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 大鼎湖 森呼吸 風水寶地肇慶鼎湖山紀行
肇慶鼎湖山景區山門
肇慶鼎湖山景區前橋標
肇慶鼎湖山景區前標誌
公元1100年,18歲的端王趙佶登基成為宋朝第八位皇帝徽宗。他青睞封地端州這個「潛邸」給自己帶來好運氣的福地,遂先後將此地升格為興慶軍、興慶府,並於1118年以獨特的瘦金體親賜御書「肇慶府「,意為喜慶吉祥之始。自此,端州更名為肇慶。
宋徽宗御筆 獨有的瘦金體
景區廣告宣傳欄
鼎湖山蝴蝶谷亭榭
地名乃地方城市發展的脈絡,是城市歷史的活化石。了解地名,可知曉城市來源與演變的歷史以及文化等。肇慶市現轄有八個區市縣:市府所在地端州區位於肇慶市版圖南部,地名始於隋,當時西江稱端水,端水旁設州,故名"端州"。文房四寶之著名的端硯,即產自端州。位於肇慶版圖最南端的高要區因其流經境內的西江羚羊峽,峽山高峻,峽水如腰,居高而扼要得名。
碧綠碧綠的湖水
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鼎湖山景區 蝴蝶谷入口
鼎湖區,原名頂湖,因其山頂有湖而名;又名天湖,據說大明末代永曆帝朱由榔駐蹕肇慶行宮時曾多次遊覽頂湖山。之所以稱之為鼎湖山,是後人附會《史記封禪書》黃帝在荊山鑄鼎並乘龍飛升的傳說而形成的。又因「頂、鼎」同音,明代高要縣令黎近作《鼎湖樵唱》將「頂湖」寫為「鼎湖」,之後漸稱「鼎湖山」。
綠寶石般綠油油的湖水 是仙女顧盼流離的眼波
鼎湖山美麗的蝴蝶谷景區
亭榭守護著鼎湖水
南宋紹興元年(1131),宋第十位皇帝高宗趙構以康州為潛邸,詔升為府。以其德而致慶為名,易名德慶府,屬廣南東路。德慶縣之名自此始。四會市(縣級)境內是西江、北江、綏江、龍江四江會流之地,又兼轄區幅員遼闊,江河眾多,四方之水交錯匯流,因而得名「四會」。四會自建縣始,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封開縣乃整個嶺南地區最早的首府,在漢初取名廣信,是謂「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也」,此名一直沿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將廣信以東劃為廣東,廣信以西劃為廣西,廣東、廣西乃至廣州得名由來概源於此。明嘉靖年間所設廣寧縣,取廣泛安寧之意。懷集縣名的由來一說縣域內民瑤雜居,欲長民者綏懷而聚集;又說,「因懷高嶺、懷溪水、洊江水匯集於縣城西部而得名」。坐落在縣域東北角的大稠頂,海拔1626米,是肇慶市的最高峰。
石刻——鼎湖山聽泉
陽光下的飛水潭
翠竹掩映的鼎湖
肇慶是個好地方,是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先後有三位皇帝由這裡開啟了新紀元:北宋末年與南宋初始三十年間,相繼有端王趙佶登基宋徽宗、康(今德慶)王趙構即位宋高宗。中國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23歲的朱由榔宣布即大明永曆皇帝位,亦在肇慶行宮。即便民國的大總統孫中山先生也偕夫人宋慶齡來鼎湖山飛水潭遊泳……
蝶舞飛揚——大灣區自然觀察大賽
飛水潭景區天溪
飛水潭景區天溪上果實纍纍的番石榴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首,位於北緯23°10′,東經112°31′,距肇慶城區東北18公裡。因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乾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學者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與韶關高619米丹霞山、惠州高1296米羅浮山、佛山高344米西樵山合稱為廣東省四大名山。
寶鼎園招財麒麟
鼎湖山密林
飛水潭山亭
鼎湖山景區由十多座山峰組成,主峰雞籠山海拔1000米。原始森林面積達4000多公頃,生態資源極其豐富。早在1956年就被劃為國家第一批自然保護區,1979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保護區,成為聯合國「人和生物圈」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鼎湖山自此便有了「活的自然博物館」和「綠色寶庫」的美譽。
鼎湖山聽泉石刻說明
鼎湖山上天瀑
北回歸線上的綠洲——鼎湖
進入山門,乘坐景區輕便電動旅遊車沿山路盤旋而上,來到近乎山頂的蝴蝶谷景區。這裡山、林、湖、水、雲、天、色、光、影的風光,幻化出絕美景色。望著碧綠碧綠波平如鏡的湖水,不由想起了宋人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蔥翠的湖水,是王母娘娘瑤池中第幾位仙女思凡的眼波呢?乘遊船自湖畔航行到湖心島,航跡在溫潤的綠寶石湖面上蕩起了微微的綠油油的漣漪,這沁人心脾的綠喲,招惹著遊人絡繹不絕前來體驗這如痴如醉的意境。
綠寶石般碧綠碧綠的湖水,招惹的遊人如痴如醉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鼎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登上岸來,進入蝴蝶谷,和如約而至的島主蝴蝶聯歡。這裡是山中有谷,谷中有泉,山澗周邊,蝶舞翩躚。典型的亞熱帶溝谷雨林,古木蔥蘢,是珍稀野生五彩繽紛蝴蝶理想的棲息繁殖場所。在此零距離欣賞親近著戀花的彩蝶與做客的遊人共舞,不由得想到了「梁祝化蝶」故事,不知眼前舞蹈的這些彩蝶精靈們,又是哪些悽婉美麗故事中的才子佳人幻化的呢?
