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競爭格局與上海地位

2020-12-09 文化企業研究

執筆作者:陳冰心 同濟大學

報告主編:解學芳 同濟大學;臧志彭 華東政法大學

責任編輯:胡晨楠 同濟大學

本號編輯:張軒宇 華東政法大學

公益平臺:文化上市公司

文公使命:讓文化為資本領航

WX ID :Cultural Companies

當前數位化浪潮迭起,計算機、網際網路、信息通訊等數位技術不斷向各個領域廣泛滲透融合,文化產業和數位化技術相結合,催生出新的產業形態——數字創意產業。本文以2008-2017年全球各城市的數字創意產業上市公司數據為入手點,參考前人研究,主要從數字創意產業的核心層即數字創意內容生產行業,位於中間層的數字創意產品傳輸流通類行業,以及支撐層的數字創意設備製造行業三個價值鏈環節,深入探討每個環節的代表性行業,對全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集聚格局進行定量與定性的分析,並從價值鏈角度明確中國城市及上海的功能定位,提出上海未來發展的升級策略。

圖1:數字創意產業價值鏈模型:三大環節及細分行業部分列舉

一、上海在全球數字創意內容

生產環節的競爭地位與差距

數字創意內容生產行業為消費者提供創意內容,是數字創意產業最為核心的價值所在,它決定了數字創意產業鏈的形成、衍生與增值能力,代表性企業如美國的華特迪士尼、時代華納、康卡斯特、宏盟集團等。下面主要從上市公司數量、營收總值、營收均值三個維度,重點分析廣播電視業(Broadcasting)、影視娛樂業(Movies & Entertainment)、出版業(Publishing)等三個內容類行業的全球城市集聚格局及上海的全球競爭地位。

1、全球數字創意內容生產環節的競爭格局與區域集群

(1)廣播電視業:亞洲城市集聚較多,德國城市居特斯洛(Gutersloh)遙遙領先

隨著各國對創新發展的重視,廣播電視業正試圖調整產業布局新架構,以期實現廣播電視高質量、創新性的發展,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視聽需求[1]。2008-2017年廣播電視業共有1330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全球95個城市中,營收總值約為11095.32億美元,均值約為8.34億美元。對上市公司數量在20家以上的14座城市進行比較分析,發現整體分布較為均勻,數量差距不太大,亞洲城市相對集聚較多,如前三名城市:東京88家,首爾75家,曼谷60家。

綜合營收均值、總值和公司數量來看,公司數量最多的東京均值排名第十位,營收總值以1953.62億美元位列第二,僅落後於德國中部城市居特斯洛的2102.19億美元。居特斯洛的上市公司數量僅有10家,但以210.22億美元的營收均值雄踞第一,遠遠超過其他城市,這與總部位於居特斯洛、擁有184年歷史、全球著名的內容製作和傳播公司貝塔斯曼集團(Bertelsmann AG)密切相關。貝塔斯曼是德國第一大媒體集團,旗下業務涵蓋影視(UFA影視公司,RTL集團,VOX電視臺)、出版(蘭登書屋RandomHouse)、雜誌(古納雅爾G+J)、服務(歐唯特集團arvato)和媒體俱樂部(直接集團DirectGroup)等眾多領域,實力雄厚[2]。

(2)影視娛樂業:孟買集聚最多,紐約實力最強

影視娛樂業當前正處於高速成長期,在粉絲經濟帶動下,與動漫、遊戲、出版、網絡文學等不斷融合,經營效益和發展趨勢較好,上升空間巨大[3]。2008-2017年共有3034家影視娛樂業公司分布在全球149個城市中,營收總值約12122.03億美元,均值約為4.00億美元。影視娛樂業的公司數量較多,披露營業收入且上市公司數量在20家以上的就有29座城市,其中孟買數量最多,高達336家;首爾次之,有266家;中國香港有212家,位列第三。

孟買是印度的商業和娛樂業之都,是印度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也是印度最大的電影城寶萊塢的大本營。印度的大牌電影演員、主要電影明星都居住在孟買,相當一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影片就在這裡生產。韓流(K-wave or Hallyu),即韓國流行文化,如電視劇、電影、流行音樂、時尚和網路遊戲等,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對改善國家形象,促進經濟發展有極大的正向作用。全球知名的韓國「三大娛樂公司」即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S.M.Entertainment)、韓國YG娛樂有限公司(YG Entertainment)、韓國JYP娛樂有限公司(JYP Entertainment)的總部均位於首爾。作為亞洲的金融、創意中心,中國香港的影視娛樂上市公司數量較多,除了產業基礎穩固外,還與資本環境良好、上市政策優惠、文化包容性高等因素有關[4]。未來香港將充分藉助其影視人才優勢,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影視創作生產。

