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人已經不滿足於在旅遊的時候看山水風景或者是歷史古蹟,他們更多的是追求一種冒險探奇的旅遊,他們會去一些危險性高的景點,比如魔鬼池,位於100多米高瀑布邊緣的一個水池,在這裡冒著被水流衝擊掉入懸崖的危險遊泳,會讓人腎上腺素激發。還有人會選擇去非洲旅遊,坐在特製的遊覽車上近距離的觀看那些野生動物,如果能遇到肉食動物捕獵的場面,那就不虛此行了。
除了看野生動物,非洲還有很多的原始部落,這裡還保留著原始的生活方式,對很多遊客都非常的有吸引力,在這過程中還能見識到不到神奇的植物,比如猴麵包樹,可以為當地人提供吃喝,還能當房子。在非洲的烏幹達也有一種和猴麵包樹類似的樹——香腸樹,它結出的果實外形就像是一根根的香腸懸掛在樹枝上,也因此被人們叫做「香腸樹」。
香腸樹的果實雖然外觀很像香腸,但是跟香腸是兩回事,裡面富含豐富澱粉和水分,吃起來不會有什麼肉味的,有點甜甜的,當地很多人都會在飢餓的時候依靠著香腸樹的果實續命,這種果實長得很粗大,一般一顆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天的所需。但是這種能夠輕易獲取食物的狀況對於非洲的發展反而並不好,這會導致很多非洲當地人只要能夠餓不著就不會去工作勞作,一個地區的發展離不開人們勤奮的工作,就像中國的改革開放就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工人的勤奮的工作。
香腸樹不單單能夠提供果實充飢,還具有很大的藥用價值。所以這種書在當地有很高的的地位。人們對於樹的保護也格外用心。
香腸樹的果實具有這麼多的作用,但是很多中國遊客在了解香腸樹後卻不敢吃香腸樹的果實,不是因為果實難吃,而是因為接受不了香腸樹的授粉過程,心理上難以克服。
都知道植物想要開花結果,就需要用蜜蜂或者蝴蝶等昆蟲來傳播花粉,或者是利用風傳播,但是香腸樹卻是用蝙蝠來傳播花粉的。香腸樹的花朵都是向下懸掛著,而且只在傍晚的時候才開放,並且能夠釋放能夠吸引蝙蝠的氣味,蝙蝠來了就會吸食花蜜和花粉,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授粉。
雖然蝙蝠在中國的習俗中寓意著福氣,有人給小孩子的穿的衣服上也會繡上蝙蝠祈求保佑,但是對於現實中的蝙蝠很少有人能夠接受,因為蝙蝠跟老鼠很像,身上帶有很多細菌。就像十二生肖的首位就是老鼠,但是遇到老鼠還是人人喊打的。所想到了是蝙蝠授粉的,心裡上很難接受,自然也就很難接受吃香腸樹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