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為紀念抗戰英烈、弘揚抗戰精神,加強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特意推出紅色旅遊線路兩條~
作為革命老區,涇縣的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下面就讓小編帶遊紅色涇縣吧~
第一條
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紅旅小鎮、茂林4117廣場、茂林石井坑、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統一戰線教育基地、全國消費者滿意景區、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紅旅小鎮
涇縣雲嶺紅旅小鎮,位於雲嶺鎮境內,依託雲嶺紅色背景和獨特資源已建成「一鎮五園」的紅旅小鎮綜合體,其中包括:小鎮軍事體驗區、實景演出場區、水上活動區,崗哨露營區、景觀農業區。這裡可舉辦各種大型演藝活動、軍事體驗和各類拓展訓練,射擊、跑馬場和真人CS同時也豐富了拓展的內容。
茂林4117廣場
4117廣場位於茂林鎮,是皖南事變主戰場的標記物。在它身後是用大理石砌成的由左向右逐漸增高的紅色背牆,象徵著一面紅旗,牆體詳細記載了事件的經過。皖南事變主戰場的標記物。
1941年1月7日,新四軍第二縱隊老三團三營行至茂林鎮丕嶺腳下時,突遭國民黨頑軍40師的襲擊,打響了「皖南事變」的第一槍,我新四軍被迫反擊,開始了七天七夜的浴血奮戰。
茂林石井坑
石井坑位於茂林鎮東北方向6公裡處,居住著100多戶約500多人囗的一個偏僻小山村——石井坑。
土地革命時期,一九三四年五月,在這裡建立了涇縣南鄉最早的黨組織——石井坑黨支部。
涇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兼縣長洪林,原名鳳石山(1915—1995,溪裡鳳人,少將軍銜,曾任12軍副軍長等職,抗美援朝時率部參戰),當年在這裡創建了涇、旌、太紅軍遊擊隊,建立紅色根據地。當年跟隨參加革命的有很多地方有志青年,如:王樂、倪樹楨、王炎火等,還有曾經參加過淮海戰役和抗美援朝的徐繼福等老黨員,曾在幾大戰役中榮獲過很多軍功章和紀念章。
尤其為革命遊擊隊做出重大貢獻的鳳志旺老前輩,多次被國民黨用刑,經受了各種考驗,仍然一如既往的為革命做貢獻,後在黨的英明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直至革命勝利。
這些石井革命英雄是我們石井人的驕傲,更是革命的財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通過發揚和學習這種高尚的革命精神,鞭策後人,謀劃未來。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為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五十周年而修建,被列為成為社會各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只有牢記歷史,才能砥礪前行。
第二條
王稼祥故居紀念館、中共雙花園黨支部舊址、蘇維埃舊址
王稼祥故居紀念館
王稼祥紀念館系統地展示了王稼祥同志光輝戰鬥的一生,是安徽省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通過在紀念館內認真聆聽革命事跡,觀看館裡陳列的大量文物、實物和照片,大家可以看到了王稼祥同志和老一代領導集體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的不朽業績,並深受感動和教育。
中共雙花園黨支部舊址
中共雙花園黨支部舊址位於桃花潭鎮寶峰村雙花園村民組。中共雙花園黨支部作為涇縣第一個成立的中共黨支部,在涇縣革命鬥爭史上有著標誌性的意義。
它不僅在人民群眾中傳播了黨的聲音,擴大了黨的影響,更為涇縣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為後來的革命活動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蘇維埃政府舊址
涇縣第一個紅色革命政權--皖南特區蘇維埃政府是在桃嶺村成立的,時間是1932年秋,地點就是現在的桃嶺村榆林組。
這座老宅曾經是皖南特區蘇維埃政府辦公的地方,同年涇、旌、寧、宣地區在這裡召開了工農第三次代表會議。
涇縣作為光榮的革命老區,皖南事變的發生地,它以無謂的姿態存在於華夏大地,涇縣人的性格在歷史中被塑造,革命年代的紅色基因在涇縣人的血液中激蕩!帶你走進紅色故裡——涇縣。這裡閃爍著紅色革命的光芒,這裡印記著紅色革命的史記,來涇縣感受歷史,傳承紅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