考察影視娛樂業的營收總值和均值排名,發現前兩名城市位次不變,紐約穩居第一,巴黎位列第二。紐約的影視娛樂業上市公司數量和巴黎不相上下,但卻以5022.72億美元的營收總值和106.87億美元的營收均值遠超巴黎,堪稱絕對的「超級巨頭」。紐約的百老匯是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也是美國現代歌舞藝術和娛樂業的象徵。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傳媒娛樂產業全球重要市場研究報告》,當前美國將紐約作為產業布局的核心之一,並根據拍攝設備、拍攝激勵以及電影、電視劇和數字流媒體內容等維度,高度細分出了多個產業中心。紐約已然成為全球影視娛樂市場的產業引領者[5]。

(3)出版業:倫敦集聚效應最顯著,巴黎產業實力最強

在大數據背景下,出版業的出版形式、內容選題、編輯創作、傳播形式都發生了重大變革,傳播更具時效性、共享性和廣泛性[6]。2008-2017年出版業共計2163家公司分布在全球150個城市中,營收總值約9449.18億美元,均值約為4.37億美元。上市公司在20家以上的有25座城市,其中東京數量最多,高達144家,但營收總值約為353.26億美元,排名第5,均值約為2.45億美元,排名第58;倫敦的上市公司數量為126家,總值以2009.85億美元,排名第1,均值以15.95億美元,排名第10。總的來說,倫敦的集聚效應最強。

從全球出版業營收總值和均值前十強來看,巴黎雖然上市公司數量不多,僅有17家,但總值以970.99億美元位列第二,均值以57.12百萬美元位列第一,總體產業實力最強。法國出版業歷史悠久,以高質量和創造力為主要特色,全國主要的出版社都集中在巴黎附近。隨著全球市場對法語讀物需求量的增長,以巴黎為首的法國出版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5G時代的來臨,也將為出版商提供更多技術上的支持,加速行業的更新與成長[7]。

圖二

2.

上海在全球數字創意內容生產環節的

競爭地位

中國城市在數字創意內容生產行業核心層的突出特點主要表現在:中國香港和北京上市公司數量優勢明顯。如,中國香港有212家影視娛樂業上市公司,位列第三;北京有147家,位列第五。中國香港有100家出版業上市公司,位列第三;北京有51家,位列第七。

具體到上海(表1),發現其廣播電視業最弱。2008-2017年披露營業收入的廣播電視業上市公司共有1330家,分布在全球95個城市中,上海卻一家都沒有。這與國內國際的行業分類標準不同、上海廣播電視業目前正處於產業結構優化過渡期等因素有關。截至2019年,上海電視已歷經60年的發展,上海廣播則已發展了90年。廣播電視業的大眾性和文化性,決定了上海廣播電視業伴隨著上海社會的變遷,不斷發生著變化[8]。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統稱Shanghai Media Group,簡稱SMG)是中國目前產業門類最多、產業規模最大的省級新型主流媒體及綜合文化產業集團,旗下公司眾多,但上市公司僅有1家,即提供視頻內容服務和文娛產品的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9]。面對受眾對傳播渠道的主動選擇性加強、媒體融合趨勢愈演愈烈等新形勢,上海應積極推動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公司上市,憑藉資本手段高效實現媒體融合,助推業務多層次發展,整合打造區域品牌形象,力爭形成產業生態格局[10]。

上海的影視娛樂業、出版業無論是公司數量還是總值和均值,在全球範圍內都排名較為靠前,企業集聚效應凸顯。但從與全球均值的差距可知,上海與頭部城市相比仍實力懸殊。確立了國際文化大都市戰略目標的上海,應努力在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中發揮核心層引領作用。上海的一大批優秀文化企業和企業家正在激烈的競爭中嶄露頭角、發展壯大,而且帶動了一大批新興文化業態的成長,如三七互娛、愛奇藝、B站(Bilibili)等聚焦移動網際網路、網絡文化等新興領域的上市公司,這預示了上海發展文化內容創新力的良好前景。

表1 2008-2017年上海數字創意內容生產環節各行業的公司數量(單位:家)及營收情況(單位:億美元)

二、上海在全球數創內容

分發傳輸環節的競爭地位與差距

處於中間層的數字創意產品傳輸流通類行業主要通過軟硬體開發,為創意內容提供傳輸通道和消費平臺,代表企業有谷歌、亞馬遜、瑞典愛立信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革命浪潮的爆發式普及與創新應用,催生了網路遊戲、動漫、電影、新聞、出版、音樂等一系列數字內容業態的出現與變革,其營銷手段與消費方式也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下面主要從上市公司數量、營收總值、營收均值三個維度,重點分析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Internet Software & Services)、網際網路與直銷零售(Internet & Direct Marketing Retail)等行業的全球城市集聚格局及上海的全球競爭地位。

