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1 19:53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陳巍 王馬飛 顧聞 舒適
往事越千年。向海而生的勇氣和膽魄,追逐未知市場空間的藍色夢想,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穿過北宋「萬斛神舟」從鎮海起碇的歷史煙雲,時間的腳步驟然加快。
今年5月,我區提出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倡議支點城區。
今年9月,寧波「一帶一路」建設成功創建省級綜合試驗區。
月底,由我區17家龍頭企業共同發起、80餘家外向型企業參與的「一帶一路走出去企業鎮海聯合會」成立,「一帶一路走出去企業鎮海服務中心」同步揭牌,均為全市首家。
區委書記林雅蓮說,要當仁不讓扛起服務「一帶一路」的重大使命。
藉助「一帶一路」東風,越來越多的鎮海企業加速布局「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其中不乏已有成功的先例。
海上絲綢之路,讓歷史與今天不期而遇。
百隆東方:超前落子 隔牆銷售
越南胡志明市往西北50公裡,在通往柬埔寨的必經之路上,有一處工業重鎮——西寧省鵝油縣。鎮海唯一一家上市企業——百隆東方股份有限公司的越南工廠,就設在位於該縣的福東工業區內。
既然面朝大海,就不憚於第一個吃螃蟹。
作為一家從事色紡紗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民營企業,五年前(2012年),在「一帶一路」倡議尚處學界討論階段時,就千裡迢迢來這裡辦廠。這種超前之舉,在今天看來,實在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到今年11月,產值已接近20億元,利潤2.2億元,兩項指標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長。」百隆越南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共進告訴記者,越南工廠經過三次逾4億美金的注資,已達107公頃(A區),擁有50萬錠色紡紗的生產能力,「每天230噸紗線從這個工廠發出。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步入尾聲,全球紡織服裝行業中心也從中國大陸向東南亞遷移。百隆東方進入越南前,該國已有百億美元的服裝出口,而80%的面料依賴進口。染織巨頭的落子,精準順應了越南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明年夏天將再增加20萬錠產能,2020年升至100萬錠,後期將達到150萬錠。」韓共進說。目前,百隆東方第四次、第五次的增資已相繼出手,越南工廠B區1100畝中已有兩個車間結頂,標誌著明年計劃增加的20萬錠產能可順利投產,C區900畝土地也已儲備。可即使如此,韓共進還覺得跟不上越南當地成衣企業的需求。
百隆越南工廠還發揮了龍頭集聚作用,全球紡織服裝的下遊企業也跟隨其腳步,入駐福東工業區或是附近的展鵬工業區。「除了小部分產品運往中國大陸、韓國等,大部分都是本地銷售。」百隆越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奎笑稱,廠裡用得最多的是叉車,直接把成品紗線送到附近工廠,堪稱「隔牆銷售」。
「很多人以為,走出去只是為了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百隆東方是把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投入到了越南工廠。」紡織工程專業出身的張奎表示,越南工廠一名熟練工可以管8臺設備,同樣的熟練工只能管國內的2臺傳統設備。
「客戶在哪裡、市場在哪裡,企業就走到哪裡去。」韓共進認為,不單單是百隆東方,代表著行業先進生產力的中國企業跨出國門,體現了一種全球配置資源、布局市場的雄心和實力,「自信而精準地走出去,『撥著地球儀』謀勢、『揣著世界地圖』布局」,企業才能壯大。」
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立體布局 海鐵聯動
截至目前,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馬來西亞東部沿海鐵路項目第二標段,開工已有四個月。4年間,從馬來西亞民都魯一條4.6公裡的防波堤、到長達74.5公裡的鐵路工程:從東馬到西馬、再拓展到新加坡、印尼等國,中交三航這張金名片,隨著「一帶一路」版圖的輻射到東南亞各國。
「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交建』)承建的馬來西亞東部沿海鐵路項目,是中國企業目前境外籤署的規模最大的工程項目,也是迄今為止中馬兩國最大的經貿合作項目。」隸屬中國交建的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馬來西亞公司經理陳東旵,看著中標的鐵路工程,異常興奮。
這個項目採用中國國家一級客貨兩用標準電氣化鐵路,設計客運列車時速160公裡、貨運列車時速80公裡,預計工期為7年,這是中國鐵路標準第一次走入馬來西亞。
作為連接從鵝嘜至瓦卡巴魯等多個重要城市的交通幹線,在鵝嘜工作的哈吉裡十分期待回老家瓦卡巴魯的鐵路能早日通車,為此,他現場遞交了「中馬鐵路人才培訓合作計劃」申請書,希望有機會參與東海岸鐵路項目的建設中。
「如今的業績來之不易,這一切得益於我們在馬來西亞實施第一個項目時的眾志成城、頑強拼搏和攻堅克難精神。」陳東旵仍然記得民都魯建設時加班加點施工的情形,不但經受住了季風季的考驗,還成功搶回了1年的工期,由此受到馬來西亞政府的認可。
質量好、工期短,陳東旵團隊在大馬當地被稱為「水工專家」團隊,此後訂單接踵而來。3億馬幣的關丹港防波堤二期、8億馬幣的吉隆坡市政工程……「一帶一路」搭起了臺子,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逐漸成為舞臺上的主角,精準對接馬來西亞不斷增長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先後承接的防波堤、市政路橋、鐵路等眾多工程實現聯動推進,項目逐步覆蓋關丹港、登嘉樓港、吉隆坡、民都魯等地,截至去年底已完工項目總金額超過13.6億馬幣。
中國自2009年起連續八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公司乘勢而上,在保持傳統水工領域優勢的基礎上,在風電、公路、投融資、海外領域均有斬獲。「今年,我們公司業務規模創下歷史新高,實現新籤合同額97.7億元、施工產值44.35億元,國內(含軌交)、海外、投資三大板塊的比重為3.4:2:1,結構轉型初見成效。」該公司政工部部長鄭建民表示,目前,馬來西亞市場得到鞏固,並形成了由海洋進軍陸地、多領域立體發展的新格局。
記者手記:
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轉型升級勢必要衝破高速發展30多年後的瓶頸,需要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主角還是企業,只有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化,像百隆東方那樣眼光遠及海外、先人一步,實現產能對接;像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那樣由點及面,立體對接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找市場、找資源、找出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施創新驅動,才能獲得更高的效益和更強的競爭力。
15138571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