第一窗」。
公園全園共計新植植物近70餘種,新增綠地面積4.8公頃。其中——
生態景觀區利用拆建還綠的內城區稀有土地資源,用繡花功夫打造宜人風景,植物景觀以春、秋兩季為觀賞特色,濱河植物景觀帶、生態植物景觀帶、防護植物景觀帶三大植物景觀帶一路相隨,讓人們全方位感受綠樹成蔭、花木蔥蘢、林下休憩、花間漫步。
體育健身區結合園內的生態景觀,採用環保材料,新建1800平方米運動場地,設置健身步道、多處體育健身場地,包括5人制籠式足球場、標準籃球場、半場籃球兼羽毛球場、440平方米健身活動場地、14套全民健身器材。
夜間,大通濱河公園也將成為一道城市風景線。公園全線以基礎照明為主,河岸沿線和重要景觀節點設置景觀照明,呈現「一條金帶貫長堤,萬點彩燈映碧波」的絢麗夜景效果。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流程編輯:U017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