1、全球數創內容分發傳輸環節的競爭格局與區域集群

(1)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業:東京集聚效應強,深圳產業實力強

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和資本力量的共同催化下,共享經濟、數字支付、跨界電商等新興業態不斷孕育發展壯大,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業獲得了飛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顯著[11]。2008-2017年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業共有4916家企業,分布在全球300個城市中,營收總值約為6557.75億美元,營收均值約為1.33億美元。46個城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在20家以上,且數量差距明顯。位列第一的東京有884家,遠遠超過全球其他城市;公司數量在100家以上的城市共有4座:華沙、倫敦、首爾、雪梨、北京;其他城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均不超過100家。

觀察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業營收總值和均值的城市排名,東京經濟總量龐大,以1514.90億美元的營收總值高居首位,集聚效應顯著;但營收均值1.71億美元,僅位列第44。反觀中國深圳和德國蒙塔鮑爾(Montabaur),這兩座城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均不超過20家,但營收總值分別位列第二、第三,均值又分別位列第一、第二,其經濟實力不容小覷。其中,深圳的營收總值是蒙塔鮑爾的3倍多,均值是其近2倍。深圳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國內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聚集有騰訊、華為、迅雷網絡、思貝克等知名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業公司。

(2)網際網路與直銷零售業:東京集聚優勢尚未形成,西雅圖實力最強

網際網路與直銷零售業即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優勢來實現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息溝通、產品定製、產品傳遞等功能,是直銷企業向網際網路方向轉型的新行業模式[12]。2008-2017年網際網路與直銷零售業共計1791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全球155個城市中,營收總值約為22722.09億美元,營收均值約為12.69億美元。在上市公司數量上,有19座城市超過20家,其中東京 「一枝獨秀」,以163家企業位列第一,集聚特徵明顯,其他城市均不超過70家。

從網際網路與直銷零售業營收總值和均值的十強排名來看,除美國城市西雅圖和聖何塞(San Jose)以外,其他十強城市在總值和均值的排名上都有些許浮動,其中,東京的變化幅度最大。東京以914.29億美元的總值排在第六名,但均值僅有5.61億美元,居於第42位,可見其集聚優勢尚未形成,產業結構有待優化升級。

作為直銷業起源地的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直銷市場[13]。在2008-2017年全球城市網際網路與直銷零售業營收總值和均值前十強中,美國城市西雅圖總值、均值都高居第一,聖何塞總值、均值都位列第三,排名靠前且穩定。亞馬遜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網際網路直銷零售公司,總部位於華盛頓州的西雅圖。而加利福尼亞州的聖何塞被譽為「矽谷之心」,世界知名的線上拍賣及購物網站、電子商務公司易貝(eBay)即坐落於此。

圖三

2、上海在全球數創內容分發傳輸環節的競爭地位

中國城市在數字創意產品傳輸流通類行業中間層的突出特點有二:其一,深圳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業發展迅猛,以1039.70億美元的營收總值位列第二,以64.98億美元的營收均值位列第一。其二,北京、中國香港、廣州的網際網路與直銷零售業發展較好。在2008-2017年全球城市網際網路與直銷零售業營收總值和均值前十強中,北京以1760.40億美元的營收總值位列第二,以33.85億美元的營收均值位列第十;中國香港以1080.55億美元的營收總值位列第四,以120.06億美元的營收均值位列第二;廣州以39.98億美元的營收均值位列第九。

具體到上海(表2),2008-2017年上海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業上市公司數量較多,總值和均值在世界範圍內排名靠前,並以略微優勢超出全球均值,相對來說是上海數創內容分發傳輸環節中最強的行業。上海的網際網路與直銷零售業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營收總值和均值最高,但與全球均值相比尚有不小差距。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數字創意產業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14]。據2018上海統計年鑑,2017年從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由48.60萬人升至52.47萬人,產值高達1862.27億人民幣,其中信息產業增加值佔上海生產總值的10.7%[15]。這與上海近年來網路遊戲業、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業、網絡視頻、網絡直播、網絡音頻以及文化軟體業企業紛紛登陸資本市場的發展態勢相吻合。伴隨著5G時代的來臨,上海網際網路信息行業的創新變革和延展空間將繼續推動數字創意產業朝著高科技化、信息化、可持續方向發展。

表2 2008-2017年上海數創內容分發傳輸環節各行業的公司數量(單位:家)及營收情況(單位:億美元)

