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過大年:參觀者排長隊熱情不減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正月初五,首都博物館內的參觀者們。上官雲 攝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博物館裡過大年」逐漸成為歡度春節的「常選項目」。20日(正月初五),記者實地探訪首都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均發現參觀者依然非常多,門前遊客排起長隊。此外,故宮博物院門票預售系統顯示,故宮21日門票已早早售罄。

博物館人氣旺 參觀者排長隊熱情不減

2018年是農曆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和傳統,不少博物館都推出了狗年生肖展或相關展覽,以饗觀眾。比如首都博物館的「瑞犬望春風——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國家博物館的「瑞犬納福——迎戊戌狗年館藏文物展」等,再加上其他有趣的展覽,吸引了很多遊客。

首都博物館內,參觀者爭相拍照留念。上官雲 攝

中午,記者來到首都博物館時,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隊,旁邊有工作人員負責維持秩序,提醒遊客提前準備好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減少等待時間,有序參觀。隊伍中有很多是一家三代人來看展覽,一位母親還邊排隊邊給女兒講解生肖知識。

「現在這個時候,人還不算多的。」在「瑞犬望春風——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展廳內,首都博物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今年正月初一中午12時開館,初二、初三人都非常多,「很多觀眾帶著孩子來的,大家忙不迭地拍照留念」。

國博人氣也非常高。粗略估算,記者從開始排隊到入館觀展,一共花費大約30分鐘時間,長長的隊伍一眼看不到頭。進入館內,不少熱門展覽展廳門口都擠滿了前來參觀的人,一位男士感嘆「沒想到這過春節的時候,來博物館的人比平時都多」。

2018年,正月初五,參觀者排起長隊等待進入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上官雲 攝

知識多多 「年味兒」更有文化內涵

其實,說到春節,回家團聚、逛廟會等大概是傳統的過年方式與習俗。但隨著時間推移,一些新年俗逐漸出現,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會在春節假期規劃中給「博物館」留有一席之地,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中感受別樣年味。

「今年我們第一次在北京過春節,老人、孩子都對故宮很嚮往,所以在大年初二就跑去參觀了。」朱薇至今很慶幸提前在網上預定故宮門票,「想到人會多,但沒想到有那麼多。家裡人都很喜歡逛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國博也預約了,但人太多,還沒有去」。

正月初五,中國國家博物館內,不少熱門展覽都吸引了很多參觀者。上官雲 攝

為啥人們喜歡在春節假期逛博物館?今天,「80後」劉靜剛剛參觀完國博,她分析,博物館有各種展覽和有趣的活動,假期總是吃吃喝喝也比較乏味,不如到博物館裡給自己「充充電」,「博物館裡有歷史、有知識,仔細揣摩能學到不少東西,值得常來」。

「博物館比較適合一家老小一起去,大人孩子對知識的需求都能滿足。」朱薇對劉靜的觀點表示認可,她也覺得,春節假期多逛逛博物館能讓「年味兒」更有文化內涵,「一家人也都開開心心的」。(劉靜、朱薇為化名)記者 上官雲

