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入伏首日,國網天津電纜公司110千伏北聯線14號工井防水封堵工作現場,在對工井進行半小時強排風換氣後,檢修員趙湧泉用空氣檢測儀從井上檢測井下氣體合格,申請下井二次檢測。
天津北方網訊:「一氧化碳指標正常,硫化氫指標正常,氧氣含量達標,申請下井進一步檢測。」
「同意下井檢測,注意穿戴好正壓式呼吸器,對講機隨時溝通,有危險立刻撤離。」
入伏首日,國網天津電纜公司110千伏北聯線14號工井防水封堵工作現場,在對工井進行半小時強排風換氣後,檢修員趙湧泉用空氣檢測儀從井上檢測井下氣體合格,申請下井二次檢測。
「電纜工井作業是典型的有限空間作業,一旦通風不及時,有毒有害氣體超標,很可能造成重大人身傷亡事故。」此次工作負責人石雲飛一邊協助下井人員趙湧泉穿戴設備,一邊介紹,「尤其現在高溫天,井下積水更易形成有毒氣體,要格外小心。」
說話間,趙湧泉已經熟練穿戴上重達30斤的正壓式呼吸器,將呼吸面罩牢牢扣緊在面部。由於經常佩戴呼吸面罩,他臉上已有一圈深深的印痕,同事們把這印痕比作醫護人員摘下口罩後的「最美印痕」。
井口狹窄,加之背著沉重的氧氣瓶,趙湧泉吃力地下井。高溫下,儘管經過排風,狹小的電纜工井內依然如同蒸籠一般。
挨個角落進行氣體檢測後,趙湧泉再次爬出工井口,儘管這次只用不到10分鐘,但汗水已浸透衣服。
兩次氣體檢測合格,石雲飛絲毫沒有放鬆警惕,在給每一位下井作業人員佩戴心率檢測手環後,他再次確認井下視頻監控、救援三腳架、通風設備正常運轉,才許可工作人員下井作業。
「戴好安全帽、打開對講機和頭燈、雙手扶梯……」井上石雲飛不厭其煩提醒著,井下趙湧泉、閆偉龍兩位檢修員正式開始當天的防水封堵作業。
電纜工井縱向長12米,橫向截面只有2平方米,加上電纜佔據大部分空間,兩位身高超1.8米的小夥子幹起活兒來格外侷促,他們「佝僂」著身體,一層又一層地為工井壁刷塗防水材料,汗水順著二人面頰淌下。
三個小時後,防水封堵作業順利完成,全體作業人員安全出井。
「這下,不用擔心電纜工井汛期雨水滲漏了。」衣服已經完全溼透的趙湧泉笑著告訴記者。(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來源:北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