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夏至已至

2021-01-09 寧嘉馨兒

導語

2020年6月21日5時44分,我國正式進入夏至節氣,夏至過後標誌著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逐日降低。古人云:鬥指午,為夏至。

夏至的由來

夏至是一年之中太陽在最偏北的一天,這一天北半球日照時間最長,也是白晝時間超過黑夜最多的一天。

太陽在夏至這一天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是古人對夏至的記載。

與之相對應的南半球正值冬季,過了夏至,太陽將原路返回,陽光在地球上的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開始逐日遞減。

《恪遵憲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寧寧覺得,夏至之名的由來也頗有深意,「至」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為到,引申指到達極點。因此「夏至」的意思應該是夏天的太陽到達了極點,古人講:物極必反,指的是以後的日子,太陽要往南去了。

夏至之節氣

古代有「夏至陰生」的說法。夏至在中夏位,即午位。但夏至並不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老話講「冬在三九,熱在三伏」,暑熱最充足的天氣還要數立秋前後的「三伏天」。

我們都知道冬季有「數九」的習慣,其實在夏季也有「夏九九」要數,只是不如「冬九九」那樣廣為流傳。

宋代周遵道有《夏至九九歌》記載,「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爭向街頭宿;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入眠尋被單;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夏至之風俗

自古以來,民間有夏至吃麵的說法,因此在如今的南方地區也將吃麵看做重要的「夏至習俗」,從這天開始,夏天伴隨著火熱正式來襲,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都要發生改變,健康營養的麵條就成了很多家庭的飯桌上的常菜。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夏至時吃的面大多是由新成熟的麥子磨出來的麵粉製成的,這樣的面新鮮、有營養,而且美味健康。

古代的夏至時節,家中的女子會將自己製作的香囊、胭脂、摺扇等等這些小東西拿出來,相互饋贈,當做小禮物。

一方面是出於禮尚往來,更重要的是因為夏季蚊蟲叮咬嚴重,而且人們常常汗流浹背,驅蚊避暑就成了日常話題,巧手的繡娘們會將香囊佩戴在身上,這樣既美觀,又能發揮想要的功效。

夏至之飲食

夏季飲食宜清淡為主,但並不意味著要徹底吃素,只是在烹飪手法上要以低油脂、低鹽為最好的選擇。

日常生活中還要及時補充新鮮的蔬菜、水果,水果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在炎熱的夏季,大有生津止渴的功效。

夏至之養生

1、到了夏季人們容易貪涼,尤其要注意生活環境的溫度調節,從高溫環境下進入空調房時要有一個適當的過度。避免溫度快速變化出現的身體不適,如感冒、打噴嚏、空調病等等。

2、夏至過後,中午太陽炎熱,氣溫升高,要儘量避免在陽光下的暴曬和劇烈運動。

夏至小貼士

這一期的【節氣小貼士】寧寧為大家推薦的是夏季的標配:綠豆湯。自古以來,綠豆湯就是夏季清熱解暑必備之佳品,而且做法簡單,經濟實惠,種類多種多樣。

綠豆湯的好處不用再多說了,什麼清熱解毒、消除水腫……如果是喜歡喝湯的朋友們可以在上鍋之前多加些水,就是這麼簡單,剩下只要等待出鍋,靜置、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加糖。

夏至詩詞

說起關於夏季的詩詞有很多,倒是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最讓人念念不忘。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翻譯:

江岸兩旁楊柳依依,綠色的枝丫隨風飄動,江山水波粼粼,忽然聽見岸上傳來男子唱歌的聲音。此情此景就好像東邊出了太陽,西面下起了雨,好像不是晴天,又是晴天。

詩中的「晴」字,與「情」同音,後人常以此詩表達愛情。

尾聲

二十四節氣轉眼已經過去十個節氣,關於「夏至」你有什麼要說的,或者一些有關節氣的詩詞都可以在評論告訴寧寧。

本文為寧嘉馨兒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寧寧在這裡感謝大家的喜歡。

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節氣」夏至已至,所有美好如約而至
    ,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夏季的第四個節氣,當太陽達到黃經90°時,夏至已至,暫別清涼。「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而來。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夏至過後,萬物繁茂生長,需雨水滋潤。故,夏至的午後或傍晚,常會有一陣雷雨,驟來疾去。
  • 「節氣養生」夏至後,防暑熱
    6月21日5時44分我們迎來「夏至」節氣日光長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名夏至夏至已至>夏至後,防暑熱夏至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日照充足、氣溫較高,白天溫度多在30度以上。這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暑熱關,俗話說「不過夏至不熱」,夏至過後,才真正迎來三伏天的高溫酷暑。梅雨季節防溼邪盛夏時節,正值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除了高溫悶熱以外,全國各地雷雨天氣也逐漸增多。萬物繁茂生長,需雨水滋潤,夏日的午後和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
  •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這是2020年 我們分享的第154篇文章 歡迎關注我們的 微信公眾號:boshanchaguan 夏至, 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
  • 夏至節氣的詩句諺語大全 夏至節氣的含義特點是什麼?
    2020年6月21日是夏至節氣,夏至是四季中一個重要的分界線。古人留下了很多描寫夏至節氣的古詩詞詩句,夏至節氣詩句多是詩詞歌賦、民間諺語也多與節令、氣象有關。描寫夏至節氣的詩詞詩句如下:夏至的詩詞1:竹枝詞(唐)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日至長而影至短,夏至有雨三伏熱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中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來確定的,反映的是季節的變化,是我國在農耕社會時期重要的農業生產指導策略,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預知氣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據。
  •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描寫夏至詩歌二十四節氣夏至詞句匯總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描寫夏至詩歌二十四節氣夏至詞句匯總  2019年6月21日是夏至節氣,夏至是四季中一個重要的分界線。古人留下了很多描寫夏至節氣的古詩詞詩句,夏至節氣詩句多是詩詞歌賦、民間諺語也多與節令、氣象有關。
  • 【小醫知節氣】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鬥的鬥柄指向確定,鬥指午,為夏至。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當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為夏至點。從黃道平面看來,太陽位於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的背景上。
  • 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節氣
    夏至,小桑拿天來襲!夏至(別名:夏節、夏至節,英文名: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6月20日-22日之間。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驅熱,香囊可驅蚊抑臭,可見古人對夏至的重視。自古以來,夏至時節,吃麵是很多地方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 夏至丨紫陽花
    原創 蔓玫 上海辰山植物園1夏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個節氣。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此花在東亞溫暖地帶廣有分布,然而日本人好像對它尤其的偏愛,但凡提到夏季的時令風物,紫陽花必不可少,時至如今已近乎成為日式田園生活的一大象徵。殊不知,「紫陽花」這個詞其實最初是由中國傳過去的。來源是白居易的一首小詩:何年植向仙壇上,早晚移栽到梵家。雖在人間人不識,與君名作紫陽花。
  • 夏至 | 晝熱星繁,露重荷香
    南宋時,大詩人陸遊曾吟哦道:星繁惆晝熱露重有荷香塘頭綠蔭濃夜路有蟬鳴這首詩,寫的正是夏至風光。|實景圖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樣解釋夏至之意: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至者,極也。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萬物到此時壯大繁茂到極點、陽氣也達到極致。在夏至這一天,北半球各地白晝的時間達到全年峰值。過了夏至,北半球的白天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長。
  • 【節氣詩詞】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節氣詩詞】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詩詞
  • 夏至已至 觀荷聽蟬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之一。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後夏天便過了一半了,陰氣在地底每天生長,陽氣被逼而火躁,這就是溽蒸,隨陰氣逐漸上升而小暑、大暑。待陰氣徹底鑽出地面,天氣涼爽,便是秋天了。陰陽之間,就是這樣此消彼長,彼此作用。
  • 2019夏至微信說說發什麼 適合夏至節氣發朋友圈的經典句子
    2019年夏至節氣將至,你想在微信朋友圈說什麼優美句子呢?夏至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正式開啟炎熱酷暑模式,也代表著著空調+西瓜+wifi的避暑方式正式上線。趕緊在朋友圈發一條關於夏至節氣的說說吧!》》》推薦閱讀:2019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幾點 夏至節氣有什麼習俗及如何飲食養生2019夏至微信說說發什麼好?
  • 2018夏至節氣朋友圈說說句子 有關描寫夏至的詩句古詩
    【6月21日夏至,開啟「燒烤模式」】①21日18時7分,迎來夏至;②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③夏至是盛夏的起點,許多地方歷史氣溫極值大都出現在夏至以後;④此時節,恰逢長江中下遊、江淮流域的梅雨季節;⑤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最熱模式開啟,你準備好了嗎?
  • 夏至已至,今天你防暑降溫了嗎?
    夏至已至,今天你防暑降溫了嗎?夏至又被叫「夏節」、「夏至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夏至的時候太陽是位於黃經90度,時間為6月21日至22日。夏至習俗「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
  • 二十四節氣詩書——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  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到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夏至氣候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時有雷陣雨。唐代劉禹錫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物候為: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夏至陽極陰生,一直到「三伏」陽氣盛於外。《黃帝內經》主冬病夏治,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吸收陽光,多食苦菜,治療秋冬疾病。
  • 描寫夏至節氣的美好詩詞句子 關於夏至的古詩詞諺語大全
    2020年夏至節氣來了(6月21日),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下面小編整理一些關於夏至的古詩詞諺語,還有一些描寫夏至節氣的美好詩詞句子。  描寫夏至節氣的美好詩詞句>>  關於夏至的古詩詞  夏至的詩詞1: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2018夏至節氣是哪一天具體幾月幾日 今年夏至幾點幾分開始
    2018年夏至是幾月幾號?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2018年夏至節氣是6月21日,夏至這一天白晝最長,夏至過後氣候會有哪些變化?夏至是非常重要的節氣之一,關於夏至節氣有哪些農諺習俗?2018夏至節氣是哪一天具體幾月幾日  2018年6月21日 農曆2018年五月初八今年夏至幾點開始  18時07分12秒2018年夏至節氣氣候特點  夏至日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北極圈及其以裡的地區太陽整日不落
  • 2020年夏至丨無論夏至,或二十四節氣,30字的標題不足以描述
    2020年06月21日,則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夏至為二十四個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民間有句俗語:「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日長長到夏至」,則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日照時間為全年最長。
  • 漢代以後,五月五日與夏至節氣逐漸向端午節演變
    漢代以後興起的「端午」融合了民間的五月五日的惡月惡日信仰與官方的夏至節氣,也就是說,五月五日與夏至節氣逐漸向端午節演變。端午始於夏商周三代以前的邃古時代,在夏朝是五月的午日。因為五月五日的惡日信仰在民間影響最大,時間最長,而陰陽家用陰陽學說及其信仰闡釋夏至節氣則局限在大傳統層面,夏至節氣的主體是在官方,後來逐漸向民間滲透。漢代陰陽五行說大盛,這以後「端午」一詞才開始出現。夏至自然節氣向端午民俗節日演變的一個根本性的原因是夏至節氣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古代農業生產中是頗為重要的農候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