三、上海在全球數字創意設備

製造環節的競爭地位與差距

數字創意設備製造行業支撐整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技術開發環節,包括制定產業技術標準、研發數字設備作業系統等,是一個國家和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礎,也是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涉及光學、聲學、機械工程、自動控制、電子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建築工程等工科學科,也涉及人工智慧、新型視聽、系統控制、大數據等前沿科學。下面主要從上市公司數量、營收總值、營收均值三個維度,重點分析消費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技術硬體及存儲外設(Technology Hardware, Storage & Peripherals)這兩個設備製造行業的全球城市集聚格局及上海的全球競爭地位。

1、全球數字創意設備製造環節的競爭格局與區域集群

(1)消費電子產品業:中國城市集聚明顯,惠州發展亮眼,日本行業實力最強

消費電子產品用戶基礎廣泛、應用場景豐富、兼領時尚風向,是創新最活躍、應用轉化最快的領域[16]。2008-2017年消費電子產品業共計1461家企業,分布在全球109座城市中,總營業收入約為34967.28億美元,營收均值約為23.93億美元。上市公司數量在20家以上的城市有16個,其中有10個都是中國城市,中國香港以128家企業的集聚位列第一,集聚特徵明顯。

中國城市的企業數量排名靠前,然而觀察消費電子產品業營收總值和均值前五強,僅有惠州入圍,總值排名第5,均值排名第6。廣東省惠州市是全球最大的電話機、彩電、雷射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組合音響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汽車音響、DVD、手機生產基地之一,培育有TCL、德賽、華陽、僑興等一批全國知名消費電子產品企業,另外還引進了美國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簡稱GE),日本索尼,韓國三星和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荷蘭皇家飛利浦等跨國公司在惠州合作生產與經營。

此外,營收總值和均值前五強的排名總體較為穩定,而日本有三座城市進入榜單,分別是東京、門真(Kadoma)、堺市(Sakai),且排名靠前,整體行業實力最強。日本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業在20世紀80—90年代獨領風騷,孕育了索尼、松下電器、夏普、亞馬達、尼康等國際知名企業。總部位於東京的索尼,是世界視聽、電子遊戲、通訊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者,除了生產製造消費類電子產品,旗下還擁有米高梅影業、哥倫比亞影業、哥倫比亞唱片、百代唱片版權庫等,實力雄厚。

(2)技術硬體及存儲外設業:中國臺灣表現矚目,韓國水原(Suwon)和美國庫比蒂諾(Cupertino)實力最強

技術硬體及存儲外設業是一個需求市場廣闊、利潤相當豐厚、不斷發展變化的行業,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17]。2008-2017年技術硬體及存儲外設業的3266家企業分布在全球168座城市中,營收總值約為101101.13億美元,均值約為30.96億美元。上市公司數量在20家以上的城市有30個,其中,中國城市佔14席,僅中國臺灣就有新北、臺北、桃園、新竹、臺南、竹北等6座城市。

中國臺灣的技術硬體及存儲外設業實力相當雄厚,知名企業眾多,如總部位於新北的鴻海精密集團、新金寶集團,臺北的和碩聯合,桃園的緯創資通,還有新竹的明泰科技、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積電」),高雄的華泰電子,都為中國臺灣的技術硬體及存儲外設業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18]。

從總值前十強數據來看,中國入選城市最多,佔據後六位;但未有一個進入均值前十強榜單。而韓國京畿道的首府城市水原和美國矽谷核心城市之一的庫比蒂諾穩居總值、均值前兩名。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的電子工業企業,同時也是三星集團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其最大的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均位於水原。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蘋果、全球領先的網絡安全軟體及硬體服務提供商賽門鐵克(Symantec)、網際網路基礎架構軟體公司Zend(Zend Technologies)總部都位於庫比蒂諾,全球最大的硬碟、磁碟和讀寫磁頭製造商希捷(Seagate Technology Cor)、高成長性的跨國信息安全軟體公司趨勢科技(TMIC / Trend Macro)、資料庫軟體公司甲骨文(Oracle Corporation)的分部也位於此。

圖四

2、上海在全球數字創意設備製造環節的競爭地位

中國城市在數字創意設備製造行業支撐層的突出特點有二:其一,消費電子產品業中國城市的企業多而不強。在16個上市公司數量在20家以上的城市中有10個都是中國城市,其中,中國香港以128家企業位列第一。然而僅有惠州進入消費電子產品業營收總值和均值前五強,總值1209.76億美元,排名第5,均值75.61億美元,排名第4。其二,中國臺灣的技術硬體及存儲外設業較為發達。30個上市公司數量在20家以上的城市中,中國城市佔14席,僅中國臺灣就有新北、臺北、桃園、新竹、臺南、竹北等城市入圍。

