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把打工看作是漂泊,可我不然。我把打工看作是間接的公費旅遊,來去路費老闆給報銷,機票啊,火車票啊,高鐵地鐵的。打工讓我走遍了大江南北,順便遊覽了祖國母親的大好河山。自從二零一三年,被五十歲一刀裁,離開華潤天能柳泉煤礦,就開啟了漫長的南下北漂,東遊西蕩,漫漫打工路,二零一四年到了青島。二零一五年,去了崑山上海。二零一六年到了南京幕府山,二零一七年到了海南,二零一八年到了河南鄭州,浙江紹興。二零一九年至今來到了山西太原興縣。
前段時間,和一位好友聊天,他問我,現在在哪裡?我說,現在還在山西呂梁幹煤礦,打工的。好友一見我提到山西呂梁,脫口而出,呂梁英雄傳,我隨口答曰:是這個地方。
聊天之後,我又有些不安,呂梁英雄傳,是不是寫的就是這個地方,其實我一直也是這個印象,一提到呂梁,也想到呂梁英雄傳。早就聽說過,可小說沒讀過,電視沒看過。
就這樣順口答曰,有點太不負責,聊天之後我百度了一下,不僅僅是為了那一句答曰,更為自己多一點了解和掌握。
來到呂梁,對呂梁一點不了解,對呂梁英雄傳不了解,那豈不是枉來兩年?於是,我象進入速成班一樣,下載了電視劇,22集呂梁英雄傳。
呂梁英雄傳,是當代著名作家馬烽,西戎合著的,我國第一部反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民族抵禦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長篇小說,1950年改編成電影,2004年由何群執導拍成22集電視連續劇。
劇中描述了呂梁山中一個小村莊,康家寨,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踐踏下,三光政策,蠶食政策,懷柔政策壓迫下痛苦的呻吟,後來覺醒,在共產黨員,民兵指導員武得民,民兵分隊長雷石柱領導下,響應毛主席號召,擠敵人。用軟的,硬的各種辦法,同日本鬼子和漢奸作鬥爭,最後取得勝利。
呂梁英雄傳,是英雄的呂梁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同鬼子浴血奮戰的縮影。是作者源於現實的寫照。
1944年,晉綏邊區的群英大會上,呂梁受表彰的民兵就有124位,有爆破英雄,神槍手,破擊手,除奸英雄等。參戰民兵三萬多,他們一邊務農,一邊保家衛國。為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部電視劇裡,還描寫了一些民族敗類,如康錫雪老財主,為了自己的小算盤,甘願給鬼子當維持會長,視全村村民生命與不顧,引狼入室。王懷當充當鬼子反翻譯,八面討好。醜惡嘴臉被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
我現在打工的地方,是呂梁地區興縣,中國華電錦興集團肖家窪煤礦,我們的項目部住的地方,是呂梁地區興縣蔚汾鎮康家溝村。這和呂梁英雄傳小說,有點巧合,小說寫的是康家寨,我住的地方是康家溝。小說裡寫的康家寨大多是康姓。而這個村落也大多是康姓。
閒時到周圍山上轉轉,看到一座墓碑,上面也寫了日寇的鐵蹄曾踐踏過這裡。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裡當時肯定有民兵。這座墓碑記錄了日寇犯興邑。墓碑主人輟學。並說墓碑主人康秉華乃興邑名門廈廊門之後,家道殷實。是不是財主就不知道了。
呂梁英雄傳中寫到,康錫雪被自己的長工康有富殺死。而這位主人不是,是因為土改運動開始,家裡田產悉數充公,憂憤成疾而逝。
這裡的山上有一處石頭磊成的拱型斷壁,當地人說,原來是座廟。我又聯想到,呂梁英雄傳寫的,武得民召集黨員,民兵骨幹開會的地方不也是在山上的廟裡嗎?哪這麼多巧合?
這裡的風景很好的,氣候也好,七八月份,我的家鄉蘇北已經是酷暑難熬,這裡夜裡睡覺不用風扇和空調,還要蓋被子。這裡晝夜溫差大,很少蒼蠅蚊子。這裡的蔬菜水果不生蟲,從來不用農藥,天然無公害。這裡還有很名貴的中草藥,甘草,黃芩,木瓜,草叢蓉等。
我幸運,選擇了打工,我幸運來到山西呂梁,來到呂梁英雄浴血的地方。山西好風光,名不虛傳!
這就是山上廟的斷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