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應該是唐朝最佛系的詩人了。
他名維,字摩詰,名字合起來便是佛教的著名居士維摩詰,後世又稱之為「詩佛」。
他的母親崔氏便是虔誠的佛教徒,師從大照禪師普寂。
他的很多詩中也充滿了佛教的哲理禪趣,「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維並不是一直如此佛性,他少年時也是意氣風發的,「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他還曾寫下唐朝最豪放的打獵詩,後人謂之「妙不可言」。
此詩名為《觀獵》,全詩如下: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這首詩寫的是一個將軍打獵的情景,激情洋溢,瀟灑豪放,堪稱唐朝最經典的「打獵詩」。
詩歌可分為兩個部分,前兩聯寫的是打獵的過程,後四句寫的是傍晚回營的場景,有始有終,收放自如,令人嘆為觀止。
首聯先聲奪人,以飛箭的迅猛和角弓的響鳴營造了一個激烈的狩獵環境。
強勁的北風中,傳來了弓弦的震響,風聲角弓聲相互呼應,一個聲勢浩大的打獵場面便躍然紙上。
讀到這裡,也許有人便會好奇:如此盛大的打獵場面是由何人主導?
而詩人接下來的一句便點出了打獵的主人公,原來是將軍帶著士兵在渭城狩獵。
開頭短短10字,看似突兀,卻交代了人物、地點、活動,確實是下筆不凡。
接著的頷聯是千古流傳的名句,進一步渲染了打獵的氣氛。
秋草枯黃,獵鷹的雙眼顯得更加敏銳;冰雪融化,馬兒也跑得更加歡快。
這裡的「疾」和「輕」,用得尤為傳神,一個寫出了獵鷹的敏銳,一個寫出了馬兒的迅捷。
詩人不寫打獵的具體場面,但是獵鷹和獵騎如此給力,它們的主人將軍該是何等的英姿勃發,想必這次的收穫定然不小。
接下來的兩聯寫的是將軍收兵回營的情景。
頸聯極力刻畫了將軍的颯爽英姿和名將風度。
他騎著高頭大馬,轉眼便路過新豐市,不久便回到了細柳營。
這裡的「新豐市」和「細柳營」都有特殊的含義。
「新豐」是盛產美酒之地,而「細柳營」是漢朝名將周亞夫大軍所在之地,以「軍令威嚴,軍紀嚴明」聞名於世。
自來美酒英雄便是標配,軍中將士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也是常態,所以這裡的「新豐」是突出了將軍的豪爽。
而「細柳營」也是不露痕跡地讚揚了將軍的風度,當年周亞夫被譽為「真將軍」,而他的「細柳營」也是天下聞名,以此來比喻將軍的駐地,可不是褒揚嗎?
最後一聯以景收尾。
回頭望去,方才的縱馬馳騁之處,千裏白雲和大地已連城一片。
這裡和開頭遙相呼應,首聯是那樣的大氣磅礴,而尾聯卻是風定雲平,一放一收,是那樣的自然又富有餘味,就像《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所言:首聯聲響高華,結句突出一意,更妙。
這是王維早年的詩,豪邁大氣,看似寫的是將軍打獵的場面,其實這樣英勇的將軍又何嘗不是他內心所嚮往的呢?
後來有人經常將王維的這首詩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相比較,「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岡」。
兩首都是打獵詩中的精品,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不知你更喜歡王維的這首《觀獵》還是蘇軾的《密州出獵》?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讚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