具體到上海(表3),2008-2017年上海的消費電子產品業上市公司數量為0,技術硬體及存儲外設業有20家上市公司,總值高達161.21億美元,是所有行業中最高的,但營收均值與全球均值相差較遠,這顯然與上海的文化基礎、產業規劃、勞動力成本等因素密切相關。但近年來上海已意識到這方面的欠缺,並著手布局相關產業。例如,為推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而成立的文化裝備產業國家級基地和專業化大平臺——上海國際高科技文化裝備產業基地TCDIC,主要圍繞「文化裝備服務」開展集成展示、交易租賃、信息整合、文化金融等服務,重點引進影視裝備、舞臺影院裝備、廣告會展裝備、多媒體裝備、遊藝遊戲裝備六大類別裝備貿易企業[19]。截至2017上半年,該基地臨港地塊已匯聚了100多家文化科技裝備企業,包括科視、大豐、鵬博士等骨幹企業。

在「網際網路+」開始全方位介入文化生產領域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製造企業發展速度放緩,特別是面對技術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聚焦低利潤的文化相關產品生產與製造環節的瓶頸,傳統文化製造企業呈現明顯衰退的趨勢。而網際網路成為破解傳統文化製造行業發展困局的關鍵。網際網路技術與可便攜/移動終端設備的結合,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網絡文化體驗方式與數位化展示的載體[20]。上海發展數創設備製造業,既要突出自主創新,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又要以特色產品和成本優勢進入國際數字創意產業價值鏈的中高端環節,帶動整個數字創意產業的轉型和升級[21]。

表3 2008-2017年上海數字創意設備製造環節各行業的公司數量(單位:家)及營收情況(單位:億美元)

四、上海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的戰略思路

總的來說,中國城市的創意內容競爭力明顯不足,廣播電視業、影視娛樂業、出版業與歐美國家均有不小差距。雖然某些城市具備一定的行業影響力,但形成與歐美數創相抗衡的全球競爭力尚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中國城市在第二層的數字創意產品傳輸流通類行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線上線下軟硬體媒介載體,發展迅猛,前景廣闊。在數字創意設備製造行業,中國城市集聚特徵明顯,中國臺灣優勢突出,但總體處於數字創意產業價值鏈的末端。對上海來說,欲在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中從低附加值環節向高附加值環節攀升,需明確當前所處價值鏈位置以及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同時放眼全球、周邊及未來,這樣才能實現快速有效健康的發展。

1、認清所處價值鏈位置,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城市升級是一個動態改善的過程,只有適合本階段和自身發展實際的創新才能推動城市產業升級,因此識別並管理城市內部的價值增值機會和環節,繼續發揮城市現有優勢,彌補自身不足,成為城市發展戰略的基本思路之一[22]。就數字創意內容生產行業而言,位於價值高端環節的創意內容由歐美發達國家的高科技城市控制,上海應砥礪前行,與時俱進;在數字創意產品傳輸流通類行業,上海的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業發展亮眼,可加大科研投入,乘勝追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上海的數字創意設備製造行業整體較弱,需加快科技創新步伐,致力於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物聯網技術應用,多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相關文化產品,例如關於大型舞臺劇目的數位化與虛擬可視化終端、關於傳統美術作品的數位化設備終端、關於博物館文物遺產的數位化轉化產品等。

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多年累積的智慧財產權優勢、市場優勢、資本優勢和制度優勢在傳統行業全球價值鏈中牢牢佔據了高附加值的主導地位。然而近年來,華為、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網易等中國企業在歐洲、北美、南美、亞洲等世界範圍內的電影、遊戲、新聞、VR等數字創意產業領域攻城略地,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上海企業在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重構中的希望。

2、乘勢追擊,內外兼修,帶動城市價值鏈攀升

當前數字網絡技術、裸眼3D技術、全息成像技術、可穿戴技術、VR/AR(虛擬實境/增強現實)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新浪潮正在對初步形成的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格局帶來衝擊與影響;美國川普上臺後強力推行的新貿易保護主義、歐洲局勢的動蕩不安以及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的政策紅利等國際政治經濟新形勢,為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的全球價值鏈重構戰略提供了絕佳的歷史機遇期[23]。中國城市應「乘勢追擊」,正視自身創意內容競爭力較弱、數字創意產品傳輸流通類行業與歐美日韓相比仍有差距,數字創意設備製造核心技術被發達國家城市控制等不足,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文化資源,整合優質內容資源,實施差異化數字創意內容開發策略,通過國內自主科技研發、跨界創新或對外聯繫獲得技術溢出效應,如引進跨國公司、外資企業等方式「內外兼修」,來帶動城市產業沿著全球價值鏈向上攀升。

對上海來說,要順應時代潮流將創新意識滲透到企業文化中,將創意成果轉化為經營資源,將文化創意融入品牌戰略,為上海知名老品牌注入現代化的創意時尚元素,提高產品的觀念價值;將文化創意融入高新技術產業的開發應用中,特別是數位化產業的開發製造和市場拓展,提高數創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應在保護好上海本地數字創意產業的基礎上,增強文化開放意識,在國際文化舞臺上汲取先進的意識形態,開拓本土文化的國際市場,在全球化浪潮中抓住機遇,增強城市競爭力,帶動整個數創產業價值鏈的優化升級[24]。

