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蓮曲

2021-02-19 每日成語故事

採蓮曲

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必考名句】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譯文】

菱葉隨著水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採蓮的小船輕快飛梭。

採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說話卻低頭羞澀微笑,哪想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釋】

縈(yíng):縈迴,旋轉,繚繞。

颭(zhǎn):搖曳。

小船通:兩隻小船相遇。

搔頭:簪之別名。

碧玉搔頭:即碧玉簪,簡稱玉搔頭。

【賞析】

     《採蓮曲》,樂府舊題,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採蓮女子勞動生活情態,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描寫採蓮生活的詩歌很早就出現了,漢樂府中就有《採蓮曲》《江南可採蓮》「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南北朝出現了不少寫採蓮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採蓮南唐秋,蓮花過人。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頭。」到了唐代,寫採蓮更是成為一種時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齡、戎昱、崔國輔、皇甫松等都寫過這類詩歌。白居易的《採蓮曲》寫得尤為細膩動人。

  白居易這首詩寫採蓮少女的初戀情態,喜悅而嬌羞,如聞紙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後兩句的細節描寫,生動而傳神,如靈珠一顆,使整個作品熠熠生輝。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寫風中婀娜舞動的荷葉荷花,從荷花的深處有小船悠然劃出,畫面充滿了動感。「菱葉縈波荷颭風」,在碧水蕩漾一望無際的水面上,菱葉荷葉一片碧綠,陣陣清風吹來,水波浮動,綠葉隨風搖擺,菱葉在綠波蕩漾的湖面上飄飄蕩蕩,荷花在風中搖曳生姿。正因為綠葉的搖動,才讓人們看到了「荷葉深處小船通」。荷花深處,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廣闊,而「小船通」,則告訴讀者有人有活動。這就像一組電影長鏡頭,先見一片風光,然後將人物活動呈現在其中,給人以真切感。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是上承「 荷花深處小船通」而來,由寫景轉為寫景中之人。荷花深處,遮天蔽日,涼風習習,是水鄉少男少女在勞動之餘私下相會的極佳場所。這裡並沒有說明他們是故意尋找還是無意撞見,也許是兼而有之吧。詩歌僅以欲語而止、搔頭落水兩個動作細節的描寫,就活靈活現刻畫出一個痴情、嬌羞、可愛的少女形象。戀人相遇,互訴衷腸,何止千言萬語,而此時此地,這個嬌羞的少女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惟有低頭含笑而已;而且情貫一心,甚至不小心將碧玉搔頭落入水中,這些都是初戀少女在羞怯、微帶緊張的狀態上才會有的情態,被詩人細心地捕捉住並傳神地再現出來。

  《採蓮曲》為民歌體裁,但是白居易沒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中,既寫景,又寫人,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層層深入,活靈活現。此詩用樂府舊題寫男女戀情,少女欲語低頭的羞澀神態,以及搔頭落水的細節描寫,都自然逼真,意味無窮。猶如一卷望不盡的畫面,使人百讀不厭。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相關焦點

