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些古橋 充滿歷史氣息
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重慶地理地圖書店編制的《重慶古橋地圖》發布,重慶域內有記載的古橋有近800座,12座被列入市級文保單位,並且連奈何橋都有兩座。這些古橋究竟在哪?又有怎麼樣的歷史價值。
陸安橋
被茅以升編入《中國橋梁技術史》
陸安橋,原址位於薴溪河萬州老城陸家街,始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橋單孔石拱,總高16.65米,全長59.8米,跨度為31.7米,寬9.6米。根據三峽庫區建設需要,於2007年3月動工復建於重慶市萬州區青龍瀑布景區內。
普濟橋
重慶萬州境內發現最古老的石拱橋
普濟橋位於重慶市萬州區羅田鎮,建造於道光十七年,是迄今為止重慶萬州境內發現最古老的石拱橋,距今約100多年歷史,系當時數名社會名流捐資修建。該橋為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跨百丈溝,是當時川鄂交通道上的主要橋梁。橋長24.7米,寬6.6米,拱高12.9米,跨度18.4米。
涪陵碑記橋
重慶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重慶城東125公裡處涪陵區馬武鎮碑記村。該橋始建於宋紹熙五年(1194),迄今已有800年歷史,是重慶現存最古老的、最大的一座石拱橋。
龍門橋
重慶市保存規模最大的清代石拱橋
這座橋位於涪陵區藺市鎮,是以前重慶到下川東的必經路。長174米,寬8.7米,全部用石頭建造,迄今已有131年歷史。這座橋是清朝光緒年間陳永恩先生主持修建的,前後耗時13年,用錢10多萬元,用工1000多人。
利濟橋
萬古橋
在重慶市江津區朱楊鎮境內板橋場,有一座歷經180餘年風雨的古橋——利濟橋,又名「萬古橋」,當地人習慣稱其為「板橋」。此橋橫跨溶溪河上,完全用石頭建成。利濟橋橋形雄偉壯觀,橋面雕欄玉砌,堪稱一大奇觀。利濟橋於清朝乾隆末年由鄉人募谷籌資修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竣工落成。
巖溪橋
重慶市內目前發現最早的民間石拱橋
巖溪橋亦名鹽溪橋,古志稱聯濟橋、古今橋,是目前發現的巴渝境內兩座宋代古橋之一。原址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北郊嘉陵江西岸的巖溪河口上。南宋慶元乙卯年(1195年),邑人張彥遠始建。清道光丁亥年(1827年),裡人朱汝惠加修,在四川省1987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是重慶市內目前發現最早的民間石拱橋,也是重慶直轄後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萬靈古鎮
大榮橋
大榮橋建於明朝正德初年,為石質平板橋,橋面由平整的大青石鋪就,每塊約重10噸,全長116米,寬1.75米,共有24跨,連接萬靈東西兩岸。中央橋礅上曾有龍頭龍尾石雕,文革中被破壞。現存大榮橋幾經修復,依舊保持原貌,為重慶市市級保護文物。
述先橋
斬龍劍
重慶市雲陽縣南溪鎮鹽渠街道的述先橋是三峽庫區整體保護較好的一座歷史古橋,該橋海拔160米,屬淹沒遷建古蹟。三峽工程蓄水,述先橋沒入水中,只能在季節性水位調節時看見橋面。
天生橋
土家族橋梁建築技術的重要依據
天生橋位於重慶市秀山縣城北40公裡處的溪口鄉五龍村北,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該橋為橋樓式四孔石墩,木樑長亭平橋,呈東南至西北走向,橫跨溪口河,長55.65米,寬7.35米,高4.35米,總跨55米。
作者:wuli帥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