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蕭瑟,草木寂靜。
2018年12月10日,像往常一樣騎著摩託進村上戶的文樹人不幸發生車禍,56歲的生命驟然定格。噩耗傳來,文樹人的家人、同事以及他掛點扶貧的會昌縣周田鎮橋塘村的群眾沉浸在無限的惋惜與悲痛中。「可惜了那麼好的一位幹部。」他掛點的貧困戶饒澤亮第二天趕圩時聽到消息,掩面啜泣。
文樹人是周田鎮政府幹部,2014年,他開始結對幫扶橋塘村的8戶貧困戶。從此,他風裡來雨裡去,奔忙在扶貧路上,為群眾宣傳政策,排憂解難,與群眾結下了深厚感情。近日,筆者採訪了文樹人結對幫扶的村民以及曾與其朝夕相處的同事。
一輛摩託車 風雨無阻訪農戶
「黨和政府讓我結對幫扶貧困戶,就是派我去『走親戚』,親戚家有困難,我更要常去。」這是文樹人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文樹人掛點的橋塘村地勢較高,道路彎曲,無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一輛摩託車便成了文樹人進村入戶的標配。
懷揣著真情去扶貧,工作效率也重要。文樹人掛點的8戶貧困戶分布在橋西、光下幾個村民小組。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他將掛點戶串成了一條曲線。「老文走之前還給我打了電話,說要來我家坐坐。」饒亮有最終還是沒能等來文樹人,「我清楚他的路線,從張春妹家中出來,他就會來我家,然後再去曾屋小組。」
文樹人的到來,給老人帶來了關心照顧,給青壯年帶來了致富政策,給孩子們帶來了鼓勵與歡樂。
今年66歲的饒澤亮是文樹人結對幫扶的貧困戶。8年前,其子患上糖尿病,沉重的醫療支出讓他家一貧如洗。3年前,饒澤亮本人也不幸中風,右側手腳僵硬得無法動彈。當時,饒澤亮妻子要去縣城醫院照顧兒子,洗衣做飯便成了難題。文樹人了解到饒澤亮家中的困難,心中掛念著,時不時就往他家跑,關心他的衣食住行。
「見到我行動不便,不會做飯,老文一直幫助我。我妻子不在家的時候,他時不時來給我炒幾個菜。」饒澤亮說。
扶貧備忘錄 百姓之事記心中
「近期待辦事項:1.饒澤亮行動不便,家中無人照料,為其做飯。2.動員饒清華參加技能培訓。3.上戶了解張春妹健康狀況……」
備忘錄是文樹人的扶貧「法寶」,裡面記載的都是結對幫扶貧困戶的訴求。翻閱裡面的記錄,一個細緻體貼的扶貧幹部身影浮現眼前。「群眾事,無小事」,面對結對幫扶戶的家長裡短,文樹人從未失去過耐心,只要是合理訴求,便一一記錄下來,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並逐一予以解決。
「老文總說他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其實我知道,他是責任心強。」文樹人結對幫扶的貧困戶曾培熙說。文樹人與曾培熙早年熟識,結對幫扶工作開展後,文樹人關心曾培熙家庭的長遠發展,時常上門與其談心,鼓勵其家庭成員掌握技能,辛勤創業,不等不靠。如今,憑藉勤勞的雙手,曾培熙一家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這麼負責任的幹部,親兄弟都沒這麼好。他走了,我連聊天的伴兒都沒有了。」曾培熙說著,不由地紅了眼眶。
同樣感受到文樹人關心的還有73歲的張春妹老人。她告訴筆者,得知消息當晚,自己一夜未合眼。第二天,老人拿出文樹人送給自己的兩包枸杞,止不住地流淚。「我叫他不用為我破費,他卻對我說,我歲數大,天氣冷要顧好身體。沒想到,他卻沒有顧好自己。」在張春妹老人眼中,兒女出外打工,孩子上學住校,幫扶幹部經常來家裡聊聊天,是一份難得的陪伴和溫暖。
堅守在一線 永葆工作積極性
「我來問問,文樹人幹部受傷嚴重嗎?什麼時候能好?」2018年12月11日一大早,住在周田圩上的張起金老人在鎮政府門口徘徊,逮著人就問。當得知文樹人已經離世的消息,老人顫抖著說:「那麼好的幹部,假如他還能回來工作該有多好啊。」
文樹人自1990年調至周田鎮政府工作後,28年來從未調離過周田。其中的25年,他都堅守在民政事務崗位上,對周田鎮的村情民情、山山水水,比自己的家鄉還要熟悉。
翻閱著一本本手工抄寫的結婚登記簿,上面字跡清秀,內容清晰,工整美觀。這些都出自文樹人之手。「以前工作條件艱苦,連複印設備都沒有,老文耐心細緻地一字一字寫下了這些原始臺帳,沒幾個人能做得了這工作。」文樹人同事周澤義說。
民政窗口業務事無巨細,文樹人負責的五保和高齡補貼辦理業務又多是和老人打交道。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文樹人總是提醒自己,無論遇到了怎樣的溝通不暢,也要保持平和與微笑。25年來,文樹人接待過的辦事群眾數不勝數,處理的業務更是不計其數,他一直保持著工作的積極性。在他眼裡,只要是為群眾辦事,沒有拖延與敷衍了事的道理。他的付出、他的心血凝聚成了群眾給予他的好口碑。
「就在意外發生前一兩天,文樹人還在加班加點,做好了退役軍人登記工作。」同事曹斌感嘆道,「我和他一起共事了10多年,可謂並肩作戰,風雨同舟。我知道他有過昏迷史,又患有糖尿病,便時常叮囑他不要太勞碌於工作,而他總是說自己扛得住。」
文樹人工作中處處透著的「老黃牛」精神更是讓年輕幹部佩服不已。「在文樹人眼中,落實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布置便去馬上落實。」周田鎮副鎮長池彬煜說。為了落實好脫貧攻堅工作,有時家中遇到急事,文樹人也是能省則省,請半天假,時間一到便立馬返回鎮裡。妻子念及他的身體,幾次要求他多休息片刻,他也不肯。「共產黨人理應永遠奮鬥在路上,等我退休了,回來好好帶孫子。」文樹人一句安慰妻子的話,竟成為無法兌現的諾言。
而在脫貧攻堅這個戰場,他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向人民交出了無愧於時代的答卷。(贛南日報 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