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北方,一個地級市GDP超過南方一個省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作者 | 彭豔秋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研究員

最新公布的經濟統計結果顯示,前三季度的GDP排名中,天津掉出全國前十,北京成為北方地區唯一一個位居全國前十的城市,掀起一波「南北差距」的討論。

作為經濟大省的江蘇,省內同樣存在蘇南、蘇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由於歷史積澱和區縣劃分,又因為在經濟上互相競爭,你追我趕,形成「內鬥大省」的局面。而在蘇南的光芒下,蘇北幾乎是「窮」的代名詞。

而且,按照中國文化地理傳統的南北劃分(淮河以北為北方),蘇北大部分地區都是「北方」。因此,這更增加了蘇北發展經濟的緊迫性。

然而,蘇北,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窮」從何而來?

為什麼蘇北會留給人們「窮」的印象呢?

狹義上的蘇北即指徐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宿遷五市。元明清時代,由於黃河改道等原因,曾經沃野千裡的蘇北平原也開始洪澇災害頻發,大片良田被毀,並在當地留下難以種植生產的鹽鹼地,一遇到天災人禍,當地居民生存難以為繼,於是蘇北成為大量逃荒流民的輸出地。

到了近代,銅瓦廂改道、花園口決堤又相繼發生,求生本能所使、環境惡化所迫,經濟基礎薄弱的蘇北貧民又只能湧入蘇南和上海。

流民沒有財產、沒有尊嚴,又缺乏熟人社會的約束,湧入南部後,使得本地居民產生蘇北貧窮、素質差的印象。蘇北承受黃河奪淮之害,在這個過程中作出巨大的犧牲。但直到今天,依然承受著源自歷史評價與現實之間差距的委屈。

在蘇北經濟社會發展日益衰敗的同時,蘇南借天時地利逐漸成為中國南方快速發展的領頭羊。尤其是近幾十年,「蘇南模式」改變了過去老舊的經濟發展方式。於是,資金、政策資源傾斜於蘇南地區,進一步拉大了與蘇北地區的發展差距。

事實上的蘇北

雖然蘇北與蘇南有相當的差距,但放眼全國,江蘇是區域發展較為均衡的省份。江蘇最落後的宿遷市,也在2019年邁過GDP 3000億的門檻。

根據2020年前三季度經濟指標來看,「蘇北老大哥」徐州1-3季度GDP產值5170.78億元,省內排第6,中國城市(大陸)GDP榜單排名第27位,在長春、瀋陽、石家莊等北方省會城市之前,力壓海南、寧夏、青海、西藏四省。

鹽城在徐州之後,GDP產值4179.36億元,省內第八,全國城市(大陸)排名38位,高於南昌、哈爾濱、南寧等省會城市。淮安、連雲港、宿遷前三季度GDP均超過2000億元,淮安與寧夏相當;連雲港高於青海、西藏兩省;前三季度,宿遷在江蘇省內GDP最低,但也是西藏省的1.7倍。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宿遷的GDP產值在廣東排第10位,位於湛江、汕頭等12個地市之前。

徐州市

單純的GDP總量無法展示經濟發展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因為人有多寡,地有大小。要說明蘇北在全國範圍內的水平,人均GDP可能是一個更有參考意義的數值。

經過計算,2020年前三季度徐州人均GDP為5.859萬元,鹽城為5.798萬元,如果按照全國31省區排名,可以排到第8位,兩市均在重慶、山東等經濟強省、強市之前。淮安5.493萬元,介於重慶與山東之間。連雲港為4.982萬元,介於湖北與內蒙古之間。宿遷最低,但是放在全國也不弱,可以排在13位,介於陝西與安徽之間。

而從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標——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鹽城比全國(23781元)高1286元。淮安市2020年前三季度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08.7元,超過重慶、湖南、安徽等省市。徐州、連雲港、宿遷這一指標也均超過四川、湖北等大省。

另外,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江蘇的13市全部在列,宿遷市排在94位。按省份劃分,江蘇、山東、浙江和廣東四省上榜城市數量排名前四。其中,山東上榜數量12個,位列第二;廣東(9個)和浙江(8個)排名第三和第四。江蘇是全國唯一地級市全部上榜的省份。

2019年,蘇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963.34億元,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從近十年的經濟增速來看,2009-2019年,宿遷、淮安、連雲港三個城市的GDP增長率排在全省前三名,分別為274.7%、245%和233.6%。蘇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10年高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淮安市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到,蘇北的「窮」,只是相對於蘇南地區的明星城市。蘇北的經濟事實上在中國處於中上等的水平。近年來,蘇南地區的產業、資金、技術等要素又外溢到江蘇中北部,全省的城市經濟發展相對較為均衡。