  • 回味經典:採蓮曲
    《採蓮曲》,樂府舊題,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採蓮女子勞動生活情態,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描寫採蓮生活的詩歌很早就出現了,漢樂府中就有《採蓮曲》《江南可採蓮》「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南北朝出現了不少寫採蓮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採蓮南唐秋,蓮花過人。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頭。」
  • 姚貝娜《採蓮曲》古色古香,演繹採蓮少女的甜美情思
    《採蓮曲》是由姚貝娜演唱的《後宮甄嬛傳》插曲,電視劇中,由角色安陵容演唱,用樂府舊題《採蓮曲》,內容描繪江南水鄉秀麗的風光、採蓮女的純潔活潑及她們真摯甜美...《採蓮曲》是由姚貝娜演唱的《後宮甄嬛傳》插曲,電視劇中,由角色安陵容演唱,用樂府舊題《採蓮曲》,內容描繪江南水鄉秀麗的風光、採蓮女的純潔活潑及她們真摯甜美的愛情情思。
  • 關於荷花的詩句:採蓮曲
    《採蓮曲》原文  晚日照空磯,採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度,蓮多採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採蓮曲》賞析  此詩的起首二句中,用了兩個「晚」字,強調了一種特定時間背景:籠罩著軟和恬靜夕陽餘輝的傍晚——一個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讓人沉浸的時刻。「風起」二名轉入採蓮的描寫,從「難度」中透露出採蓮女柔弱纖細的形象。
  • 詩詞賞析丨採蓮曲
    菱葉隨著水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採蓮的小船輕快飛梭。
  • 王昌齡《採蓮曲》,二十八字,滿足人對採蓮的所有幻想
    ——唐代:王昌齡《採蓮曲》說到採蓮,腦中則會浮現一幅優美的畫面。劃著槳,小舟在蓮葉中間穿行,走近蓮蓬,摘下來。那是多麼美妙而有趣味事情,想著不覺令人生出許多嚮往。我多麼希望自己能身處採蓮舟上,被荷花、荷葉包圍,剝開蓮蓬,嚼一顆新鮮蓮子。蓮倒是常見,只是採蓮的事,對我來說著實稀罕。
  • 採蓮曲二首:王昌齡眼中的採蓮少女有多麼漂亮?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採蓮曲二首,王昌齡眼中的採蓮少女有多麼漂亮?荷花,花期是每年的6月至9月,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採蓮曲二首——王昌齡其一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溼衣。來時浦口花迎入,採罷江頭月送歸。
  • 白居易寫《採蓮曲》,採蓮姑娘見情郎
    《採蓮曲》唐朝.白居易。「菱葉縈波荷颭風」,在白居易的《採蓮曲》小詩中,開頭寫出了夏季的水面上,菱葉與荷葉在一起在風中搖曳,(颭為搖曳的意思)菱葉荷葉隨著清風吹來,因水波輕動而隨風搖擺,菱葉水面上飄蕩,荷花在輕風中搖曳多彩。「荷葉深處小船通」。
  • 崔國輔 採蓮曲
    崔國輔 採蓮曲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相逢畏相失,並著木蘭舟.崔國輔,籍賞有蘇州和紹興兩說。鑑賞:《採蓮曲》是古樂府詞牌名,是《江南弄》七曲中的一首,多描繪江南水鄉秀美風光、採蓮女日常生活勞動,及她們對於純潔的愛情的渴求等。這首擬樂府詩,格調清新,同南朝樂府民歌一樣,是一首表達愛意的詩。崔國輔的這首《採蓮曲》帶有淡雅情趣,風格清新淳樸,不愧為採蓮詩中的名篇。前兩句寫塘邊的花和塘中的水。
  • 優美採蓮曲,多情採蓮女,十首採蓮詩陶醉了人間
    採蓮曲 宋 鄭起 郎採蓮,妾採蓮, 蓮花開似妾初年。蓮房結實妾生子, 郎今採取應相憐,暖香雖斷相牽連。採蓮曲 唐 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江南 兩漢 佚名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 《採蓮曲》王昌齡
    《採蓮曲》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4、聞歌:聽到採蓮姑娘的歌聲。始覺:才知道。全詩解釋:採蓮姑娘身著與荷葉一樣顏色的裙子,臉龐像盛開的荷花。採蓮小船進入荷塘中,哪兒是荷葉、荷花,哪兒是採蓮姑娘,分也分不清,聽到歌聲才知道是採蓮姑娘。
  • 姚貝娜《採蓮曲》古色古香,演繹採蓮少女的甜美情思
    《採蓮曲》是由姚貝娜演唱的《後宮甄嬛傳》插曲,電視劇中,由角色安陵容演唱,用樂府舊題《採蓮曲》,內容描繪江南水鄉秀麗的風光、採蓮女的純潔活潑及她們真摯甜美...《採蓮曲》是由姚貝娜演唱的《後宮甄嬛傳》插曲,電視劇中,由角色安陵容演唱,用樂府舊題《採蓮曲》,內容描繪江南水鄉秀麗的風光、採蓮女的純潔活潑及她們真摯甜美的愛情情思。
