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老鐵路工人帶著馬紮上火車——聽父親講過的故事

2020-12-10 白浪情

我父親是位鐵路橋隧工程師,一輩子就跟鐵路打交道。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他親自為17歲的我、他最小的兒子,捆好背包行李,用自行車把我送到了鹹陽「學兵」集中地點,目送我登上開往襄渝線建設工地的卡車……。於是,我們家有了兩個對鐵路懷著特殊感情的人,我們父子間有了關於鐵路上人和事的共同語言。

記得父親生前有一天跟我談到,他從報紙上看到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一位將要退休的老鐵路工人,當工程隊長問他臨退休前還有什麼要求時,這位老工人只提了一個要求,說他只想坐一次臥鋪。這位老工人修了一輩子鐵路,每年探親回家時,都是擠在硬座車廂裡,夾在人縫中,以一個姿勢,坐在自製的小馬紮上幾十個小時(春運期間,硬坐車箱連廁所都擠滿了人)。這次退休了,想坐上一次臥鋪,舒舒服服、風風光光地回家。

工程隊長聽了這位老師傅的要求,不禁熱淚盈眶,當即給「工程段」(八十年代以前鐵路部門下級單位稱為「段」,如「工程段」、「機務段」、「電務段」,「乘務段」等等,現在都改為「公司」了)領導打電話,希望給老師傅搞一張臥鋪票(鐵路職工探親都是使用一次性免票券,憑這張券可以到車站要個座位號,級別高的可以要硬臥。但座位、鋪位什麼時候都緊張,一般都很難要到)。如果免費的要不到,就花錢買一張,工友們湊錢也要滿足老師傅的心願。

「工程段」領導也被這樸素的要求感動了,表示一定要為修了一輩子鐵路的老師傅要到這張臥鋪票。在給老師傅送行時,全工程隊的工人們都換上了新工作服,送他光榮退休回家鄉。老師傅背著簡單的行李,一手緊緊攥著那張臥鋪車票,另一隻手裡仍然提著那隻自製的小馬扎。

我父親也是幹了一輩子鐵路,對下面工人十分了解,這種一輩子在鐵路上跑,卻沒有坐過臥鋪、甚至連正規座位都極少能坐上的鐵路工人,當年不在少數。現在好了,火車提速了,途中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但是坐車的人還是很多。有了高鐵,鐵路工人的小馬扎排不上用場了,但不知他們還能持免票券坐高鐵探家嗎?