相關焦點

  • 博物館裡過大年
    在博物館不斷融入百姓生活的過程中,「博物館裡過大年」已成為無數家庭歡度春節的首選。今天,本刊特邀6位博物館、美術館「掌門人」,帶領讀者走進春節期間的多彩展覽,聆聽文物背後的中國故事,感受博物館、美術館裡散發著文化清香的年味兒。  這個春節,一起去博物館裡過大年吧!
  • 博物館:何時不用排長隊
    3館工作人員表示,免費開放之初,的確存在「排長隊」的現象;但隨著時間推移,觀眾熱情褪去,現在「排長隊」已不再存在,基本上能做到隨到隨時領票,即時入場。而據記者了解,與湖南省博物館持續「高燒」的人氣相反,一些名氣原本不大的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後,因不收門票了,旅行社沒有了提成,失去了組織遊客的動力,人氣反而下降了。「為緩解排長隊情況,省博也想了很多辦法。」
  • 博物館裡過大年!
    博物館是個好去處。北京故宮博物院在乾清宮前丹陛上下樹立起「天燈」和「萬壽燈」。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皇家風範:故宮復原古代春節場景「辭舊與迎新,始於臘月初一,終於二月初二,除夕和大年初一達到高潮,期間的慶祝活動,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祈願。」
  • 博物館門口排長隊是文化消費還是需求不對等?
    博物館和劇場門口排長隊,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文化消費現象,但也有人認為這反映出優質的文化資源少,與群眾的需求不對等,對此你怎麼看?【考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仔細審題】審題點1:「博物館和劇場排長隊」「博物館和劇場」這是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地方,多去博物館和劇場可以陶冶情操,拓寬視野。「排長隊」會讓我們迅速聯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排長隊的場景,並結合自己排長隊的感受分析出排長隊的危害。
  • 【網絡祝年】博物館裡過大年 讓「年味」更濃
    作者:武俊麗  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國家博物館「新考工記——中法手工藝之美」展覽……春節前後,多地博物館精心打造的「年味」展覽,吸引著人們走進博物館沉浸式體驗濃濃的年味。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博物館裡過大年」已從一個響亮的口號,成為博物館界的一種常態。
  • 新景象:業主們同吃年夜飯 市民博物館裡過大年
    掛旗過新年    即墨移風店鎮康家莊村八成居民靠跑運輸過上好日子過年掛國旗成了新風尚    今年春節,「厲害了,我的國」,成了許多中國人表達內心自豪感的流行語。在即墨市移風店鎮康家莊村,春節不掛彩帶掛國旗,成了村莊節日的一股新風尚。
  • 喜慶紅火過大年:首博排長隊 八大處舞中幡
    龍慶峽:  燈光藝術 冰雪盛宴  春節假期裡,延慶第30屆龍慶峽冰燈藝術節吸引眾多遊人前來賞冰燈過大年。  本報特約攝影 龐錚錚  首博:排起長隊等開館  昨天早晨的霏霏細雨,沒擋住市民們到博物館裡過年長知識的熱情。首都博物館還沒到開館的時間,觀眾已在門口有序地排起長隊。
  • 瑞士年接待博物館參觀者過千萬人次
    據瑞士媒體18日報導,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瑞士各類博物館年接待參觀者達1210萬人次。 報導說,瑞士目前擁有1100多家博物館,其中藝術、科技和歷史類博物館佔多數。從地域分布看,71.4%的博物館位於瑞士德語區,法語區和義大利語區的博物館分別佔20.3%和8.3%。
  • 上海電影博物館正式開放 千名參觀者湧入
    上海電影博物館昨天正式向公眾開放。儘管是上班日,儘管是酷暑天,但首個開放日算得上參觀者踴躍,期待已久的市民不僅一早就在館門口排起長隊等待入場,全天更是迎來1066名參觀者,接近此前免費試運營時參觀人數的峰值紀錄。   與試運營期間只開放一層相比,昨天正式迎客的電影博物館終於揭開廬山真面目,將總4層的展廳全部向市民開放。
  • 陝西歷史博物館免票排長隊 遊客:少了人文關懷
    民聲:散客只能排長隊  「逛歷博排長隊,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哪次去不得往門口排很長時間,排得頭昏眼花,等輪到你進門了,咋還有精力去逛哩。」市民焦先生告訴記者,他一共參觀過三次陝西歷史博物館,每次的經歷中都裝滿了烈日炙烤和疲勞。
  • 博物館裡過大年!大年初一來長春文廟有驚喜
    本次活動也是長春市「博物館裡過大年」系列惠民活動之一。當天都有啥驚喜呢?1、舉辦新春祈福典禮,感受傳統新年的歡樂氣氛。2、舉辦春節專題講座,由吉林省國學研究會副會長劉世榮為大家講授「二十四節氣」。3、向市民、遊客贈送寓意新的一年裡「蒸蒸日上」的新春祝福饅頭和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物。4、舉辦「年畫畫年——中國傳統年畫展」,展示楊柳青、楊家埠、武強、綿竹、朱仙鎮等地的經典年畫作品,普及年畫知識,宣傳年俗文化,年畫展將持續至1月30日。5、投壺遊戲體驗。
  • 獨家發布丨大英博物館與其參觀者
