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教授蔣登科: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重新思考人與自然關係...

2020-12-15 瀟湘晨報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11月2日下午,第六屆中國詩歌節「抗疫詩歌的時代擔當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主題論壇上,西南大學教授、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市作協副主席蔣登科結合自己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期間的隔離經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關係的機會。

蔣登科表示,回顧中國新詩發展的歷史,新詩始終是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密切聯繫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湧現了一大批致敬逆行者、致敬生命,反思人與自然關係,以及書寫民族自豪感的作品。這些都是詩人關注時代的表現」

針對我們應當如何去評價疫情期間和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湧現的新詩,蔣登科坦言,其中一部分作品是有藝術價值的,但另一部分,僅僅只能作為史料來看待,「間隔10年、20年之後,人們如何來認識今年春天的疫情?這部分詩歌作品能夠發揮復原歷史的作用。」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背後——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在歷經八個多月驚心動魄又感人至深的防疫大戰之後,全國抗擊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於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不僅僅是一場致敬英雄、表彰先進的大會,也是一場總結防疫經驗、啟示未來的大會。 春節本該是萬家團圓的節日,卻有許多人在除夕夜臨危受命,毅然踏上了前往防疫前線的列車。
  • 《致命復活》:新冠疫情下人與自然的重新思考
    《致命復活》:新冠疫情下人與自然的重新思考 2020-07-26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南醫科大學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
    日前,西南醫科大學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聽取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防疫工作。全體在校校領導、各防控工作組成員、各二級院系行政負責人及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參加了會議。
  • 新冠肺炎疫情帶給醫學的十點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醫科新思考】 開欄的話 在新冠肺炎的治療和防控阻擊戰中,全國各地醫院、各高校醫學院的院士專家、醫務人員成為戰疫主力軍,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 專訪英國巴斯大學張陳健教授:是時候重新考慮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了
    目前,英國新冠疫情持續蔓延。英國衛生部3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25150例,累計死亡病例增至1789例。受疫情影響,英國的大學都提前停止線下教學,轉線上網課。 「在我接受你採訪的時候,整個英國的大學都轉移到網絡教學。這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挑戰。」英國巴斯大學張陳健教授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後的哲學思考與啟示》網絡公開課來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後的哲學思考與啟示》網絡公開課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後的哲學思考與啟示》,闡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踐所折射的中華民族與當代中國人的「人性之真」、所彰顯的優良制度理性與社會共同體的公共價值追求、所淬鍊和升華的公民精神和心性品質之美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倫理學思考
    【有感而發】   在全國上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作為具有極強社會實踐責任的倫理學者應該努力發揮倫理學學科反思、規範和引導作用,在倫理道德方面為抗擊疫情提供建設性意見。
  • 3分鐘快檢,西南大學教授聯合研發出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
    光明網重慶2月19日電  近日,西南大學聯合重慶新賽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賽亞)及西南大學附屬公共衛生醫院(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以下簡稱公衛醫院)成功研發出一款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lgG抗體檢測試劑盒。
  • 牛津大學教授:讓文化成為後疫情時代的重啟鍵
    安德魯·湯普森(Andrew Thompson) 牛津大學教授,著有《英帝國》和《帝國和全球化》。大流行病的全球特質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從根本上需要匯聚全球智慧,共同思考應對之策。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都會對我們每一個人構成風險。這次疫情在世界各地引發了一波有關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大規模社會實驗浪潮,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思考:近幾個月來,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基本上無現金交易的經濟時代,未來貨幣的形式將會怎樣演變?當我們許多人開始習慣居家遠程辦公,未來的辦公室又將會如何演變?當人們的消費模式突然轉向大規模網購,繁華的商業街或購物中心在未來又將會怎樣?
  • 從野味到寵物:人與自然關係如何「再平衡」?
