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是位鐵路橋隧工程師,一輩子就跟鐵路打交道。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他親自為17歲的我、他最小的兒子,捆好背包行李,用自行車把我送到了鹹陽「學兵」集中地點,目送我登上開往襄渝線建設工地的卡車……。於是,我們家有了兩個對鐵路懷著特殊感情的人,我們父子間有了關於鐵路上人和事的共同語言。
記得父親生前有一天跟我談到,他從報紙上看到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一位將要退休的老鐵路工人,當工程隊長問他臨退休前還有什麼要求時,這位老工人只提了一個要求,說他只想坐一次臥鋪。這位老工人修了一輩子鐵路,每年探親回家時,都是擠在硬座車廂裡,夾在人縫中,以一個姿勢,坐在自製的小馬紮上幾十個小時(春運期間,硬坐車箱連廁所都擠滿了人)。這次退休了,想坐上一次臥鋪,舒舒服服、風風光光地回家。
工程隊長聽了這位老師傅的要求,不禁熱淚盈眶,當即給「工程段」(八十年代以前鐵路部門下級單位稱為「段」,如「工程段」、「機務段」、「電務段」,「乘務段」等等,現在都改為「公司」了)領導打電話,希望給老師傅搞一張臥鋪票(鐵路職工探親都是使用一次性免票券,憑這張券可以到車站要個座位號,級別高的可以要硬臥。但座位、鋪位什麼時候都緊張,一般都很難要到)。如果免費的要不到,就花錢買一張,工友們湊錢也要滿足老師傅的心願。
「工程段」領導也被這樸素的要求感動了,表示一定要為修了一輩子鐵路的老師傅要到這張臥鋪票。在給老師傅送行時,全工程隊的工人們都換上了新工作服,送他光榮退休回家鄉。老師傅背著簡單的行李,一手緊緊攥著那張臥鋪車票,另一隻手裡仍然提著那隻自製的小馬扎。
我父親也是幹了一輩子鐵路,對下面工人十分了解,這種一輩子在鐵路上跑,卻沒有坐過臥鋪、甚至連正規座位都極少能坐上的鐵路工人,當年不在少數。現在好了,火車提速了,途中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但是坐車的人還是很多。有了高鐵,鐵路工人的小馬扎排不上用場了,但不知他們還能持免票券坐高鐵探家嗎?
(圖片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作者:原鐵道兵5852部隊學兵18連黃康全
整理:尤興益
責編:李郎傑《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