產業與交通

從蘇北的產業和企業分布上看,蘇北也是潛力之地。連雲港市的海州灣集聚區,是長三角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的四大集聚區之一,以恆瑞醫藥為龍頭形成了藥品和器械發展板塊;蘇北唯一入選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的鹽城有著東風悅達起亞、森達等傳統製造業;「北國鎖鑰,南國門戶」的徐州有徐工;淮安有今世緣;宿遷有洋河股份。

如今這些傳統的製造業也在加大研發投入與技術進步。徐工集團截止2020年6月30日,累計擁有有效專利總數5460件,其中發明專利1488件。在最新「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結果」中,徐工技術創新能力以綜合得分92.2分的成績被評為優秀,持續位居工程機械行業首位;而根據恆瑞醫藥2020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累計研發投入 18.63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5.56%,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 16.48%。這兩家蘇北地區的代表性企業在研發與創新方向持續發力。

同時,振奮的消息是,南北「牽手」,蘇北的交通正在迎來變化。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和五峰山長江大橋12月11日開通運營,這也意味著「江蘇高速鐵路網的脊梁」全線建成運營。江蘇三部分之間終於實現省內高鐵貫通,結束了此前江蘇高鐵南北不互通互聯的格局。

蘇北地區曾飽受「手無寸鐵」之苦,只有京滬高鐵沿線的徐州是個例外,宿遷、淮安、連雲港等地,長期無法高鐵直達上海和南京。如今,交通上的逐步通達將蘇北、蘇中、蘇南連為一體,實現與上海、南京、杭州等長三角中心城市的互動。

除了連淮揚鎮鐵路,已於11月底試運行的鹽通(鹽城至南通)高鐵,預計12月底具備開通運營條件,意味著江蘇全省高鐵的通達度將進一步強化。在明年年初,江蘇還有一條位於蘇北地區的幹線級高鐵即將開通——連徐高鐵,對蘇北的聯動發展無疑是強心劑。

蘇北的問題

實現省內通達、長三角區域互動對於蘇北來說,將帶來要素的快速流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為蘇北增添新的力量和路徑。

但不可忽視的是,儘管蘇北五市有著發展的巨大潛力,也都有拿得出手的企業,各市依然存在著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蘇北近年來用工業項目和GDP的快速增長實現產業軌道變遷。一些勞動密集型、環境容量要求加大的產業在經濟相對發達的蘇南地區逐漸失去發展空間,蘇北縣市便成了承接這些企業轉移的潛在基地。但蘇北地區環保基礎設施、技術突破能力未能跟上工業項目運行發展,出現不適現象。除了環境汙染、安全生產問題,更加長久持續存在的難題是大多數企業低效運行,2019年蘇北五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數量為8940個,不及蘇州一市(11042個),利潤總額1094.11億元,不及無錫一市(1214.15億元)。

2019年江蘇省13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數據來源:2020年宿遷統計年鑑

此外,蘇北面臨著人口流出的嚴峻考驗。2019年數據顯示,蘇北五市均為常住人口小於戶籍人口,徐州有近160萬人的差額,而鹽城也達到100萬人。加快蘇北的發展,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如何加大對勞動力的吸引力度,留住本地人才並吸引人才流入。蘇北各城市市區的極化效應並不顯著,表現為千億級產業集群、高附加值生產環節的稀少,創新能力不足、自身品牌影響力有限等。在產業、工資和發展前景上,無法實現對勞動力和人才的強有力吸引。

從宏觀和歷史的角度去看,蘇北取得今日的成績付出了巨大努力,外界要消除對蘇北過去乃至現在部分區域積貧積弱的過度偏見。但同時也應清醒的認識到,蘇北五市追趕蘇南不是一日之功,不消極怠惰的同時卻也不能急於求成。