3、樹立全球視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重視核心城市的作用,増強核心城市的輻射能力,推動城市數字創意產業集群發展,有助於城市定位好自身的空間歸屬,促使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價值鏈不斷優化,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好萊塢電影、秋葉原動漫都是成功案例。城市群作為城市間謀求共同發展的主要形式,良好的城市群發展能為個體城市帶來「1+1>2」的協同發展效應[25],如美國矽谷數字高科技城市群、中國臺灣的技術硬體及存儲外設業城市群。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交匯點,上海承擔著率先落實國家戰略,更加主動承擔國家使命,充分發揮服務全國、聯繫亞太、面向世界的優勢,進一步加強與長三角城市群、長江流域等地區的城市協同發展,形成區域合力,共同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因此,首先,上海數字創意產業要充分承擔起這一角色,與長三角城市群數字創意產業進行聯動與合作,在價值鏈上實現優勢分工、資源互補與共享,同時發揮應有帶頭引領作用。其次,各項重大戰略還需要依託和落實到上海具體的各個城區,即在上海文化產業整體發展思路的框架下,「面向區域」制定上海各功能區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空間發展與轉型規劃。以功能提升為出發點,以結構性優化調整為核心,從市域層面對上海數字創意產業不同城區功能和空間布局進行戰略性調整和格局優化,合理調配資源,避免重複建設和不必要的資源消耗[26]。

參考文獻:

[1] 張君昌.「5G+」賦能廣電新動能[J].傳媒,2019(10):1.

[2] 王才勇.德國廣播電視業及傳媒集團的構成現狀[J].德國研究,2002(01):61.

[3] 朱曉燕,趙慧群.影視娛樂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25(08):109-111+114.

[4] 範宇鵬.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協調發展研究——基於價值鏈系統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05):140.

[5] 美國商務部最新報告揭示傳媒影視業仍是全球經濟發動機https://mp.weixin.qq.com/s/x2khasoGaAuRoqLaSasA0w檢索時間:2019.03.25

[6] 石朝雄.數位化時代傳統出版社的變革與編輯轉型[J].出版廣角,2019(07):37.

[7] 英歡超.5G時代出版業發展的研究論述[J].傳媒論壇,2019,2(09):145-146.

[8] 劉敬東,張亞敏.上海廣播電視的文化選擇[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05):16-18.

[9] SMG簡介https://www.smg.cn/review/201406/0163874.html檢索時間:2019.08.22

[10] 李瑢瑢. 宏觀產業結構對中國傳媒業發展影響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7.

[11] 陳南旭,段沛東,孫冬卿.網際網路時代軟體服務業市場競爭行為的路徑依賴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8(03):40.

[12] 董校志.網際網路直銷的C2M模式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2):51-52.

[13] 2018年全球直銷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美國仍居全球首位

http://stock.10jqka.com.cn/20190304/c610052141.shtml檢索時間:2019.03.31

[14] 趙振.「網際網路+」跨界經營:創造性破壞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10):146-160.

[15] 2018上海統計年鑑http://www.stats-sh.gov.cn/html/sjfb/201901/1003014.html檢索時間:2019.08.22

[16] 溫曉君,張金穎,王翠林,石巖,安暉.從CES2019看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發展趨勢[J].網際網路經濟,2019(03):16.

[17] 技術硬體及設備行業http://www.woc88.com/p37933033.html 檢索時間:2019.06.15

[18] 2018年全球EMS代工廠50強榜單https://mp.weixin.qq.com/s/Sm41yNS4eViQJVwwki-E7g檢索時間:2019.04.01

[19] http://www.tcdic.com/index.php?c=page&id=8 檢索時間:2019.08.22

[20] William Thomas. How to Glean Culture from an Evolving Internet: Richard Rogers, Digital Methods[J]. Technology and Culture,2016,57(1).

[21] 花建.加快發展我國文化裝備產業[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7,19(06):83-93.

[22] 劉彥平.城市價值鏈與價值網絡[J].山東社會科學,2007(06):111-113.

[23] 臧志彭.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世界格局審視與中國重構策略[J].中國科技論壇,2018(07):65.

[24] 王戰,潘世偉.上海文化發展報告(2014) [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25] 廖望.城市價值創造力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5.

[26] 胡霽榮,張春美.國際文化大都市語境下上海文化產業轉型發展[J].上海文化,2017(06):39-46+123+125.