  • 王昌齡的《採蓮曲》的翻譯與賞析
    王昌齡的《採蓮曲》描繪了面如芙蓉的採蓮女,全詩富於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表現出一種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採蓮曲》的全詩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 唐代劉方平《採蓮曲》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採蓮曲注釋: 落日清江裡,荊(jīng)歌豔楚腰。 清清江面上夕陽晚霞隨波飄搖,山歌婉轉動聽,體態妖冶苗條。 荊歌:楚歌。 採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 有翡插曲是什麼歌誰唱的 陳珏《採蓮曲》完整版歌詞
    有翡劇火了歌曲也火了,這首《採蓮曲》圈粉無數,特別是當你了解了一些段九娘的故事之後再聽,感覺更悲傷了。那麼《採蓮曲》歌詞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採蓮曲》完整版歌詞在線聽歌。  有翡插曲《採蓮曲》歌詞是什麼  採蓮曲 - 陳珏  碧玉小家女,  來嫁汝南王。
  • 採蓮曲拼音版古詩 採蓮曲唐王昌齡古詩拼音版
    《採蓮曲》是王昌齡的代表作之一,看到題目大家應該就知道這是在荷花池裡發生的事情。那麼這首詩具體描寫了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注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採蓮曲》  唐·王昌齡  hé yè luó qún yí sè cái,fú róng xiàng lián
  • 詩詞美文:採蓮曲
    採蓮曲唐代:崔國輔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相逢畏相失,並著木蘭舟。賞析  《採蓮曲》,樂府舊題,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採蓮女勞動生活情態,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崔國輔的這首《採蓮曲》就是一首清麗而富有情趣的篇什。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講究。用「玉」形容塘邊,就比用「綠」顯得明秀、準確、傳神,它能使人想見草茂、氣清、露珠欲滴、風光明媚的景象;玉漵配以鮮花,為主人公的活動設計了明麗動人的環境。
  • 關於荷花的詩句:採蓮曲
    《採蓮曲》原文  秋江岸邊蓮子多,  採蓮女兒並船歌。  青房圓實齊戢戢,  爭前竟折漾微波。  試牽綠莖下尋藕,  斷處絲多刺傷手。  白練束腰袖半卷,  不插玉釵妝梳淺。  《採蓮曲》鑑賞  「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並船歌」,清秋時節,蓮子成熟了,碧荷沿江連綿無際,正是收穫的季節。採蓮女們笑著,唱著駛船來江上採蓮。「並船歌」,幾隻船兒緊緊相靠,並駕齊驅。一個「並」字,突出了採蓮是群體活動,以及採蓮女們的爽朗和快樂。她們的船搖到哪裡,她們那優美的歌聲就飛到哪裡。
  • 幼兒學唐詩之白居易:採蓮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白居易:採蓮曲 2013-02-05 16:17 來源:網際網路
  • 《採蓮曲》其二 王昌齡
    《採蓮曲》其二 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採蓮少女的綠色羅裙仿佛是和荷葉一併裁剪岀來的,少女的臉掩映在兩邊粉紅的荷花中。詩一開篇就巧妙地把採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組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採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放的荷花中間,看上去仿佛是豔麗的荷花朝著少女嬌美的臉龐開放,二者相互照映,人花難辨。"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混雜在蓮花池塘中難以看見,聽見歌聲方才發覺有人來了。"亂入",即混入。
  • 王昌齡《採蓮曲》,二十八字,滿足人對採蓮的所有幻想
    ——唐代:王昌齡《採蓮曲》說到採蓮,腦中則會浮現一幅優美的畫面。劃著槳,小舟在蓮葉中間穿行,走近蓮蓬,摘下來。那是多麼美妙而有趣味事情,想著不覺令人生出許多嚮往。我多麼希望自己能身處採蓮舟上,被荷花、荷葉包圍,剝開蓮蓬,嚼一顆新鮮蓮子。蓮倒是常見,只是採蓮的事,對我來說著實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