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帶火長假甘肅遊

2021-01-07 人民網

原標題: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帶火長假甘肅遊

   原標題: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帶火長假甘肅遊

   隨著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十一」長假期間,絲綢之路遊受到追捧;甘肅絲綢之路沿線旅遊城市組團遊持續火爆,自駕遊迅速攀升。

   包括「甘肅絲綢之路黃金段全景自駕之旅」、「河西走廊絲綢之路文化之旅」、「『敦煌號』旅遊品牌列車體驗之旅」等在內,甘肅省旅遊局在「十一」長假期間推出了以「金色假期、黃金絲路、絢麗甘肅」為主題的系列旅遊產品,吸引了眾多省內外遊客。

   據甘肅省旅遊局統計,10月2日,甘肅省共接待遊客115.3084萬人次,同比增長18%;實現旅遊總收入69238.24萬元,同比增長17%。甘肅全省三家5A級旅遊景區嘉峪關關城、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分別接待遊客0.5716萬人次、2.0861萬人次和2.86萬人次,敦煌莫高窟接待遊客0.57萬人次。

   「國慶期間,絲綢之路遊要提前半個月預定。」甘肅國泰國際旅行社組團部負責人楊青說,國慶節西北絲綢之路沿線遊火爆,敦煌、嘉峪關等絲路名城住宿已是「一床難求」。

   組團遊火爆的同時,自駕遊也越來越受到人們推崇。據敦煌市旅遊局副局長劉玲介紹,國慶前兩天,敦煌市遊客接待量增幅在20%以上,其中80%是自駕遊。

   「申遺成功後,絲綢之路遊人數有了大幅度攀升。在敦煌,很多遊客是度假式旅遊,希望能體驗絲路文化。」劉玲說。

   據了解,甘肅是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蹟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有敦煌莫高窟1處世界遺產和嘉峪關、麥積山、玉門關、鎖陽城、懸泉置、炳靈寺6處世界遺產點,是絲綢之路上的世界文化遺產大省。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絲綢之路東段申遺啟動
    絲綢之路東段申遺啟動「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是中國首次嘗試的跨國申遺項目,聯合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兩國,跨度近5000公裡,沿線包括了中心城鎮、商貿聚落、交通驛站、宗教聖地等相關遺蹟共33處。
  • 「絲綢之路」申遺:麥積山石窟、張掖大佛寺入初選
    2012年3月6日,記者從甘肅省文物局獲悉,甘肅將積極完善並提供7處申遺點的相關基礎資料,配合做好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路網)」聯合申報工作,2012年6月中旬前完成所缺資料補充,確保申報文本順利編制。
  • 絲綢之路跨國申遺成功 麥積山石窟獲取「世界級名片」(組圖)
    攝影孫永剛絲綢之路跨國申遺成功 麥積山石窟獲取「世界級名片」  作為絲綢之路廊道申報項目中的一個遺產點,我市將麥積山石窟申遺的目標由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轉到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軌道。  從2007年開始,我市絲路申遺工作按照國家、省上總體部署完成了所有工作,接受國家、省上的檢查,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然而,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遭遇了申遺策略的重大調整,使得麥積山石窟的申遺歷經坎坷。
  • 「絲綢之路」北道樞紐北庭故城「申遺」進入關鍵期
    「絲綢之路」北道樞紐北庭故城「申遺」進入關鍵期 北庭故城遺址及其附屬建筑北庭西寺出土文物吸引老人觀看
  • 絲綢之路與甘肅的世界文化遺產
    陸路絲綢之路就是在這一特殊形勢下應運而生的。時光回溯到西漢時期。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和兩關 (玉門關、陽關)的設置,主要是在政治和軍事上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陽關 /杜雨林 / 攝20世紀初期,河西地區的漢塞和烽燧遺址陸續出土大批漢簡,有居延漢簡、敦煌漢簡、懸泉漢簡、武威漢簡等。
  • 「十一」長假甘肅絲綢之路旅遊攻略,讓歷史的沉澱,帶您穿越時光
    嘉峪關幾個世紀以來,甘肅是中國和中亞之間的重要通道,著名的絲綢之路有1600公裡區域坐落在甘肅,該地區被認為是古絲綢之路的 「黃金通道」。長城去年「十 一"長假,我們一家在甘肅的絲綢之路上度過了6天的旅遊行程。漫漫黃沙、雄偉壯觀的嘉峪關古城樓、佛傳魅寶敦煌莫高窟和神秘的月牙泉,這些至今仍歷歷在目,經年難忘。
  • 我們把「生日派對」辦到了世界遺產大會——紀念絲綢之路申遺成功...
    7月6日,在中國國家文物局(NCHA)、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遺產中心(UNESCO WHC)、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ICOMOS China)以及西安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主辦,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辦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期間,舉行了主題為「詩與遠方」的紀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遺產申遺成功五周年攝影展及文化沙龍邊場活動
  • 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門票40元,網友:中國最坑景點
    說到絲綢之路,有分為海上絲綢之路和路上絲綢之路,而今天小編要說的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是三國聯合申遺的世界遺產,你們會猜到是哪裡嗎?看到這幅圖,大家應該就能想到是玉門關啦。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甘肅敦煌市西北90公裡處,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說到玉門關,不禁會想起王之渙那首膾炙人口的唐詩《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嚮往。
  • 眾望同歸 | 郭旃:絲綢之路申遺概念文件和絲綢之路申遺主題研究
    其中最廣闊、最悠久、最綿長、最豐富的文化線路,聞名世界、世所公認的是絲綢之路。1988年,作為「文化發展十年計劃」的一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對話之路:絲綢之路整體性研究」項目,全面啟動和推進了對這一線路遺產的共同關注和聯合行動,引發了世界範圍對絲綢之路及其申遺前景的濃厚興趣。
  • 紀念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五周年攝影展及文化沙龍邊場活動在巴庫舉辦
