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PK現代歌舞,豐收鑼鼓挑戰流行音樂……這是郯城縣高峰頭鎮48個「鄉村文化表演團體」競技在農村文化大舞臺上的一幕「別樣景觀」。在縣文旅局「文化惠民」政策的指引下,這裡的7大新農村社區、48個村莊村村建起了百姓大舞臺,村村成立了自己的文化演出隊伍,柳琴劇團、廣場舞表演隊、鑼鼓表演隊、籃球隊、電影放映隊……一支支民間文化團體,如同一群群善舞的蝴蝶,裹挾著鄉土的芬芳,在「希望的田野上」盡情地傳遞著春的氣息。
一樣的舞臺 別樣的精彩
「手機上什麼好節目都有,現在誰還跑廣場來湊熱鬧?」為解決鄉村舞臺節目老調重彈、演出活動缺少觀眾的實際,縣文旅局積極分析農村文化活動發展走向,在「演出搭配、演員包裝、表演形式、節目創作」四個方面開展創新,滿足群眾對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通過這種文化新思維的指引,《防控疫情聽我勸》、《眾志成城戰疫情》、琴書《戰疫天使在人間》等一大批文藝作品相繼面世,文化元素滲透到曲藝、快板、小品、三句半、歌曲、書畫、攝影等各種表現形式之中。
在文化傳播過程中,郯城縣更是將鄉村舞臺與網絡平臺對接到一起,僅今年,就利用微信平臺推出「戰疫情?郯城縣文藝工作者作品」展示、「眾志成城戰疫必勝」山東郯城書協書法作品微展等50餘期,通過場內和場外互動,在家和外出連線,有效地增強了鄉村舞臺的影響力。
幕後策劃 臺前喝彩
「我們既是農村文化活動的組織者,也是鄉村舞臺的忠實觀眾」。為激勵鄉村大舞臺辦好文化活動,縣文旅局幹部職工積極從「幕後」走上「臺前」,帶頭走近鄉村演出活動現場為演職人員鼓掌加油,為參賽優勝者頒獎點讚。「鄉村文化活動,每個觀眾都是參與者。」為提高群眾的參與意識,每次開辦文化活動之前都要進行精心的策劃,通過問答、競賽、評獎等環節增強互動,讓觀眾融入劇中、參與其中,歡樂其中。在鄉鎮舉辦的「豐收節」鑼鼓大賽、廣場舞團體大賽、拔河比賽、「我為祖國唱首歌」卡拉OK大賽等文藝匯演上,每每都能看到父老鄉親集體參與、角逐舞臺的身影。
為了讓鄉村群眾看到賞心悅目的節目、感受到與手機點播不一樣的文化體驗。縣文旅局還變換文化下鄉形式,不斷給鄉村舞臺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文化進萬家·共圓中國夢」、「中國年·團圓飯」公益培訓、我為鄉親送春聯志願服務、「萬名群眾頌英雄」快閃錄製、「六一」少兒書畫雲展、紅花中國結藝大賽、「中國夢·新時代·話小康」百姓宣講比賽等多彩的文化下鄉活動層出不窮。
文化融入連臺戲,鄉村舞臺借東風。提及未來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郯城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夏立坤胸有成竹:郯城縣是郯國文化發源地,境內郯子林、徐公墓、馬陵古戰場、麥坡古地震遺址、孝婦冢等人文旅遊資源豐富,我們將帶領全縣廣大文藝工作者,在農村這片廣闊的文化舞臺上,創作新曲目,包裝新形象,歌頌新發展,唱好唱活「鄉村振興」這場大戲。(柴繼田 楊永濤 攝影報導)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