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老土 中國環境
南極大陸被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的大陸,並有著「風庫」「天然冷庫」「白色大陸」「白色荒漠」「最大的原始荒野」「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最乾旱的大陸」等稱號。南極大陸及其附近島嶼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中國和南亞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南極地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冰層平均厚度有1880米,最厚達4000米以上,大約儲存了地球冰雪總量的95%,折算到淡水則是儲藏著地球70%左右的淡水資源。
早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南極旅遊逐漸興起,人們嚮往著這塊神秘的大陸,更期望能親眼目睹漂浮在海面上鬼斧神工的冰山、壯美無比的冰原和冰川、眾多特有奇妙野生動物的風採。南極旅遊實際上集中在那些被稱為南極「綠洲」的很小區域,主要是在南極半島以及附近地區,如南極大陸與海洋相連的邊緣地帶、周邊眾多的小島,因為這一帶海水溫度、鹹度比較適合南極浮遊生物和磷蝦的生長,為其他野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鏈。因此,這一帶成為動物主要棲息地,陸地上、浮冰上、空中和海裡可以看到數量眾多、不同種類的南極標誌性動物,如企鵝、信天翁等鳥類以及海豹、鯨魚等海洋哺乳動物。
△座頭鯨是海洋哺乳動物,需要到水面呼吸新鮮空氣。呼吸時,從鼻孔裡會垂直噴出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並發出洪亮低沉的聲音。在座頭鯨附近,首先聽到的是聲音,也能聞到腥味,如此近距離的接觸,讓人流連忘返。
筆者有幸體驗了一次難忘的旅行。遊客從阿根廷的烏蘇懷亞登上「世界探索號」郵輪,航行期間安排了15場次專題講座,涉及南極地理、探險科考歷史、海洋生物與鳥類、冰山與冰川、南極條約、南極攝影等方面內容,也十分詳盡地講解了登島登陸、巡遊過程中的安全事項、保護環境和野生動物的具體要求。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與海相連的冰山坍塌速度加快、浮冰塊頭越來越大。巨大的浮冰塊經海水長年累月浸泡和海浪衝涮,會形成造型各異的自然冰雕藝術品。
南極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始荒野地區,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同時又非常脆弱,因此需要保持南極原始環境,保護南極免遭破壞。1991年10月4日在馬德裡通過的《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為保護南極環境做出了全面的規定,將南極地區確定為「貢獻給和平和科學的自然保護區」,禁止在南極地區從事除科研之外的任何與礦產資源有關的任何活動,以附件的形式是規定了環境影響評價、南極動植物保護、廢物處理和管理、防止海域汙染和特別區域保護等內容,並決定成立南極環境保護委員會,以協調和解決有關爭端。
△南極冰川是與海相連的並且冰舌非常厚,衝鋒舟靠近後能明顯感受到猶如一面巨大的冰牆在前面,這也是觀察冰川消融塌陷的最佳場所。
南極生態系統極其脆弱。為此,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IAATO)依據南極條約體系的環保要求,制定和推行了南極旅遊行業的環保標準,並定期向南極條約協商會議提供南極旅遊情況報告。
△威德海豹以英國航海探險家名字命名,身上有黑白斑點,善於長時間潛水和深潛,牙齒異常鋒利,能啃冰鑽洞。雌性多棲息於冰面,雄性多居水中,探出頭來呼吸。
探險隊對來南極的遊客提出了非常詳盡的保護環境要求和行為注意事項,以幫助保護南極環境。除了帶走照片、視頻和記憶之外,不要帶走南極任何東西,對每位旅客開展生物安全清潔檢查,遊客分組到更衣室進行詳盡的生物安全檢查,對旅客登島登陸和巡遊所穿的衣物及攜帶的背包、相機包、行李包進行詳細查驗,確保無任何外來的生物材料(包括土壤、種子等)、人類垃圾或廢物帶到、丟棄在陸地上或海裡,避免汙染當地環境或造成外來物種入侵。每位乘客都會籤署《國際南極旅遊協會聲明書》,只有籤署這一聲明書的旅客,從法律意義上講才具有登陸登島和巡遊的資格,同時這也是對保護環境的一份莊嚴承諾。遊客在南極不得幹擾野生動物的正常活動,不得觸摸和投餵食物;除非萬不得已,不得將食物帶在身上以免掉落到陸地上或海裡;不得驚擾、追趕野生動物;與野生動物至少保持5米以上距離,不得進入群棲性動物的棲息地界;與有危險性的動物(如海豹、海狗等)保持15米-25米距離。登陸登島時必須聽從探險嚮導的指引;不得越過事先放置的警示標誌線;避免踩踏企鵝巢穴、苔蘚、地衣;不得走入陸地上的淡水溪流和湖水之中;不得觸碰或帶走巖石、石子(企鵝築巢必備)、鳥蛋、羽毛、生物化石或殘骸。
△地球上有18種企鵝,都生活在南半球。全球企鵝協會統計,18種企鵝中的14種都處於瀕危狀態,這是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後果:冰雪層變薄或消融成的裸露地,使企鵝的繁殖和哺乳區域縮小了,這對企鵝的數量維持和繁衍都會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
△長城站是中國加入南極條約後在南極建設的第一個科考站,中國在南極先後建有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而泰山站更是建在海拔4093米的南極「冰蓋之巔」,是目前南極所有科學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個。
△一隻半大的企鵝逐漸走到了一群毫不知情、正在看前方旅客的背後,好像在問「你們在看啥呢?」 探險隊對遊客的要求是:與企鵝至少保持5米以上距離,要始終主動為野生動物讓路。
△座頭鯨每年都會從熱帶海域長途跋涉數千公裡來到這裡趕赴磷蝦盛宴,翹尾是座頭鯨特性之一,是為了潛入深水中捕食磷蝦。
南極史專家做講座時,提到有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南極最精彩的地方莫過於它那未被觸碰過的美麗,莫過於南極探險家們的勇氣。
來源:中國環境報
編輯:初影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原標題:《南極,未被觸碰的美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