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應如何「築巢引鳳」培育智能產業生態?在支撐重慶打造國家重要智能產業基地中,智能製造創新集聚區將起到怎樣的助力?日前,人民網「一撇一捺看發展」主題採訪團走進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對這個智能產業規模突破800億元的國際化產業基地進行了探訪。
據了解,位於南岸區經開區的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成立於2018年2月7日,科技園總面積93.95平方公裡,圍繞「大數據、大健康、大生態」重點發展大數據智能產業。為推動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市場化運營、專業化服務、開放式發展,組建重慶智谷高新實業有限公司負責智谷先導區的招商引資、產業培育、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等工作。
海納百川,智能產業規模突破800億元
人工智慧智慧醫療系統海報 王子豪 攝
人工智慧納米交互黑板、「魔方」AR智能課桌、人工智慧智慧醫療系統……入駐科技園的科大訊飛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研究的國家級骨幹軟體企業,其在中國語音技術市場的佔有率達到70%;工業設備與能源管理雲平臺、水下機器人……在科技園內的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展示中心,諸多曾只存在於電影中的科技正在成為現實……
「截至2018年,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集聚大數據智能企業600餘戶,智能產業規模突破800億元。」 重慶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進介紹,龍頭企業包括維沃、中移物聯網、科大訊飛、中國華錄、高通、中科創達、深蘭、銳迪科、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城投金卡、中交通信、盟訊電子等。
飛象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外景 王子豪 攝
「計劃到2025年,科技園產業總規模突破2000億元,集聚全國性數據智能平臺30個,引進培育國家級研發機構20家,引進培育上市公司20家,涵養智能產業高端人才20萬人。」張進表示,目前科技園形成了智能運營平臺集聚區、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智能製造創新集聚區、智慧生活新城相融合的「三區一城」發展格局,為重慶打造國家重要智能產業基地、全國一流智能化應用示範之城和數字經濟先行示範區提供了強大助力。
將繼續重點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9大產業
據了解,智谷設立一年多以來的發展情況、取得的成效。根據區招商局提供的數據,到今年一季度,智谷已實現成立一周年籤約1000億元的目標。智谷範圍內共正式籤約引入甲殼雲、國網信、深蘭科技、中住大數據等招商引資項目39個,合同金額突破400億元。同時,大數據智能產業也處於穩步增長趨勢。根據區大數據局提供的數據,2019年1-9月大數據智能產業收入達到702.61億元。
「在今年的智博會上,中國智谷·重慶經開區展區效果良好、5個分子論壇活動順利進行,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各界來賓的高度評價。作為場外體驗區,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展示館、智能科技體驗區(科創中心)接待參觀達5萬人次,大大提升智谷知名度。」張進介紹,會議期間,經開區共計招商接待團隊30餘個,主會場籤約項目4個、專場籤約項目36個,籤約總金額611億元。
張進表示,下一步規劃中,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將繼續重點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智能硬體等9大產業,提升產業能級,將智谷打造成智能運營平臺高度集聚、智能終端產業優勢集中、智能製造創新發展的綠色智慧城。「目前,我們正充分發揮重慶信通院、賽迪研究院、重慶軟體園、力合科創、鼎興量子等平臺資源優勢,強化招商力度,推動優質項目落地發展,促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重慶市5G產業園和工程師之城建設。」
(責編:車柯蒙、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