圖片來源:

封面:

https://www.3lian.com/gif/2013/11-07/44764.html

圖二:

https://www.pexels.com/photo/apps-blur-button-close-up-267350/

圖三:

https://www.bigbigwork.com/tupian/image/20150911739.html

圖四:

https://www.sohu.com/a/76449085_356480

版權聲明:

「文化上市公司」公眾號是學術公益開放平臺,任何機構和個人都可以轉載「文化上市公司」公眾號的文章,但請務必註明轉載文章來源於「文化上市公司」公眾號,並請完整註明文章作者及相關出處。對未依此規定轉載者,本公眾號將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文化上市公司」公眾號立場。

文化企業是文化產業的基礎單元

文化上市公司,

代表了文化產業最為先進的生產力。

本微信公眾號是由同濟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

聯合研究團隊共同創建的公益開放平臺,

旨在分享文化企業研究成果,

與學術界、產業界、投資界共同洞見

全球文化產業的歷史演進、世界格局

戰略價值與未來大勢。

投稿與合作聯繫:zangzp@fudan.edu.cn

文公智庫

《文化上市公司》公益平臺

學術顧問

解學芳 臧志彭

主編團隊

輪值主編:耿倪帥

輪值副主編:陳冰心 胡晨楠

相關焦點

  • 程實等:「雙循環」格局下內外價值鏈的結構之變
    在「外循環」所主導的發展階段,中國國內價值鏈發展相對滯後,形成了失衡的內外價值鏈結構。受此影響,中國產業體系以單一環節對接全球價值鏈,放大「被脫鉤」風險。中國企業所採取的「抱團取暖」策略,也難以應對全球大變局的系統性衝擊。面向「雙循環」新格局,中國內外價值鏈結構有望迎來新一輪變革。國內價值鏈料將加速發展,形成更具深度和效率的垂直分工體系。
  • 全球文化創意產業上市公司100強——尋找中國在全球的準確坐標
    然而,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競爭大格局中處於什麼位置?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與世界文化創意強國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全球及主要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結構態勢與演化趨勢如何?因全球缺乏統一的產業內涵界定、缺乏統一的產業統計範圍、缺乏統一的數據統計口徑,學術界尚難以準確回答上述問題。
  • 加快形成開放新格局,中國服務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上迎來四大變化
    相關研究顯示,中國服務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上迎來了四大變化:一是中國服務貿易深入參與全球垂直分工體系,逐步向全球價值鏈的上遊位置邁進。這既受益於全球價值鏈帶來的福利,也是中國推動產業升級、自主創新的結果。在地位指數增長前10名中,來自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有7個:行政管理及支持服務、電腦程式設計、諮詢與信息服務、科學研究和發展服務、法律、會計及管理諮詢服務、其他專業科學技術服務、醫療衛生和社會工作。儘管如此,也應該看到,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上所處的地位整體仍然偏低,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程度較高,更多是參與後向垂直專業分工。
  • 中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全球第三 上海年均增速超過20%
    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產業競爭力連續四年位居全球首位,且與位居第二的美國相比,領先優勢有逐年擴大的趨勢;但數字創新競爭力和數字治理競爭力指標得分偏低。數字產業、數字創新、數字設施、數字治理,是此次構建數字經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四個分項。 從總體得分情況來看,美國連續四年數字經濟競爭力位居全球首位,新加坡和中國位居二、三位。
  • 李強:上海金山區在優化市域空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上海這個郊區在優化市域空間格局中地位重要,李強實地調研要求加快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區域和園區實際,找準定位、鍛造長板、做強優勢,全力謀劃好推進好轉型升級的大文章。聽到這裡以生命健康、人工智慧為主導,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打造科技創新新名片,李強詳細詢問產業布局考慮和企業機構引進培育、配套服務等情況,並就下一步區域轉型升級所需關注的重點問題與金山區委、區政府負責同志深入交流。李強說,金山在優化市域空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面優化核心功能,全力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為上海未來發展構築新的戰略支點。
  • 世界製造業格局演變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抬頭,世界各國比較優勢持續改變等因素,推動製造業全球產業格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還將進一步改變製造業全球產業格局。
  • 一文讀懂全球六大灣區獨角獸競爭格局
    文/周軍民 曾筱傑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01、中國兩大灣區佔據世界獨角獸一席之地據CB insighs數據,2019年全球327家獨角獸在地域上呈現出明顯的集聚效應,有188家獨角獸分布在全球六個主要灣區內,佔到全球獨角獸約58%,其中舊金山灣區就擁有
  • 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排名公布:北京、上海排名均有上升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韓聲江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在滬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根據報告,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方面,紐約、波士頓、倫敦、新加坡和東京位居前五,中國的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競爭力排名較上年均有所上升。
  • 深圳龍崗:打造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示範區
    「打造中國首個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示範區、粵港澳數字創意產業基地核心載體和數字經濟與文化創意融合發展走廊。」日前,龍崗區發布數字創意產業基地綜合發展規劃。  數字創意產業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形成的新經濟形態,既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 上海最新「三年行動」 聚焦拓展智慧互聯文旅價值鏈
