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促進鄉村人民的環保意識,加強鄉村社區的環保工作的勢在必行。而青少年作為國家的接班人,承擔起振興國家的使命,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參與社區治理和鄉村振興,也是當下青年人的使命。因應此,2019年10月,桂城街道啟動「鄉村振興·綠桂行動 ——桂城街道青少年垃圾分類倡導計劃」。
(活動合影)
「桂城街道青少年垃圾分類倡導計劃」前期通過開展垃圾分類現狀調研,了解到青少年群體在垃圾分類方面的意識以及技巧有待進一步提升,且青少年普遍對體驗式、互動式的學習模式更感興趣。基於此,7月24日-8月10日,在「關愛桂城」建設督導委員會指導下,項目聯動瀚藍綠電固廢處理(佛山)有限公司,組織了學校青少年、社區青少年、社區親子家庭共160人次分五批次到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開展「跟著垃圾去旅行」——垃圾處理園區參觀體驗之旅,探尋桂城的垃圾處理產業鏈,揭秘「變廢為寶」的奧秘。
多個親子家庭環保主題體驗
「我們每天丟掉多少垃圾?」、「垃圾只能被丟掉嗎?」、「我們每天產生的垃圾到底去了哪裡?」,在工作人員的連續發問下,青少年及家長們開啟「垃圾之旅」,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以及通過觀看「垃圾處理流程科普影片」,初步了解了南海區各類垃圾自產生到被處理完成所需經歷的各個環節,也了解到不同類別的垃圾有不同的特質,需要經過不同的處理方式進行垃圾分解及處理。工作人員介紹說:「『其他垃圾』經過800-1000攝氏度高度焚燒之後所產生的大量蒸汽可以轉化成發電動力供應產業園自身用電外,還為60萬居民提供綠色用電,變廢為寶,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了解「垃圾的一生」)
走到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儲存庫時,一個堆積近10米高的「垃圾山」出現在眼前。工作人員介紹,園區目前每天能夠處理垃圾的最大量是4500噸,而我們一家三口一個月產生的垃圾是300公斤,從統計上看,南海區目前一天產生最大的垃圾量也是4500噸,園區的垃圾處理容量剛好能夠滿足整個南海區目前的垃圾量,所以這就顯得這裡工作人員的技術和設備的日常維護非常重要,可見,這是一場科技與垃圾之間的拉鋸戰,也是人類的生存之戰。
(聽聽垃圾的處理流程)
「這麼大的垃圾場,竟只是全個南海的1/3的垃圾!」大家看到了深深的垃圾堆埋區域,以及巨大的抓臂在抓取垃圾投入焚燒爐進行焚燒時,都連連發出驚嘆「原來我們平時產生的垃圾這麼多,焚燒垃圾的單位都是按噸為單位計
算的,我以後都不要隨便買東西,也不要隨便扔東西了。」
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環保意識
「跟著垃圾去旅行」作為「桂城街道青少年垃圾分類倡導計劃」的內容之一,是一場集「視覺、觸覺、嗅覺」體驗為一體的體驗式學習之旅。這個暑假,「跟著垃圾去旅行」系列活動為青少年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活動以更直觀、真實的形式帶領青少年走進垃圾處理背後的故事,了解「垃圾的一生」,大大地提升了青少年的環保意識,增強了青少年對南海區推行垃圾分類工程的理解及支持力度,也很好地在學校以及在社區中培育了一批垃圾分類的倡導大使。
(與垃圾焚燒爐面對面)
而對於親子家庭,活動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外出親子時光,更是讓他們認識到垃圾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意識到「垃圾分類」對生活及環境影響的重要性,「這次參觀直觀而且深刻,通過現場互動了解的過程,讓我們都增長了不少知識。」家長紛紛點讚。
「桂城街道青少年垃圾分類倡導計劃」共有3大主題活動(包括「跟著垃圾去旅行」、「Running Teen垃圾分類關卡大挑戰、「今天你分了嗎」垃圾分類家庭線上打卡活動),3大主題旨在聯動學校、社區、企業提供體驗式的互動,通過提升意識→掌握技能→倡導發展三步走的形式,推動桂城青少年關注「垃圾分類」社區議題,關注鄉村振興,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倡導垃圾分類,打造綠色桂城。接下來,項目將會繼續發揮這些青少年及家庭的力量,通過「社工+綠桂大使」合作模式,進一步推動富含趣味性及體驗性的垃圾分類倡導主題活動,並推動青少年及家庭做出垃圾分類的嘗試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