    大英博物館經常被指責抱持著某種程度的精英主義態度,某些理事擔心,如果不對入場進行限制可能會造成混亂,這也並非沒有道理。實際上,1759年1月25日來館的前幾批參觀者的入場並不是很順暢。他們需要跑三趟――先申請免費門票,然後取票,然後返回博物館,由預訂好的一名館員陪同遊覽。起初,規定每個參觀團不得超過5人,需要長時間工作的人們很難有時間來完成這些程序。
  • 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在日本開始接待參觀者
    身高129.3釐米,體重129.3公斤,萬能口袋裡有掏不完的奇妙道具,總能幫主人大雄排憂解難……哆啦A夢,這隻陪伴80後長大的大腦袋藍色貓咪如今有了自己的新家。紀念機器貓「哆啦A夢」創作者藤子·F·不二雄的博物館在日本開始接待參觀者。
  • 感受文化魅力 台州市博物館開館兩個月參觀者16萬人次
    9月1日下午,市民何女士帶著9歲的女兒楊語晗來到台州市博物館參觀,面對女兒提出的疑問,何女士耐心地講解著。  市博物館於7月1日試開館,7月12日正式免費對公眾開放。兩個月以來,市博物館共接待參觀者16萬人次,其中,單日最高人流量有近9000人次,出現在7月下旬。  市博物館具有怎樣的魅力,能吸引市民紛至沓來?
  • 2019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什麼時候開始?
    2019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什麼時候開始?  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2019年1月6日(臘月初一)-2019年4月7日(三月初三)  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雁翅樓展廳  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門票:購買故宮門票即可,淡季門票40
  • 紫禁城裡過大年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觀眾在參觀中和韶樂陳列,「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人山人海。「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一名小觀眾在忘我地欣賞古典之美。  時間:2019年2月6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事件:「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  今年過年,紫禁城裡同往年大不一樣。故宮史上最大展覽——「紫禁城裡過大年」已隆重上線。道道宮門都張貼了門神,宮殿門口懸掛著春聯,遊人只要走進故宮,就能感受昔日宮裡過年的景象。
  •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兩天參觀者超600人
    市民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李浩攝「看了這裡的展覽,很震撼。中國14年的抗戰故事值得永遠銘記。」3月17日,「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恢復開館後的首日,迎來的首位參觀者是瀋陽鐵西區的吳先生。「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範麗紅向記者介紹,目前,「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和所屬的瀋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只接受個人預約參觀。市民可通過電話預約的方式,或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和瀋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公眾號、美團APP及大眾點評APP以及在現場二維碼識別進行預約參觀。
  • 故宮過大年
    從臘月初一(1月6日)起,故宮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以文物展覽、實景體驗、文創和數字沉浸展等多種方式,讓廣大觀眾真切地感受宮廷春節文化故宮動用文物最多的展覽來到午門城樓前,兩尊「會動的」門神站在臺階旁神氣十足地迎客。拾級而上,步入西雁翅樓展廳,一股宮廷薰香的芬芳拂面而來。
  • 紫禁城裡過大年 乾清宮首次復原天燈萬壽燈
    原標題:紫禁城裡過大年 乾清宮首次復原天燈萬壽燈 不論宮廷還是民間,辭舊迎新都是中國人過年永恆的主題,今年新春,故宮博物院首次最大限度還原清代皇宮過大年的場景。200年後 乾清宮丹陛前,首次重現天燈萬壽燈節慶場景,觀眾第一次能夠在皇宮裡過大年。
  • 博物館收費讓參觀者止步 博物館該收費還是免費
    昨日是博物館日,沈城博物館極少數撤門檻迎客凸顯博物館免費與收費之爭,記者暗訪發現收費博物館攔住相當數量渴望參觀的市民  「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梁」——這是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在這個主題下,以收集、研究、展示和傳播為使命的博物館原本應讓更多的人從這座文化之橋上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