    《方案》明確,在線新文旅發展行動將從公共服務「數字賦能」專項行動、城市數字「文化旅遊名片」專項行動、數字內容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等四個方面著手開展,上海市將聚焦行業熱點,推進文化產業數位化全產業鏈發展。
  • 龍崗數字創意產業走廊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
    " 龍崗數字創意產業走廊入選成為深圳市和廣東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可以說是深圳推進『雙區驅動』戰略的重要成果。將成為深圳推進數字創意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將成為全國發展數字創意產業的重要樣本。" 龍崗區文化產業促進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一廊引領、三核驅動、多點支撐 " 的產業發展格局為何能成為廣東唯一入選 ?
  • 大健康+價值鏈:重構產業生態,再造產業格局
    本次論壇匯聚了來自政府、大健康領域、醫療服務行業、醫藥製造與流通企業、大學及科研機構、區塊鏈技術領域等方面200多位專家學者和產業代表。大家濟濟一堂,圍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探討大健康產業「+區塊鏈」的可行性、產業價值及發展方向,共商產業協作機制,共謀重構產業生態,共同再造產業格局。
  • 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排名:上北深廣位列中國內地前四
    評價指標中的創新網絡、全球生產服務以及國際聯通等,能夠很大程度衡量城市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和參與程度,高水平對外開放程度,乃至在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中的地位,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這些都是城市重要的競爭力所在。因此,在GDP指標之外,這一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榜單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來為國家中心城市猜想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 「全球報告」美國文化創意產業上市公司龍文化指數十強
    文化創意產業上市公司,恰恰是兩種超凡力量的融合體,就像一條「巨龍」,擁有了能夠對全世界、全人類產生巨大且深遠影響的超越國界、超越物質、超越時間的能量。換句話說,在當今世界的競爭格局中,一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上市公司是否足夠強大,將直接決定著該國在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中的戰略地位。有鑑於此,本研究決定採用「龍文化指數」作為全球文化創意產業上市公司綜合評價的學術表徵。
  • 集刊| 張玉來:推進中日經濟合作,積極應對全球價值鏈重塑大潮(2020...
    一、 全球價值鏈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中國人、墨西哥人搶走了我們的工作」,這是美國總統川普在競選期間一成不變的演講主題,他把矛頭直接對準了經濟全球化。然而,殊不知美國曾是全球價值鏈的核心推動者。(一) 全球價值鏈的形成背景與四大要因全球價值鏈形成的基本條件就是經濟全球化,美國曾是核心推手。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和固定匯率制度, 此舉奠定了美國推動各國走向互惠開放的道路。1947 年美國又以關稅和貿易總協定(GATT)取代了傳統的英國特惠制,建立起以最惠國待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
  • 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格局演變的鑽石模型
    值此關鍵時刻,需要客觀分析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規律,並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奮力作為,方能「守得雲開見月明」。回顧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格局的演變歷程,可以發現,產業領先者的地位並非堅如磐石。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版圖中漸次崛起。
  • 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排名:上北深廣位列中國內地前四,青島、大連躋身...
    評價指標中的創新網絡、全球生產服務以及國際聯通等,能夠很大程度衡量城市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和參與程度,高水平對外開放程度,乃至在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中的地位,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這些都是城市重要的競爭力所在。因此,在GDP指標之外,這一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榜單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來為國家中心城市猜想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
    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發布暨國際研討會8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競爭力處於中國領先地位。具體來看,深圳全球排名第9名,香港全球排名第11名,廣州全球排名第42名。
  • 助力武漢打造「雙循環」新樞紐 2020全球數字貿易大會暨第11屆漢...
    作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後全球最大的數字貿易大會,來自「一帶一路」、RCEP協定參與國等50多個國家外交使節和採購團、100家產業網際網路企業、100家國際貿易企業、100家批發市場以及上百位行業協會代表,全國100家知名企業負責人,5000多家品牌參會參展,開展進出口貿易採購、供需對接、現場籤約、直播貿易、跨境電商、論壇交流等經貿活動,研討全球數字貿易創新與發展
  • 創意世界:全球五大創意產業園區「爭奇鬥豔」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產與消費活動的呈現,文化產業的核心內容是創意,而創意靈感的獲得往往來自於與其他同行相互接觸的刺激,在眾多的活動中特別是多樣化文化聚會地點的出現,通常能充分提供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以獲取靈感。創意產業園區作為一種產業集聚的形式最早興起於歐美國家。