除了政策、資金傾斜等外部因素和條件,上述內部問題是蘇北發展的關鍵。對於江蘇這個特色省份,要實現區域發展均衡、建設更具整體創新能力的東部大省,依然任重道遠。

相關焦點

  • 內蒙古,一個低調的北方省:人均收入超過大部分南方省
    內蒙古有三個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裡的市和盟(相當於地級市),分別是呼倫貝爾市(25.3萬平方公裡)、錫林郭勒盟(20.3萬平方公裡)、阿拉善盟(27萬平方公裡),而鼎鼎大名的廣東省才17.97萬平方公裡。
  • 國內「最強」的一個地級市,GDP直逼直轄市天津,是你家鄉嗎
    在中國地級市最強的省份中,很多人會想到江蘇省,的確,現在在中國,江蘇是中國第一個所有地級市進入百強的省份,今天,我們擁有江蘇最強的6個地級市5a級和28個4a級景區,GDP直逼直轄市天津。大家都知道是出了名的,江蘇的景色美,內也有很多旅遊景點,就像4 a級景區,而且國家的數百家5 a級景區,江蘇也佔有22個,但在這22個5 a景區,江蘇境內的一個不就佔6個,4 a級景區相佔28枚,這是中國最強的蘇州,蘇州古稱姑蘇平江府,是江蘇省所轄地級市,據資料顯示,蘇州是國家歷史文明名城,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也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 中部的一個省,屬於南方還是北方傻傻分不清,當地人也一頭懵
    中部的一個省,屬於南方還是北方傻傻分不清,當地人也一頭懵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3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包括23個省,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比如說江蘇省,一個經常上熱搜的省,知名度非常高。
  • 中國「最奇怪」的省,省內的城市,一個比一個奇怪,讓人一頭霧水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各具特色,要說最精彩的一個省,不只是福建省,福建省本身,本省的城市也在發生著變化,這根本就不能理解,福建在哪裡?為大家分析一下田螺哥!在大家的印象中,福建都是大山,交通應該很不便,但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縣市通高鐵」的省份,一點也不奇怪!廈門,福建的窗口城市,經濟特區,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近身而立,比人還疼,全國聲名顯赫,國際航線也在開拓,曾一度進入新一線城市行列,但這樣的城市, gdp還不到5000美元,難以置信。
  • 河南的一個地級市,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的地方,十大宜居城市之一
    我國仍然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在這個廣闊的面積中,我國被分為幾個省,各省下有不同的城市劃分!事實上,從我國的習慣來看,我們的人民一般喜歡說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這個南北的劃分是以秦嶺淮河為基準的,秦嶺淮河以南是南,北是北,但是這種區分是想像一些分界線的位置不明確,就像我國河南省信陽一樣,被認為是尷尬的存在,因為不知道這裡是南方城市還是北方城市,所以在北方人的眼裡,信陽是南方城市,在南方人的眼裡,信陽是北方城市的現象出現了。
  • 山東最窮的地級市,不是萊蕪日照,而是這座城市
    說到山東,我們都知道青島是山東省發展最快的城市,也是山東省名聲比較大的城市,現在青島這幾年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了省會濟南,但是,你知道的山東省最窮的地級市,不是萊蕪、日照,而是這個城市。這個城市就是菏澤,菏澤市,中國的牡丹之都,屬於山東省,古稱曹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魯蘇皖四省交界處,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世界上面積和品種最大的牡丹園、曹州牡丹園、曹州書畫院、千佛湖文化旅遊區等景點,2018年,菏澤總人口約為870萬人,略少於臨沂市,由於人口過多,菏澤的gdp並不差,gdp總量為3000億,在山東省排名第13位,而菏澤的人均gdp僅為
  • 中國第一縣市,GDP超過寧夏一個省,40年經濟增長1450倍
    在中國,城市發展奇蹟的代表無疑是深圳,深圳從一個不起眼、無名的小漁村一舉成為世界知名的國際都市,但這並不只是深圳的奇蹟,中國有很多像深圳一樣迅速發展的地方,位於長江三角洲的蘇州是這些城市中最優秀的城市。
  • 中國「最強勢」的地級市,GDP即將突破兩萬億,遠超本省省會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內最強的地級市之一,江蘇省管轄下的蘇州吧,為什麼蘇州強大呢,關鍵在於其驚人的經濟規模和增長速度,蘇州市實現gdp18577.47億元,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在全國城市gdp百強排名中居第7位,超過武漢、成都等有力省會城市。
  • 我國「最強的」一個地級市,GDP直逼直轄市天津,是你家鄉嗎
    我相信我國地級市最強的是哪個省中,有不少人會想到江蘇省這個省吧, 確實,現在在中國,江蘇省是中國第一個所有地級市都進入百強的省, 今天我們一起談談江蘇省最厲害的地級市, 它擁有6個5a級景區和28個AAAA級景區,GDP逼近直轄市天津, 下次一起看吧,我國「最強的」一個地級市,GDP
