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下午,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瀘山突發森林大火,作為曾經在西昌工作生活過10餘年的人,跟很多朋友一樣,心裡很緊張,一直關注救災工作進展。
3月31日得知在滅火救援中有18名為打火隊員及1名為當地嚮導不幸在救災中遇難,心裡很痛!同樣的「3.30」!2019年3月30日涼山州木裡火災,31位英雄壯烈犧牲!慘痛的教訓歷歷在目啊!4月1日上午又看到了四川在線的消息「400米!火線逼近西昌瀘山光福寺」,心裡又是一緊。很是擔心!作為原來常去爬瀘山的人,心知天乾物燥、風大肆掠的季節,火災救援的難度和嚴重後果。回憶起了許多西昌往事!
西昌市是一個縣級市,也是涼山州的州府所在地。算是在中國非常知名的城市,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彝海結盟就在涼山州發生,還出了山鷹、彝人製造、曲比阿烏等音樂人。氣候四季如春,稱為「月城」「小春城」。古人曾用"松風水月"來描繪瀘山邛海的風光,即瀘山的松、安寧河的風、邛海的水、西昌的月。2000年剛到西昌工作時,西昌的同事朋友常和我調侃:「你們雲南有滇池、洱海,我們西昌有邛海;你們雲南有西山、蒼山,我們西昌有廬山;你們雲南有石林,我們西昌有土林;你們昆明四季如春,我們西昌沒有冬夏」。我自己也承認非常喜歡西昌,這個城市跟大理很像、跟昆明也很像,山清水秀,風還更小,紫外線更弱一些,生活還很休閒。
在我國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了多個第一,位列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場的「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位於西昌市,創下了發射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實用通信衛星、國際商業衛星、導航衛星、月球探測衛星、數據中繼衛星和第一枚大推力捆綁式運載火箭等多項「第一」,嫦娥系列等100多顆衛星從此發射升空。2016年12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西昌市的火把節在全國辦得應該是最有特色的,沒有之一!火把節期間,西昌放假調休,狂歡七天。剛到西昌時,城內火把節開幕式異常熱鬧,滿城火把,全民熱舞。後來才將開幕式移至城郊火把廣場、洛古波鄉火把廣場、大箐鄉白廟村詩歌小鎮、四合鄉火把廣場等。除傳統火把狂歡、彝族傳統選美大賽及鄉村民俗文化遊外,火把節還會舉辦邛海螢光夜跑,高層次人才智薈論壇、魅力中國城、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產品展覽等系列特色亮點活動。
2000年後,西昌市在衛星品牌、火把節品牌優勢的基礎上,依託氣候優勢和邛海、瀘山生態環境優勢,提出「西昌,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集中精力打造旅遊、休閒養生產業。通過近20年的持續投入,城市風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投資50億元,打造出了中國最大的城市溼地公園—邛海溼地公園,公園總面積有2萬餘畝,包含觀鳥島溼地公園、夢裡水鄉溼地、煙雨鷺洲溼地公園、西波鶴影溼地、夢尋花海溼地、夢回田園溼地等等,反正就是很大很美,買了門票後2日有效,因為一天你逛不完!
本次受災的瀘山,瀕臨邛海拔地而起,以"半壁撐霄漢,寧城列畫屏"的氣勢與邛海構成川西南一大景區,被譽為"川南勝境"。瀘山海拔2317米。它東臨碧波如鏡的邛海,西瀕蜿蜒秀麗的安寧河,北有歷史古城西昌,南依巍巍聳立的螺髻山。
密林深處高低錯落梵宇、佛宮十餘座,古剎殿宇因地就勢,各據幽境,巍峨壯觀,雕梁畫棟,令人神往。素有"觀音閣曲折迂迴,瑤池宮高敞向陽,玉皇殿勢險雄偉,五祖庵僻靜幽深"之謂。 可惜在4月1日上午獲悉,瀘山五祖庵損毀嚴重,撲救人員目前正在清理餘火!
瀘山的第一座古剎"光福寺",是瀘山最大的建築群,也是主廟,始建於貞觀十五年。瀘山各寺廟都建有望海樓,因地勢不同而觀景各異。光福寺望海樓名"吟雲閣",憑欄遠眺,海闊天空,漁舟點點,岸柳、村落歷歷在目。
尚在西昌工作時,周末有空時總喜歡與朋友相約拖家帶口去爬瀘山,爬瀘山有幾種方式,一是在邛海公園門口開始步行攀登,步行近1小時可以到光福寺,然後有兩種選擇,從光福寺左側有硬化過的機動車道平緩上山(管理處以外的機動車不能通行),也可從光福寺右側的臺階拾級而上。我們最喜歡的方式還是先駕車至光福寺後從左側登山,帶小孩緩緩步行近2小時至臥雲山莊(原蔣先生和宋女士的別院),可以俯視邛海和西昌全景,神清氣爽,然後原路返回。瀘山的機播林是我見過生長最整齊的林子,都是松樹(易燃),海碗粗,筆直,高約10米,樹叢中零星有些墳墓和碑刻可駐足。上下山途中常常可碰到一些猴子,但很溫和,不太敢搶人食物。
西昌最引人入勝的景點是西昌衛星發射場、瀘山邛海風景區和螺髻山風景區(有九寨韻味),加上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氣候優勢。成為四川很有競爭力的旅遊休閒勝地。西昌的房價一度與成都相差不大,在一段時間曾經是四川其他州市的三倍以上。在火把節、黃金周等旅遊旺季更是一房難求,一個標間賣千元以上不足為奇!
在西昌工作的10年已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工作、結婚,女兒在西昌出生,只至上完學前班才回昆明,一直將西昌作為第二故鄉。還有好多朋友在西昌工作生活。希望你們在此次災情中安安全全!參與抗災戰鬥的朋友們都平安歸來!!希望災後瀘山能夠迅速恢復生氣,滋養西昌人民和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