(圖片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作者:原鐵道兵5852部隊學兵18連黃康全

整理:尤興益

責編:李郎傑《白浪情》

相關焦點

  • 【聽老黨員講故事】 東河「老蘇哥」的愛民故事
    【聽老黨員講故事】 東河「老蘇哥」的愛民故事 2020-07-02 0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公交老法師講公交老故事--新民關注—上海頻道-東方網
    記者請這些老法師講述自己工作中發生的故事,講上海公交發展變遷的故事。   司機篇   楊金海為乘客常備針線   他把一顆心時刻掛在責任的檔位上,手中的方向盤從不偏離安全的圓心,耳邊始終長鳴著群眾安危為重的警鐘。他一路平安駛過100萬公裡的漫長行程。
  • 雲南鐵路博物館一日遊
    【溫馨提示:文中涉及的圖片均為作者拍攝,所涉人物肖像請勿隨意轉載】難得休息在家,答應陪父親大人去北站鐵路博物館轉轉,我記得有一年也是父親大人、兒子和我三人來過一次,不過父親大人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鐵路,對這些彰顯鐵路歷程的文物自然情有獨鍾,所以只要他願意,自然是要陪同前往滴。
  • 三代鐵路人見證新老「京張線」
    2019年底,京張高鐵開通運營,京張線上的「綠皮車」隨之淘汰,王富強的「身份」也隨之轉變。現年55歲的王富強是京張高鐵張家口東花園北站一名消防綜控室綜控員。此前,16歲便跟隨父親上了火車的他直到接班,一直從事列車售貨員的工作。  從父親開始,王富強一家三代都是京張線上的鐵路人,他們見證了京張線的歷史與繁榮,也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與變遷。
  • 大連鐵路工人火車上雕出三層玲瓏塔
    宋本春將退休後的時間都用在了木雕上。  每層塔中間都有一個可以隨意轉動的鏤空球,塔簷上的木鈴小巧精緻。這座約20釐米高的三層木製寶塔,是宋本春30年前在往返普蘭店與瀋陽間的火車上雕刻的。  70歲的宋本春是一名鐵路退休工人,從17歲起便對木雕著迷,退休後將全部時間都用在木雕上。他雕的寶葫蘆,葫蘆身、葫蘆蓋以及鏤空連接它們的十多節木環,均是用一塊木料製成的,這也是他的絕技。  宋本春家住普蘭店市內,隨著天氣逐漸轉冷,他將木雕的場所也轉移到了家裡。打開門,宋本春身著藍色舊工作服,戴著口罩,手裡還拿著電烙鐵,原來他正在家裡烙葫蘆。
  • 聽父親熊向暉講中共地下黨的故事(二)
    我曾經梳理過1939年3月父親擔任胡宗南機要秘書之後,到1943年7月他向延安送出蔣介石密令胡宗南閃擊延安情報的四年間,他做過的一些事: 他第一天上任,就趕上戰幹四團河防大隊結業——學員都是縣長以上的官員,胡宗南要去講話。胡先生7點起床,7點半吃飯,一邊吃飯一邊看原來的秘書給他準備的講稿,覺得寫得不好,就叫父親再寫一個。
  • 82年前的今天,武漢火車輪渡碼頭竣工,粵漢鐵路火車輪渡過大江
    其實,2009年12月,當武廣高鐵呼嘯而過的時候,曾經繁榮的粵漢鐵路段正在孤獨地老去,它老去的速度,正是這座城市發展的速度。【日曆標籤】1936年,歷經40年滄桑,粵漢鐵路武昌徐家棚至廣州黃沙1096公裡終於全線貫通。
  • 奮鬥新時代」三代火車司機見證鐵路提速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三代火車司機見證鐵路提速薪火傳承,祖孫三代參觀蒸汽火車。回顧往昔,祖孫三代走過一臺已經「退休」的內燃機車。在嘉峪關一個環境舒適的小區裡,79歲的張幹臣坐在搖椅上,久久凝視著一張老照片,圖片上是他曾最親密的夥伴——一列老式的蒸汽火車。1958年的一天,大街上的喇叭傳來了「支援大西北,幹鐵路,開火車」的招工消息,讀初中的張幹臣果斷報名。從普通學員到火車司機,他用了12年時間。
  • 在大新疆,世界上最後的蒸汽火車還在奔馳
    蒸汽機車,作為工業革命的活化石,現在通常只能在火車博物館或旅遊體驗區才能看到。還在鐵路上真正運行的蒸汽機車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但這卻是真的。中國最後的幾列蒸汽機車就行駛在新疆三道嶺煤礦區,它們日夜不停地呼嘯奔馳,承擔著將煤運出礦坑的重任。
  • 【我們的改革開放】三代火車司機的「速度與激情」
    冬天父親駕駛火車時,得開著車窗瞭望,寒風呼呼地往車裡灌;夏天爐膛裡的火焰躥得老高,車內又悶又熱。值乘途中吃飯也是個難題,冬天可以從家裡帶飯,但夏天飯菜很快就餿了,父親只能揣著饅頭開車。在那些年中國鐵路的「慢時光」裡,父親也享受著開火車帶著大山裡的旅客見識城市的快樂。
  • 從火車司爐工到「高鐵畫家」 老鐵路人見證中國鐵路變遷
