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技術的進步讓玻璃隨處可見,是一種比較低廉的材料,但是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科技水平落後的這一個時期,玻璃卻是一個很不容易見到的東西,在古代,它還有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叫做琉璃。
使用這種琉璃作為原材料的工藝品在古代是極受歡迎的,發展到現在這種琉璃製品更是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這也導致市場之中出現了很多偽劣產品,該如何去進行判斷呢?怎麼樣才可以知道它的真假。
琉璃最早出現的時候並不是本土產品,它是外來的舶來品,是從西亞地區和印度河流域這些外來地區經過交易傳入中國的。在一些史書中可以看見春秋以及後朝的人們把這種玻璃作為一種隨身飾品進行佩戴,同時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文化交流的象徵。作為一種商業貿易的珠子,在經濟方面它的價值也是極高。
生產力與科技水平都不發達的古代,製造出的玻璃珠子顏色是非常單一的。在後期的發展之中經過巧手們的裝飾讓玻璃成為了像眼睛一樣的鑲嵌玻璃珠子,也就是現在被人們稱為蜻蜓眼琉璃珠子的這一種工藝品。
之前就說過了,這種琉璃珠是從西亞地區和印度地區傳入的,而當初在這兩個地區,很多人身上都佩戴著這種琉璃珠,他們認為這種琉璃珠可以讓他們闢邪。另外,在古代的時候,珠子也是一種商品貿易的貨幣,可以用這種玻璃珠來進行一種商品的交換。
隨著發展,這種琉璃珠顏色變得豐富多彩起來,通過商品交易進入中國的時候,這種色彩繽紛的琉璃珠就受到了這些王孫貴族們的喜愛。在中原本土也掀起了一股琉璃熱,導致這些中原的匠人們也開始利用本土的原料進行仿製,後來就成功的製造出了代替品。製造出來的琉璃在中國史上是一個極大的突破,蜻蜓眼琉璃珠在製造出來之後,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在珠子文化之中更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原來蜻蜓眼琉璃珠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也讓它的魅力越來越濃厚,現在有更多的收藏家追捧它。這個領域的收藏家認為如果要去收藏這些古代文化的珠子,戰漢時期的蜻蜓眼珠是絕對不能夠將它給忽視了。他們為什麼要如此看重戰國時期的玻璃珠呢?戰漢時期到現在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在土裡的玻璃珠受到了浸透那麼肯定早就已經沒有原來的光彩了,戰漢時期挖出來的彩珠,顏色還是比較有光彩。
戰漢時期的玻璃珠要特別注意,就是因為它的用料不同,戰漢時期的玻璃珠大部分都是半透明為主的,裡面多是鉛鋇的成分,外國玻璃的材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古代由於交通不便,信息傳達也不像現代這樣方便,所以古代的琉璃珠各地還是有一些不同的特點,但是總體看來還是沒有特別大的出入。造型上,戰漢時期的琉璃珠造型紋飾也是一些非常常見的,當然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但是很少見到。
市場上對於古琉璃珠的收藏是非常火熱的,這也導致了近代有很多仿古琉璃珠出現,但是這些經過化學處理得來的仿古琉璃珠儘管外表再像,但是內裡的精神卻難以模仿,是非常不自然的,沒有受沁蝕鈣化腐蝕的麻坑和蛤喇光的皮殼。
琉璃珠使用的材料就和古代完全不一樣,清代大多使用的是進口料,化學配方早就完全不一樣了,追求的也是更加光彩奪目的效果,造型上也是多彩多樣的,對於工藝和外觀上就顯得不那麼重視,所以看起來給人一種不夠內斂不夠有文化深度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