    」世界遺產申遺成功五周年攝影展及文化沙龍邊場活動,本次活動由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主辦,於當地時間18:00在巴庫會議中心舉行了開幕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先生表示在UNESCO世界遺產中心的協調下,中哈吉三國最終實現了絲綢之路的跨國申報,「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這條跨度近5000公裡的文化遺產涵蓋了33處遺蹟,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友好往來、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展現了中國文化包容、開放協作的態度。
  • 麥積山石窟絲綢之路申遺全力衝刺
    今年七八月份,世界文化遺產組織專家組將進行驗收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天水訊(記者王蘭芳)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來天水旅遊的遊客總人數突破120萬人次大關。不言而喻,如此創紀錄的遊客背後,映射出天水旅遊市場急劇升溫這個事實外,麥積山石窟長達7年的絲綢之路申遺歷程中,在保護和傳承古文化遺產方面所做的大量事無巨細的工作,已然被人們認可,並轉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5月2日,記者在麥積山石窟採訪時了解到,預計今年七八月份,世界遺產組織專家組將來到麥積山,對麥積山石窟申遺工作進行驗收。目前,驗收前的準備工作仍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 絲綢之路跨國申遺:世界遺產理論與實踐的創新
    絲綢之路申遺:成功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絲綢之路其實很早就進入了教科文組織的視野。其中,2009年5月絲綢之路跨國申遺協調委員會的建立,確認了跨國合作的方法,成為申遺成功的關鍵。這種國際合作的機制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至關重要。截至2020年8月,有17個亞歐國家參加的絲綢之路跨國申遺政府間協調委員會不僅保證了首例文化線路申遺的成功,也確保了對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地的有效監測。該模式值得各國及地區借鑑。目前,中國是該委員會聯合主席。
  • 紀念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五周年攝影展及文化沙龍邊場活動在巴庫舉辦
    」世界遺產申遺成功五周年攝影展及文化沙龍邊場活動,本次活動由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主辦,於當地時間18:00在巴庫會議中心舉行了開幕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先生表示在UNESCO世界遺產中心的協調下,中哈吉三國最終實現了絲綢之路的跨國申報,「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這條跨度近5000公裡的文化遺產涵蓋了33處遺蹟,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友好往來、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展現了中國文化包容、開放協作的態度。
  • 絲綢之路跨國申遺:世界遺產理論與實踐的創新
    絲綢之路申遺:成功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絲綢之路其實很早就進入了教科文組織的視野。其中,2009年5月絲綢之路跨國申遺協調委員會的建立,確認了跨國合作的方法,成為申遺成功的關鍵。這種國際合作的機制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至關重要。截至2020年8月,有17個亞歐國家參加的絲綢之路跨國申遺政府間協調委員會不僅保證了首例文化線路申遺的成功,也確保了對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地的有效監測。該模式值得各國及地區借鑑。目前,中國是該委員會聯合主席。
  • 紀念絲路成功申遺6周年 首屆「絲綢之路周」在浙江杭州開幕
    「2020絲綢之路周」活動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席玥 攝新華社杭州6月21日電(記者席玥、鄭夢雨)為紀念「絲綢之路:起始段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6周年,「2020絲綢之路周」活動以「互學互鑑促進未來合作」為主題,19日在浙江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幕。在當天開幕式上,首份《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年報》發布。
  • 中國六大石窟之甘肅炳靈寺石窟迎申遺大考
    中國六大石窟之甘肅炳靈寺石窟迎申遺大考 2013-06-15 09:33:28  來源: 新華網甘肅頻道
  • 專家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應建立協調工作機制
    中新網揚州4月28日電 (陳燕)「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是線性文化遺產,應多地合作,建立有效的申遺協調工作機制。」原大運河聯合申遺辦主任、知名學者顧風28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絲綢之路:世界最長的文化遺產線路(圖)
    新華社發   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當這個項目宣布申遺成功後,現場掌聲雷動。各國專家在發表看法時,對這條文化線路讚不絕口。  為了這一刻,人們已經等待了26年。
  • 景峰:絲綢之路跨國申遺在世界遺產理論與實踐上的創新
    並隨之在2012年對相關定義作了修訂,使之更符合「突出的普遍價值」和申遺實踐。由此可以看出,絲綢之路系列跨國申遺產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也對世界遺產體系的完善做出了貢獻。三、絲綢之路申遺:成功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絲綢之路很早就進入教科文組織的視野。
  • 漳州月港參與「太平洋絲綢之路」跨國申遺倡議
    :一、漳州月港在「海上絲綢之路」史鏈條中不可缺失,參與「太平洋絲綢之路」的申遺條件充分。此次月港利用外國的閒置申遺名額,跨國聯合申報「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條件充分、時機成熟、成功率大。建議政府與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通力協助、全力支持.二、「跨國申遺」給漳州月港提供了歷史機遇,建議各級政府共同締造理念,精心準備,取得突破性成果。近年來,總書記多次提到「太平洋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