    中新網石家莊8月2日電 題:從火車司爐工到「高鐵畫家」老鐵路人見證中國鐵路變遷  作者 李曉偉  從18歲的小夥子到如今鬚髮皆白,從石太鐵路上的一名火車司爐工到蒸汽機車司機、電力機車司機,再到退休後拿起畫筆描繪高鐵,75歲的老鐵路人杜府仁用自己的方式,見證著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變遷。
  • 母親去世後,兒子帶著父親環遊中國
    近日,微博上 #母親去世後兒子帶父親自駕遊#的話題 中國所有省份都已去過。 6個月陪父親說的話比過去18年還多 今年6月初, 白宇帶著父親, 從安徽黃山出發, 順時針環遊中國。
  • 森鐵工人
    可人們還曾記得這個當年中國國內工業的驕傲,在最後退出歷史舞臺所經歷的悲壯故事麼!這個故事就是那些老一輩森鐵工人在改革經歷中艱苦奮鬥,忍辱負重,站好最後一班崗,給人們保留了現在的財富,也唱響了工人階級硬骨頭的讚歌。當初,1953年樺南森林鐵路開始運營時,有12臺28噸國產小型蒸汽機車,設立機務段,廠務段,工務段,職工有1500人,主要擔負林業局的木材運輸。
  • 【夜讀】老木匠退休(小故事大道理)
    出門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 老劉講狐狸報恩的故事我聽後半信半疑,不知你信不信
    他參加過渡江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戰功赫赫,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1997年劉大爺退休後,忙碌慣了的他實在耐不住寂寞,他就帶著老伴回了農村老家,承包了村東那片荒山,開始了植樹造林綠化荒山退而不休的生活。對於劉大爺的選擇,他的兒女都不贊同,戎馬一生的劉大爺應該好好休息休息,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 印度工人沿鐵路步行回家,坐在軌道上吃早飯時被貨運火車碾過身亡
    新冠病毒大流行病期間,印度持續封國,所有交通工具停運,大量的移民工人不得不步行回家,在這途中卻爆發了不少悲劇。據《印度斯坦時報》4月21日報導,周二(4月21日)早上8點左右,在恰蒂斯加爾邦的科裡亞縣,兩名工人坐在鐵軌上吃早餐,被一列進站的貨運列車碾過身亡。
  • 手錶指針上的老故事
    一家人都曾飽受外國侵略者施與的苦難,奶奶曾被日本侵略軍刺過一刀;父親被抓去當勞工整整三年,遍體鱗傷逃回家;年幼時的自己也被日本鬼子狠狠地踹過好幾腳……在杜戎勝心中一直有個信念如火燒:「我要報仇!」  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上海參照進口手錶開始了國產手錶的試製,問世後,在當時的老百姓心目中,中國最好的車是紅旗車,最好的表是上海表;年輕人以騎永久車、戴上海表、聽紅燈收音機為時尚。  對於現代人而言,手錶是一個時間的計時器,似乎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的生活。
  • 新老京張線 大王小王事
    自然,新老京張鐵路線相隔110年的開通運營,對於在這條線路上打拼了一輩子,甚至見證影響直接改變了整個家族幾代人的生活與命運軌跡,其夾雜的各種情感糾葛、鮮為人知的故事,也許對於一般人而言這種恍如隔世的感受帶來的衝擊更為直接與猛烈。
  • 李小林:帶著中國工人上美國國會
    只能這樣講,作為我們多年來從事中美民間交往的人士來講,我們認為民間交往的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大。因為美國的國會議員是民選的,美國的總統也是民選的,他們認為自己是代表著美國的民眾和國家的利益的,我們認為我們應該代表我們中國的國家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所以就發生了一些碰撞。雙方還是應該冷靜下來,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但是這也說明我們在宣傳上和一些民間交往上的力度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加大。
  • 五一遊 之 大秦鐵路
    對我來說,認識「大秦鐵路」的緣分是從「豐沙鐵路」開始的。去年,我坐火車從北京到甘肅旅遊的時候,當時我們的火車走的是門頭溝那邊的路,一路穿過北京西山65個山洞然後來到貌似平原的官廳水庫一帶,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就在鑽山洞的時候,有個愛好鐵路知識的大學生和我站在一起望著窗外,我們不知怎麼就搭上話了,於是他給我講了很多鐵路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