    (抗擊新冠肺炎)從野味到寵物:人與自然關係如何「再平衡」?中新社北京5月2日電 題:從野味到寵物:人與自然關係如何「再平衡」?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蔓延,先賢遙遠的聲音在時下變得清晰洪亮,人們重新回到古老而常新的哲學問題:應該如何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從生態學的角度看,似乎很容易理解人類今天所遭遇的困境。加拿大圭爾夫大學醫學教授斯科特·威斯(Scott Weese)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自然界中的生物相互制約,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 新冠肺炎疫情對當代青年價值觀有什麼影響?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稱讚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正是基於當代青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出表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廉思於4月首次提出「戰疫一代」的時代稱謂,引起社會關注和熱烈討論。「戰疫一代」的代際特徵是什麼?具有哪些鮮明的青春底色?
  • 《「新冠肺炎」疫情思考專題》自序
    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所以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是有感而發,寫了一首歌詞,兩首古體詩,幾點建議和一些由疫情引發的思考,錄了一些視頻,組成「新冠肺炎」疫情專題系列講座,分享給大家。我的視頻沒有字幕,因為我是先寫好了文章,再來背誦、講解錄的視頻,當然是文章更全面詳細,清楚有條理一些,同步發表在平臺上,歡迎大家去閱讀。
  • 疫情與變化的世界——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十點觀察與思考
    來源:一財網2020年初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許多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截至5月底,已經有超過500萬人確診,超過30萬人死亡。此次疫情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突發性全球危機,也是首個真正的「全球化疫情」。
  • 《擘雅講談-全球疫情引發的人文思考》公益課,來了!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跨越了地區、國界、種族……疫情之下,超出人類現有認知的事件接踵而至:美股10天內4次熔斷、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入負值……與此同時,疫情催生「宅經濟」,新型產業開始崛起。我們發現世界在變。
  • 外交學院教授:疫情深刻改變國際關係格局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李海東:疫情深刻改變國際關係格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已席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很多國家因疫情嚴重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這場疫情已堪稱一場具有時代影響的重大事件,迫使人們對它將如何影響當下國際關係格局進行再思考。首先,世界經濟領域近期已發生的諸多事件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很有可能會導致一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這將會根本性地改變全球化這個數十年來世界總體穩定支柱的內涵,促成當前國際關係格局的重大重塑。
  • 牛津大學教授:讓文化成為後疫情時代的重啟鍵
    安德魯·湯普森(Andrew Thompson) 牛津大學教授,著有《英帝國》和《帝國和全球化》。大流行病的全球特質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從根本上需要匯聚全球智慧,共同思考應對之策。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都會對我們每一個人構成風險。這次疫情在世界各地引發了一波有關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大規模社會實驗浪潮,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思考:近幾個月來,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基本上無現金交易的經濟時代,未來貨幣的形式將會怎樣演變?當我們許多人開始習慣居家遠程辦公,未來的辦公室又將會如何演變?當人們的消費模式突然轉向大規模網購,繁華的商業街或購物中心在未來又將會怎樣?
  •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產業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專題研討會...
    2020年7月10日,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指導下,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辦,大連海事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和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協辦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產業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廣州兩地線上召開。
  • 西南大學教授黃希庭:讓心理學走出書齋
    黃希庭是中國知名心理學家、西南大學首位資深教授。執教近60年,從青絲到銀髮,他在心理學領域一路深耕,領銜建設西南大學心理學學科,啟發培養一大批心理學人才,在時間與人格心理學領域做出獨到貢獻,始終奔走一線,用心理學為社會服務。
  • 香港大學尹國聖教授發布新冠肺炎AI成果,準確率達88%
    雷鋒網消息,近日,香港大學統計與精算學系系主任尹國聖教授聯合其他多位學者發表一篇最新論文,介紹了一個最新的新冠肺炎在線診斷系統(點擊查看論文原文)。據了解,該系統對新冠肺炎診斷的準確率88%、AUC值93%、敏感度86%、特異度90%,參與這項研究的人員,還有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助理教授劉斌博士、研究生高曉雪、何孟霜、劉霖以及劉斌博士的同事呂鳳毛(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助理教授)。
  • 毛穎教授:中國神經外科該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毛穎教授:中國神經外科該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兼西院執行院長毛穎教授團隊撰寫的:中國神經外科應對新冠疫情的措施及思考,4月10日發表於《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歡迎閱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