  • 中國「最強」的兩個地級市,GDP都超過一萬億,都在江蘇省
    不但一些原本就具有很大優勢的城市發展了起來,甚至一些地級市的發展也讓人驚嘆不已,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我們國家所有地級市中最強的兩個。這兩個地級市的GDP都超過了一萬億,並且都在江蘇省,讓人不得不感嘆江蘇省太厲害了!
  • 河南縣級市「佼佼者」,GDP與地級市相「媲美」,未來將超越鶴壁
    ,那也是河南省內縣級市中最好的,gdp可以和許多地級市「匹敵」,甚至超過許多地級市。首先,我來談談我國的河南省,河南省位於我國東部的黃河中下遊地區,也就是中國的中原地區,河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深厚,河南我過去的經濟實力雖然不及江蘇、廣東等經濟強省,但經濟實力還是很強的,河南gdp總量為44988.16億元,居全國省域經濟第5位,河南省的綜合實力毋庸置疑,省域經濟的優越自然離不開省內各城市的發展,河南省內縣域經濟發展也相當不錯,鞏義市是河南省內屈指可數的縣級市
  • 南方沿海四省一市的GDP總量為多少?只有2個國家GDP超過它
    ,主要就是指大陸東南部相連的四省一市,即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蘇省和上海市。可以與哪一個國家相當?因此,南方沿海四省一市的GDP總量為35.03萬億人民幣,佔全國GDP總量的35.35%,超過了三分之一,是全國經濟發達的區域,折算為5.08萬億美元,剛好與日本的GDP總量一樣,而日本GDP在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因此,我國南方沿海四省一市的GDP總量在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兩個國家能夠超過,日本與之相當,其他的所有國家都比它們低。
  • 江蘇發展「最強」的3個縣,一個是沛縣,一個是省直管縣
    江蘇省城市的地位很高,但也有部分城市的發展能力弱,一些最低的城市一樣,它們的經濟能力還將繼續提高,但是,在江蘇的市區的實力是相當強的,還是來江蘇發展最強的一個縣,那個縣的實際發展水平,這些經濟可可持續力也必然是大大提高了。
  • 蘇州,一個地級市的奇蹟,繁榮程度超過大多數省會城市!
    一般很多人都會認為第七是杭州,近幾年來網上一直有杭州熱,好似杭州已經超過了上海一樣,甚至還有人提出北上廣深杭的概念!但杭州並沒有這麼厲害,它還不如另一個城市,就是蘇州。是的,排在第七的城市是蘇州,之所以覺得震驚是因為,蘇州是一個連機場都沒有的地級市。
  • 蘇州:江蘇地級市,GDP達19300億,相當於芬蘭,超過11個省自治區
    蘇州經濟實力有多強,2019年GDP達到了19300億元,這個數字超過了國內很多省。蘇州GDP超越了內蒙古自治區,山西,貴州,黑龍江,新疆,吉林,甘肅,海南,寧夏,青海,西藏,還有天津市。簡直不可思議,一個江蘇地級市,GDP超過了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 浙江如果增加一個地級市,哪個縣市最有資格?
    如今的浙江,已經是全國排名第三的經濟強省了;浙江目前下轄11個城市,有大有小,其中地級市不是太多,所以有網友認為浙江其實可以增設地級市,而且按照經濟水平來看,有些縣市是完全具有設置地級市的資格的。那麼,如果浙江增設一個地級市的話,哪個縣市最有資格呢?機會最大的當屬義烏市。之所以說是義烏市,是因為義務的知名度夠高,不僅國內有名,就是國外也是大名鼎鼎。目前義烏為金華市的下轄縣級市,但義烏的市區建設比金華更好,無論從哪方面來講,義烏都有成為地級市的資格。
  • 中國這一「經濟強省」,GDP將超10萬億,卻分不清在南方還是北方
    中國地域遼闊,按地理位置和降水量可分為南北,淮河以北在秦嶺,淮河以南,南北在各種細節上都有很大的差異,由於南方靠近海岸的獨特地理位置,其經濟比北方更具優勢,今天說的是中國這一「經濟強省」,GDP將超10萬億,卻分不清在南方還是北方。
  • 這個經濟「最發達」的縣級市,未來將有望成為廣東省第22個地級市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是中國經濟最強和人口最多的省份,廣東省內有21個地級市,其中有廣州和深圳兩個一線城市,其中還有天河、南山、福田、順德、南海等超級牛逼的行政區,廣東省的經濟雖然比較困難,但在全國百強縣級市中,很少有廣東省上榜,尤其是增城市升級為增城區後,在全國百強縣級市的排名中幾乎看不到廣東省的身影,但作為經濟大省,廣東省內還是有幾個縣級市,其中就包括普寧
  • 河南有座「尷尬」的地級市,由於位置特殊,它是南方還是北方?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在這片土地上,重建了許多城市,這些城市之間由於各種因素等,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例如我國的北方和南方,令人吃驚,首先想到的是相信北方的天氣比南方的寒冷多。然後吃飯的方面,北方的人都是麵食為主,南方的人都喜歡吃米飯,關於這個問題,小編在北方的生活這麼久,知道不是這樣,其實大多數北方人都還是比較喜歡吃米飯,而且所有主要和米飯,麵食的助理,今天介紹一下中國最「尷尬」的城市,這個城市因為位置的原因,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它是南方城市還是北方城市?
  • 中國經濟最強省,一省的GDP就超過整個韓國!網友:肯定不是江蘇
    在上個世紀(20世紀)的60年代,亞洲的幾個國家地區推出了新的改革計劃,在經濟上發展十分迅速,在很短的時間中就遠遠的超過了當時的很多亞洲國家,被稱作四小龍,而在這幾個國家地區中,有三個是華人的主要居住區域,只有一個韓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