蝴蝶谷裡蝴蝶舞
蝴蝶精靈來匯聚
醞釀生機 等待破繭而出
蝶戀花 花戀蝶
蝴蝶知識宣傳欄
招蜂惹蝶的園林
步行穿過連接對岸長長的棧橋到景區的原始森林山中探勝、探險、探秘……
探險之旅路難行
山石路徑邊的溪澗親水亭
探秘旅程中的青龍潭
探險之旅並不輕鬆,沿途攀山路徑時斷時續,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初時谷底要在溪流中跳躍騰挪,接近一半行程時,還要不時地手腳並用攀爬陡峭巖石路段。山頂傾瀉而下的湍激溪流,裹挾著濃溼的水汽,似乎,抓一把能攥出水來。在遮天蔽日的林蔭下,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森林鬱閉度樹冠完全覆蓋地面。也不知是爬山的汗水,還是森林裡溼熱的水汽,剛換一件乾爽的T恤,用不上一會兒就洇溼貼在了前胸後背上。辛苦耗費四十分鐘,以換下三件T恤為代價,探險攀爬到了探勝頂部的平緩路段。繼續前行約十多分鐘,結束了探秘路徑。
石徑山路起起伏伏向山頂延伸延伸
探險之旅的石徑山路
山路陡峭石徑斜,探秘問險奮力行
走出攀山路徑,到達鼎湖山天湖景區旁的寶鼎園來訪寶鼎,探巨硯。這裡有兩個世界之最,一是九龍寶鼎,二是端溪龍皇巨硯。端溪龍皇硯重達2噸,處在園子中軸線中央。經過庭園,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廣場另一端臺基上即九龍寶鼎。鼎高6.68米,口徑5.58米,重16噸,為世界之最。該鼎寬大的雙耳外側各飾10條蟠龍,二十寓意置立此鼎喜迎新千禧年的時代。口沿下有三組對稱龍紋,為六龍,加上三足頂端有三個大龍頭,共有九龍。騰雲駕霧,栩栩如生。九為最大數,龍乃中華民族象徵,九龍富有深刻寓意。腹部是波曲紋,環迴旋曲,似重山峻岭,寓意祖國大地山川充滿生機、穩如磐石。路邊青銅展廊裡,陳列著從遠古到現代的各式鼎器供遊人觀覽。
世界之最——端溪龍皇巨大硯臺
世界之最——重16噸「九龍寶鼎」
寶鼎園中心廣場
在觀景臺環視四周熱帶雨林自然景觀,鳥瞰湖水波光粼粼,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位於鼎湖山的天湖,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鼎湖山泉富含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這個天然湖與長江「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三峽水庫工程不同,那是人力改造大自然的巧奪天工。
雨中鼎湖 有「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意境
遠處眺望鼎湖,在一片蔥蘢之中
被樹木遮掩好似月牙湖
鼎湖山飛水潭,又名龍潭飛瀑,位於鼎湖山南半山腰、慶雲古剎下東側。 從寒翠橋、鼎湖避暑山莊處的天溪邊起步,一直溯溪而上。途中,路徑左側溪澗邊矗立著坐南向北,約七、八米見方的一座石亭。亭內匾額題「半山亭」。因其位於鼎湖山天溪中段北側,處於坑口至慶雲寺山道之半而得名。亭匾名兩側圓石柱上刻有對聯「相逢大笑下車笠,屏息諸緣入寶山」;靠北面路徑側四條花崗巖方柱上也是陰刻著對聯,兩側外邊的是「到此處才進一步,願諸君勿廢半途」,中部為「客遊圖畫裡,僧語水雲間」;這三幅頗有意境的對聯,耐人尋味。
由此進入飛水潭景區
行至半途所見「半山亭」
願諸君勿廢半途……
受到「願諸君勿廢半途」的激勵,奮力前行,攀爬到了飛水潭。這裡,山石嶙峋,瀑布從40多米高的崖頂深處狂奔而來,伴隨著湍激撞擊的轟鳴聲響往下飛瀉,忽而形成千尺飛流,如白練懸空;一會又濺作滿空雨花,似輕紗曼舞。瀑布下,如注的水流匯成一泓碧水,中有巨石,上刻寄跡江湖意的"枕流"二字。
飛水潭瀑布,崖壁刻有宋慶齡手書「孫中山遊泳處」,潭水中巨石上刻有「枕流」
飛水潭瀑布,仿若一唱三嘆,層層疊疊。恍若廬山三疊泉瀑布
飛水潭介紹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偕夫人宋慶齡遊覽鼎湖山時,曾在此遊泳,現崖壁上刻有宋慶齡手書的"孫中山遊泳處"六個大字。潭水由此再往下傾瀉,繼而形成另一個深潭,據傳為蟄龍窟,故曰:浴龍池。 飛水潭側崖間建有觀瀑亭,崖壁還鐫刻著許多讚美飛水潭的摩崖大字和方寸小楷,如"噴雪"、"能移我情"、"天然圖畫"、"飛泉咽危石"等,頗有詩情畫意。 遊人到此,觀瀑、遊泳、濯足,均感遍體清涼,煩熱頓消。
飛水潭瀑布傾瀉而下
傾瀉而下的瀑布
飛水潭景區溪流邊的石刻
前往飛水潭石徑看到一段廣告語: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是的,在路上。人生,就是一場盛大的旅行,一路前行,前行……
飛水潭景區廣告語。人生就是一場盛大的旅行……
飛水潭景區天溪中的石刻
寶鼎園的匾額
20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